文章消失後實在很懶得再打一次 我就針對真的想討論事情的19樓回覆吧基本上你說的沒錯,上得了檯面的文獻確實都有經過一系列的同儕審核,但問題在於期刊的整體水準,其實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多的是濫竽充數的期刊,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學術單位會要求要看SCI或IF值,但即便如此,在SCI裡面的文獻或高IF值的期刊中,仍存在不少參考價值低的文獻例如
https://reurl.cc/pvAv0ehttps://reurl.cc/3494VR這兩篇文獻所做的研究都會讓人有很大的疑問在內,例如受試者的選擇沒有加以限制,也沒多做說明,人數也非常少,power低落,做出來的統計當然就沒什麼參考價值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這些文獻有沒有他的價值?有。高不高?不高。所以實務上具不具代表性?大概率不具備。那自然他所得出的結論就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但網紅用不用?用可是一般人沒辦法判斷,或甚至是網紅他們也不是故意的,而是他們也沒辦法判斷,這就導致很多時候出現跟他們結論矛盾或有抵觸的現象那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很難,畢竟你要能從大量文獻內擷取有用的資料出來,這是需要經過多年「同一領域」的學術訓練才「有可能」獲得的能力這墊高了「被挑戰」的門檻,反正你也看不懂,我就抓個大概,吸引眼球完事總結一下,盡信書不如無書,網紅塞給你的資訊不要照單全收,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看他是否抓著「單一一篇」文獻在講,這種的參考價值最低,單一篇能代表的事情最少,除非他是系統性文獻回顧(meta),那還算有點價值,不然為什麼review文獻要搜集那麼多資料?還要大佬才有資格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