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反對年金改革的軍、公、教、勞在絕食抗議

作者: frinklau (劉天倫)   2017-01-22 04:42:18
大家好,反對年金改革的軍、公、教、勞團體最近在立法院前進行絕食抗議,
我(Frink Lau劉天倫)前往拍攝了一些照片,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http://blog.xuite.net/frinkspace/twblog/482083648
我(Frink Lau劉天倫)不代表任何團體或其他個人,
僅代表我自己拍攝和發表看法。
九三軍公教大遊行的時候Frink Lau劉天倫已經在此發表過一些看法(
https://www.ptt.cc/bbs/NEW_ROC/M.1473491213.A.995.html )
現在再補充一些看法。
Frink Lau劉天倫認為政府以稅收發放雇員薪水和退休金是理所當然的,
即使是通過挹注基金的方式發放也是理所當然的,現有各退休基金均有當基金
操作失利時政府得挹注資金的條文,因此除非政府故意否則要破產或歸零根本
是不可能的,比如勞保基金,陳建仁副總統已表示蔡英文總統同意未來五年將
挹注1000億元,顯然是政府故意不挹注資金使其無法正常孳息運用才有可能破產
或歸零(不給生蛋的鵝飯吃故意要讓牠餓死),並且Frink Lau劉天倫也對決定
扶植產業、制定開發方向、利多利空消息決定者的政府本身居然會將基金投資到
失利感到不可思議。
Frink Lau劉天倫認為政府不該企圖以違約的方式解決財務問題,此次年金改革
政策內容無異強迫捐款給政府以解決政府財務問題,此等不樂之捐其不公不義
至為明顯。
Frink Lau劉天倫認為政府砍掉當初與已退休人員約定好的退休金或優惠存款的
任何一塊錢都將使政府信用喪失;年金改革會使現任和退職的政府雇員消費意願
降低,就算發放國旅卡或消費券也無法補救。
重新湧入職場的退休人員會衝擊就業市場,勞保增加會使在職工作者能自由運用
的錢變少,雇主負擔的部分可能轉嫁到物價使東西變得更貴(一例一休和地價稅調漲
都可能讓情況惡化)。 退休的政府雇員和現職的勞工能自由運用的金錢變少後,
能奉獻給教會的金錢也會變少。
政府信用喪失之後無論是招募人員或是推動其他任何政策都會遭遇困難,後患無窮。
所以與其亂改不如不改,政府基金操作失利的財務問題應該用其他方式解決。
到現場進行拍攝工作的Frink Lau劉天倫也應邀簽名表達反對年金改革的立場。
謝謝大家。
作者: frinklau (劉天倫)   2017-02-08 02:56:00
年改會副召集人林萬億說年金改革可以「讓公教人員本來在(民國)120年跟119年、勞保本來在117年116年前後就會『立即』面對破產的危機至少找到一個喘息的空間。」不知此超過蔡英文任期之『立即』急迫性何在?何以年改會諸先知認為蔡總統可替任期外「可能」發生的情況先毀約?現在有追究過去歷屆總統不肯依法提撥挹注之責任的呼聲,就算蔡英文總統也為了故意要讓年金破產堅持不肯提撥挹注(事實並非如此,蔡英文總統已經答應挹注勞保基金如前述)何以年改會認為她任期之後的總統也將故意不肯提撥挹注?現任蔡英文總統第一年已經決定地價稅調高,並且之後還有其他稅制變革,何以年改會自認可以先知未來別的總統面對稅收和經濟狀況,進而估算所占未來其他政府總預算比例?平均壽命隨時可能變長也可能變短,現在未能活到退休者尚且不乏其人,何以年改會堅信未來將不會發生讓平均壽命大幅縮減的戰爭疫病天災人禍?原來年金破產只是年改會對蔡英文總統任期結束之後,未來其他總統政府財務狀況的的想像,為了這悲觀、毫無願景與希望的想像,現在就要先背棄過去的承諾,要軍公教放棄退休金去領最低生活所需?「請你幫我辦件事。」「沒問題,我『立即』幫你辦。」『立即』指的是十年之後,按前述蔡英文政府的使用方法。「可是人家畫出未來十年的走勢圖」「股票分析師天天畫」這麼會畫走勢圖基金操作還怕賺不到錢嗎?況且現在這(假)先知預言的狀況要這一屆、下一屆、下下屆經濟全部搞壞才會「占總預算的三分之一(不是國家破產)」,連下下屆的總預算都編得出來幹嘛還要每年編審預算?就算蔡英文政府在任期第一年就決心把經濟搞壞,何以下一屆、下下屆政府都無法讓經濟好轉?蔡政府年改前提能成立?前述十年後總預算這部分是某名嘴估計的,不是年改會。實際上是沒可能知道十年後總預算會是多少,該名嘴胡說。前述林萬億說「讓公教...喘息空間」是林萬億親口所說,我認為以想像十多年後,下下屆政府財務狀況為前提所進行蔡政府要軍、公、教、勞現在共體想像中十多年後的時艱,這樣的年金改革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你不了解下下屆情況可能差別有多大,讓我們回想一下上上屆總統的情況;上上屆是馬英九第一任,接手陳水扁,馬英九和陳水扁交接之後一起步出總統府,馬英九高高興興上任準備實現633,陳水扁安安心心回家慶祝政權和平轉移。十年前還是陳水扁執政,2006年總預算歲入編列1兆4039億;十年後換成蔡英文執政,2016年總預算歲入編列1兆8446億;再過十年會是誰執政,總預算會是多少錢,挹注年金難易如何,就算這一屆、下一屆、下下屆都不肯依法提撥挹注孳息,真實情況豈是任何公式可以計算得知?(走勢圖是發生之後才畫出來,不是被走勢圖畫出來才發生,未來不是因為走勢圖才存在的,看股市漲跌走勢圖就知道。)蔡英文總統同意未來五年挹注勞保基金1000億元,是以每年200億元的方式挹注,而2016總預算歲入編列1兆8446億元,各位覺得這讓政府財務發生什麼困難? 而政府要你共體時艱要改變制度延後退休增加保費雇主還要負擔七成(目前草案),一個朋友問我政府財務到底是發生什麼困難要共體時艱,我只能回答我目前看不出有任何困難,蔡政府要你共體的是十幾年後可能發生、目前只存在於她想像中的時艱。我認為這場年金改革除了拼面子,唯一可能的理由是試探公民社會的反抗能力,年改國是會議那天在野的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和郝龍斌、吳敦義都到凱達格蘭大道向反對年金改革的陳抗群眾致意,郝龍斌並表示「國民黨要用最大強度抗爭年金改革」,場內團體代表和國民黨、親民黨的委員紛紛表示不滿並不願為年改國是會議背書,之後蔡英文總統支持度創史上新低,滿意度僅剩三成三,對年金改革沒信心達到四成九,再創「沒信心」新高;再然後最高法院前院長楊仁壽投書媒體表示年改《溯及既往》違憲並和持反對意見者筆戰;考試院現任院長伍錦霖明確表示年金改革委員會和國是會議僅諮具諮詢性質既無決議也無共識,其他單位也紛紛表態表示對此次蔡英文政府主導的年金改革不滿;公民社會逐漸凝聚反抗力量。而蔡英文總統親自在年金改革國是會議上致詞表示「年金改革若能成功,台灣就沒有無法完成的改革」。之後獨派團體在電視上討論還要改什麼。 再然後民進黨籍立委高志鵬認為可以改鈔票上的圖案,被輿論罵翻。我認為如果只是拼面子,蔡英文政府有一個簡單的解套方案,那就是將所有的「年金」改稱為「歲錢」,反正年金改革只是當初選舉時多加的一句話、一張內容未定的空頭支票,「歲錢」典雅又好聽,以此解套何樂而不為?其實當初「年金」這個詞彙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就覺得難聽,我就跟我外公說可以改稱「歲錢」,不過無人理會,一晃眼幾十年過去,外公也過世了。如果能用這個方法解決衝突,將這個本來沒必要現在處理的問題交給未來的政府處理,現在只要把該提撥的提撥、該挹注的挹注,或許再提升基金孳息的能力,就可以平息民怨,維護政府信用,將時間和社會力用在更適合的地方。前述勞保保費提高的部分,預計由現行的 9.5%提高到18%;前述蔡英文民調由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於2017年1月24日公布;2017年2月9至14日TVBS國內主要政治人物聲望調查,蔡英文總統聲望僅剩29%,民進黨、國民黨認同者及中立民眾表示滿意蔡英文總統比例都下滑三成以上。勞保費率漲到18%是由副總統陳建仁親自於2017年1月19日宣布,由蔡英文政府強行通過一例一休使得物價上漲來看,帶動物價上漲是必然的。一例一休已經使得部分企業凍結薪資或減薪,工總表示勞保調漲可能使中小企業全面停止加薪。【2012.09.28】台平均壽命79.15歲 四小龍最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fHtZnM5Xk【TVBS】台灣平均壽命變短 2015年9月30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kEteip0CM我去年參加2場朋友的喪禮,一位攝影師48歲,一位教授65歲.各位真的覺得自己可以活著退休嗎?退休後還能領多久年金?你每個月將要繳多少錢的保費?所謂的改革方案真的有利嗎?考慮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政府更晚處理只會更容易。三十年前的一萬元跟現在的一萬元,金額數字雖然一樣,但實際的價值和購買力是不一樣的,因為通貨膨漲東西變貴,所以現在覺得砍成這樣可以接受的你,有沒有考慮通膨因素?而政府抽稅是按照比例抽的,不是一個訂死的數字,而且顯然還會再加稅,所以提前個十幾或三十年處理只是更難處理。民國100年和103年臺灣平均壽命都變得比前一年更短,是誰說壽命越來越長? 什麼走勢圖讓政府預估國人可活到111歲?銓敘部2017年2月16日提出「公務人員退撫舊制年資應計退撫經費精算報告」表示依公務員人口壽命推算,18%優存如果不改需再給付70年,至2087年才能履約完成,以此作為18%優存提早退場的理由( 因為要付很久所以就賴掉不付,這個理由本身就是莫名其妙)。但18%優存(指「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年息18%且本金有上限,以存入退休金一百萬為例一個月僅得一萬多元利息生活)早在1995年就已退場,若到2087年還有公務員在領至少都是110歲以上的人瑞,對此銓敘部長周弘憲表示該精算是根據內政部的「國民生命表」算到最極端的最大值。我認為在週全的配套方案推出前蔡英文政府遽然宣示退場日期擺明是欺負老人,不仁不義,失德之至。前述一百萬存入18%優存每月僅一萬多元生活的例子是年改會副召集人林萬億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親口所說,林萬億說他收到這樣的陳情信,他也希望能儘量多了解情況設計出比較好的制度,但是對於來自蔡英文政府催促的壓力他也是「儘量在擋」,所以蔡英文政府究竟是為什麼要像一例一休一般,急切地想要在未做周詳評估、毫無社會共識(即使在警察拒馬和遊民肉盾之內勉強宣布結束的年改國是會議也是與會者紛紛表態不願背書,對草案根本毫無共識)並且實際上是處理數十年之後,僅存在蔡政府想像中的問題,難道一例一休的錯誤不足以作為前車之鑑? 我也希望國民黨方面不要輕易提出關中版舊案作為對案,仔細監督。而且請問各位能夠想像2047年或2087年的世界嗎?那個時候的物價會是多少錢?那個時候的一兆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30年後是8屆總統之後,70年後是18屆總統之後,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全部加起來也不到8屆總統呀,而我們現在就要去想像那時候財務會發生困難,所以現在先行違約?我要提醒還在繳費的各位,如果最後領不到年金(比如早死),那麼年金改革讓你多繳的每一塊錢都只是白白多繳而已,而且現在宣示的改革目標不但要你多繳,還你少領、晚退。你覺得蔡政府想像中十幾年後的時艱跟你有關嗎?你活得到蔡政府告訴你時艱發生的那一天嗎?還要跟她共體死後時艱?「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年息18%」是政府承諾發放「退休金」的方式而不是「救濟金」。軍公教以及民間各行各業「退休金」會超過「溫飽所需」自有它「吸引人才」的獎勵意義,否則直接領「救濟金」就好了誰還要待到退休;退休後雖然沒有階級差別但退休前有,「退休金」依在職時期薪水的不同而不同同樣是因為它的獎勵意義,這在各行各業都是普遍的現象。18%的經費由總預算編列,與四大基金營運的財務狀況完全無關,帳面上來說就算四大基金全數歸零,只要總預算歲入不歸零都不能構成18%「沒錢,發不出來」的理由。18%六年調降到零早在2016年12月就宣示,銓敘部的精算報告卻到2017年2月16日才出來,顯然六年歸零的決定與銓敘部的精算報告無關,時代力量更加碼要推三年退場,只能說這是個政治問題而不是財務問題。不太久之前我們才在推「工業4.0」的關燈工廠,學者表示少子化的人口反而比較符合未來機器人取代人力的生產模式又不是回到人丁插秧的農業時代,少子化生產力和產值就會變少嗎?公司人員變少稅收就會變少嗎?少子化怎麼會成為政府預測稅收變少的理由?況且機器取代人力只會讓政府雇員人數也變少,我前兩天看了一個展覽,廠商展出一款為警察局設計的接待機器人可以受理民眾報案,這樣下去會領退休金的人也會更少,因為不必支付機器人退休金。到目前為止公家機關自動化和業務外包的趨勢都沒有改變的跡象。如果蔡英文政府真的有注意到「工業4.0」的趨勢,它應該做的事情是發揮機器人的生產力減少人類工時,將機器人賺取的利潤分配給人類,但是現在蔡英文政府的年金改革方案是增加人類工時(延後退休),減少人類分配到的利潤(繳更多、領更少),完全是以落後思維進行退步立法來解決未來問題。以落後思維提出退步立法的無能政府根本不該碰觸未來問題,蔡政府的年金改革要是成功臺灣就沒有未來。無論蔡英文政府「十幾年」的「立刻」有多荒謬,馬英九政府的「馬上」都還要再加上三年(馬英九在2013年說「馬上」會後悔,吳敦義最近受訪說當時馬英九那個「馬上」「指的不是那一天那麼短的時間」)。我認為馬英九的年金改革同樣不是在處理財務問題,只不過是在權力不穩的情況下企圖恫嚇軍、公、教、勞罷了,我對關中版也毫無信心。那個警局接待機器人長這樣(我純參觀與廠商和警方都無關)http://i.imgur.com/oii2lrP.jpg年金改革這個話題被討論以來,除了我自己我沒看到任何人討論科技進步可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年改國是會議當天,有個朋友在警察拒馬和遊民肉盾外頭轉寄了一封離島礦產的電子郵件給我,我對他說石油、稀土要是開採出來還怕沒錢付年金嗎?就算現在沒技術開採,十幾年後仍然沒技術開採嗎?三十年後到了2047年仍沒技術開採嗎?七十年後到了2087年仍沒技術開採嗎(銓敘部精算報告算到2087年當年改理由)?討論未來卻完全忽略科技因素,馬政府跟蔡政府之短視無能可說是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美國的頁岩油技術一突破頓時成為產油大國,我政府每次談保衛離島就談石油、稀土,要賴帳的時候就完全不提,彷彿這些資源全都不存在。到時候開採出來你覺得政府會把錢還給你嗎?我的朋友來不及退休就死了,不但沒活到領利息,連以前繳的本金都來不及領。政府現在以十幾年後會破產當藉口要你多繳、少領、延退,先不說過去連續三年稅收超徵(收到的稅比預期還多)不依法提撥挹注基金,不要等十年,就算明天石油就開採出來,你覺得政府會依法提撥、挹注基金嗎?所謂的歲入,包括公營事業盈餘繳庫比如賣石油的錢,以及課稅比如大企業使用機器人賺到的錢,所以如果基金歸零用歲入來提撥、挹注,那麼這些金錢包括來自礦物和機器人。可是現在的年金改革方案只想到要軍、公、教、勞多繳保費,反而是將基金的金錢來源侷限於人類的勞動酬薪,完全是農業時代的概念,這個政府就算是開採出石油也沒有頭腦將收益分配到基金,他們正在強推以落後思維進行退步立法的年金改革,就算變成產油國家或工業升級成4.0也沒用。(民進黨支持者和立委也是同受其害,年改成功全民遭殃。)考慮一下下面這個工業4.0時代面臨的狀況:一家公司請了2位櫃檯人員,現在其中一位改換成接待機器人。機器人不繳勞保年金的保費,所以這個換用機器人的行為造成一個接待人員份的勞保基金減少。可是這個機器人仍在創造一個接待人員份的利潤,而這個利潤以課稅的方式流到政府歲入之中,所以要補足這個勞保基金的缺口該怎麼做,合理的想法是將歲入挹注到勞保基金裡;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政府就是不願用歲入挹注,而是採用像將另一位人類接待人員要繳的份額加倍這樣的做法。蔡英文政府答應五年挹注1000億是好一點(由陳建仁副總統宣布如前述)。可是看它端出來的年改方案補足基金缺口的方法,真的就是把現行的 9.5%調高到18%(陳建仁宣示勞資政府支付比例為2:7:1,但林萬億受訪時說有意願朝勞資政府支付比例5:5:0,政府不付錢方向調整),年金改革排斥政府歲入挹注,從受薪(軍、公、教、勞)階級繳更多、領更少的改善基金財務狀況方向,絕對是走不通。並且它還表示5到10年還要再調整一次,我們已經預見因為繳保費的人類變成不必繳保費的機器,所以顯然5年之後還會再砍一番以應付資金缺口。以銓敘部提供的試算為例,現任教師已經砍到剩4成(退休砍至剩6到7成),如果按比例縮減,5年後現職教師調整成(0.4)x(0.4)=(0.16)變剩一成六,10年再調一次(0.16)x(0.4)=(0.064),因為是等比級數,永遠不會變成0,所以只要活得夠久退休後還是有可能把已繳交的本金給領回來,當然這只是假設的狀況,但是以目前的年改草案,此例一開有甚麼理由相信下一次不會這樣砍?因為這個政府的年改思維就是在受薪階級的口袋打轉,怎樣就是不肯向不違約、由歲入挹注的方向走;甚至連之前說的檢討基金孳息方式、效率也都不再討論。這種農業社會時代的改革方法,結果就是在庶民手中流通的金錢變少(多繳保費加延退固然是直接讓現職軍、公、教、勞手頭的現金變少,由於人類壽命有限,同樣的壽命在少領的情況下當然也讓退職者在殘生餘年能從政府手中拿回的退休金總金額變少)現職、退職人員都沒錢,接下來就要擔心消費緊縮的問題。(使用接待機器人四、五十年後因為不必支付機器人退休金對基金財務會有幫助,但在那之前因為機器人也沒繳保費,所以會造成基金虧損。不從歲入挹注,光靠從人類口袋挖錢是補不回來的,這是不考慮孳息狀況的分析。)現行年金改革方案(基本上就是只提出刪人類的錢唯一手段)會造成消費緊縮的問題一直被反對方討論,包括我說的發消費券和國旅卡都沒用、我在報紙看到其他讀者投書、曾銘宗等立委談到對總體經濟的影響、鄭麗文等媒體人提到老人藏起錢不敢進行消費等問題,但是贊成方基本上沒看到什麼有道理的回應,畢竟沒錢就沒辦法進行消費那是當然的事。我看到記者過年前採訪臺北市的南門市場,詢問年金改革有沒有對消費意願造成影響,攤商和消費者都異口同聲表示有。攤商銷售量減少,消費者也表示不敢像往年那樣買那麼多。這還只是在討論階段造成的消費緊縮,如果真的讓它通過那消費緊縮不知會變成如何,再加上其他因素比如地價稅、租金調漲、原物料價格和一例一休人事成本上漲,小型商家的處境更形艱困(因為消費者也沒錢,商家也不敢輕言漲價)。而這些政策面所造成的問題只是因為蔡政府對十幾(或70)年後的世界做出了「毫無願景(李桐豪在年金改革國是會議表達不願替年金改革背書時的用語,表達之後他就離開)」的想像,又不願用正當的挹注、孳息手段改善財務所造成。為什麼這群主持年金改革的人只會提出「刪人類的錢」一種方法?我的理解是:因為這群農業時代的頭腦只知道人頭稅,從礦物來的錢、從機器人來的錢、從交易來的錢產生歲入這樣的概念不曾存在於他們的腦袋。之前提到的機器警察,該勞務本來要發給人類警察但因為換用機器警察省下的薪水會省回哪裡?歲入!工廠換用機器勞工大量生產產品進行交易,交易抽的稅抽到哪裡?歲入!只有人類會消費搞小確幸換用機器警察,這個警察是不會消費的。長久以來腦袋裡只有政府承諾的退休計劃的軍公教,本質是受薪階級(政府雇員),反而是最會進行民生消費搞小確幸的,不是因為他們有錢,是因為他們對政府承諾感到放心導致不會理財(省錢),做庶民生意的人有誰沒做過軍公教的生意?這群不懂理財的軍公教即使只是受薪階級卻一直是財富重分配的重要角色,現在政府要毀約背信,現任、退職軍公教都不敢消費,對總體經濟會傷害多大? 我師大退休的外公曾告訴我他的理財觀念,他說這些錢是稅收而來,進行消費替政府做重分配也是在替國家工作。你覺得抱持這種替國家工作的愛國心進行消費的人能存下什麼錢來?我小時候外公還教我一首他小時候在北平學會的童謠:「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並且他還教我給小費(訂價之外還多給服務員零用錢)是北平人的傳統,結果一樣購買勞務或商品,他花出去的錢比一般人還多!其沒有理財(省錢)觀念可想而知!現在你要把一大批這樣的消費者搞窮,往後的生意會有多難做!!如果問政府把歲入拿去投資不是一樣會流回民間(「質量不滅」)嗎?那我們看看會是甚麼情況,投資買地、一大筆錢壓在那裏一二十年不動、最後地主建商賺錢,地主建商本來會沒錢消費嗎?這一二十年這塊地會拿這筆錢去搞民生消費小確幸嗎?那你一二十年生意都不要做了,一二十年後也只有地主建商建築工的生意可做!那投資工廠買機器人賺錢呢?賺到的錢再繳稅,再投資工廠買機器人,再賺錢,再投資機器人...,那誰來消費?結果是少數人賺大錢,這些人不是不繳稅,但是繳出來的稅繼續讓少數人賺大錢;原本重分配的機制被破壞掉了,做小生意的商家跟著餓死,軍、工、教、勞一起餓死,資方只好出走。年改一旦開始馬上就會後悔,年改如果成功台灣就沒未來。我再強調一次,我的外公不是有錢,他是存不了錢;他花錢的方式讓人覺得彷彿他不是受薪階級,但是以他的薪水能花錢的地方卻只能是受薪階級能花錢的地方。買條蘿蔔要根蔥那是一般人,他是買條蘿蔔再加給一根蔥的小費,但是買了半天也就是在菜市場買蘿蔔而已。軍、公、教、勞砍了半天全都在砍受薪階級,影響人數眾多,影響民生消費甚巨。那就問把歲入拿來發消費券好了,之前連續三年稅收超徵,三年超徵超過4000億,2017年1月有些議員發起連署建議政府發放消費券。可是你年金改革把現有的制度毀掉了,發消費券不是養家活口的制度,新制度沒建立舊制度先毀掉,政府維持運作的誘因消失,現職、退休的雇員餓死,相關的商家倒閉。比如長照,現在還在試辦階段,能不能成功都不知道,現在就要年金改革把照顧的責任丟給長照系統,要是失敗就會出人命。可是就算商家倒閉、出人命,我都可以想像政府會怎麼說,它會說那是「改革陣痛(人死光就不會痛了)」,市場「看不見的手」會調節,明明就是「政府的手」伸進去把市場搞爛,政府的手主導無能政策自以為在避免十幾年後的危機所造成的。不改革依現行制度運作還不會有危機發生,就算十幾年後真的歸零到時候再以歲入挹注,不但就通貨膨漲觀點更為划算,就產業升級成工業4.0的觀點也更符合公平正義。而且中間還可能因為天災人禍讓請領人數大幅減少,比如上週4天寒流猝死160多人,本週2天寒流猝死60多人,學者預測流感還會再變種造成大規模死亡,十幾年後(或70年後)能活著領錢的人可能大幅減少,那麼現在的改革就變成毫無義,因為年金歸零根本不會發生。如果有人問剛剛那個賺錢買機器人再賺錢再買機器人的公司員工不是可以去消費嗎,要知道買機器人就是為了取代人力全公司只剩老闆一個人其他全是機器,做老闆的生意你叫他吃到撐,一次也就吃一人份,結果是一人獨富其餘均貧;那被機器取代的人類員工呢,裁員之後去做點小生意養家餬口不行嗎?由於年金改革,就算他改行去做小生意也沒幾個客人敢花錢,年輕人要存錢養老、老年人更不敢花錢,而且開店的人越來越多,競爭不過最終只有倒閉一途。前述「刪人類的錢」包括多繳保費,領不回來就算是捐給政府了,如果這次年改能成功,有此前例下次(5年後)也沒理由不再砍,反正政府財務沒困難的情況下毀約賴帳都可以被接受,剛剛2017年3月1日的晚報說明年還要減稅可見財務狀況多好蔡政府的年金改革根本是讓有錢的大資本家更有錢,小商人和受薪階級的軍、公、教、勞在政府不缺錢的情況下被賴帳我買機器人賺錢再買機器人那一段是寫得有點誇張,機器人要完全取代人距今還有一段時間,現階段購買機器土地設廠是有可能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我主要是想說明領錢的人類會進行消費,而這些消費行為對總體經濟有益。現階段機器人還沒那麼能取代人類,不過已有許多人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現階段已經有一個均衡的總體經濟結構,這個結構的基礎是政府的退休金承諾,如此大幅度對軍、工、教、勞違背承諾並且是在政府財政寬裕的情況下,以只存在於蔡政府想像中的十數或七十年後的財政困境為藉口,對這個結構進行破壞並不是負責任的政府該做的事,應該將未來交給未來處理。今天2017年3月2日早上看到新聞確定了降稅的消息,一位記者試算了一下發現以他的薪資水準最多只能降幾百塊錢,可是公、教、勞保保費調漲到繳18%,賦稅搞了半天還弄不到公平天天有人抗稅,年金改革保費漲多少、月領砍多少,年改會居然漲到18%砍到六、七成一口氣說出來都不會臉紅,總統還說一定如期進行、副總統還畫瘦鵝下蛋,輕率倉促主要的原因,我認為還是因為他們的賦稅概念還停留在十八、十九世紀的人頭稅,第一次工業革命都還沒完成的時代。2017年春節,臺鐵產業工會抗議血汗班表長期過勞,發起合法休假,鐵路局以台鐵員工具公務員身分不是單純勞工,認定公務員不得違抗命令、春節期間休假不合法,要記他們曠職,結果台鐵產業公會群眾就上凱道要衝進總統府抗議。之前醫護抗議血汗過勞的時候也是一樣,認定具公務員身分公家醫院員工身分特殊不得比照勞工進行休假,公務員和軍人同樣都是血汗不得休假,怎麼軍人就說割出來分開處理?公務員就不是過勞,公務員薪水就不是血汗超時拼出來的,公務員忠誠度就不重要,這是什麼標準? 鐵路局對員工說不准休假要來上班,交通部說雖然是在上班,「待命時間並未工作,夜間班表仍有3至5小時不工作(在待命)」,這就跟遊覽車司機「手握方向盤才算工時」根本是一樣的邏輯,所以醫護在診間等待、鎮暴警察在拒馬後等待算不算工時?科研人員走不開是常態,我的父親常常週六、日還要回去做研究,就算下了班回到家也常在想第二天工作要如何進行,這些科研人員並不會因為具公務員身分就比較輕鬆,薪水卻比民間企業差,現在還要砍他們的退休金根本是雙重剝削。大家都知道我們工程師採責任制也是因為工作經常不能中斷,不能中斷的本質不會因為替公家機關或民間工作而有差別,工作的時候任勞任怨,現在國家要在財政沒困難的情況下(錢多到明年可以減稅)以莫須有的理由刪減退休金?[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2017年1月財政部公布2016年稅收,實徵淨額2.2兆元,實徵淨額超出預算編列1,054億元,已是連續第3年超徵。)一年一編的預算都會預測失準到超徵,而且還連續三年超徵,預測十幾年甚至七十年你覺得能相信?連三年超徵都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執政、在野,還經過政黨輪替)編列預算挹注,也不檢討孳息效率,然後現在吵著說十幾年之後會歸零?(其實說都沒歲入挹注也不太對,有些年金就是一年一編。)我所拍攝的軍、公、教、勞在立法院前絕食抗議的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XSDszFUrQts前述兩位接待人員其中一位改成機器人的例子,無論蔡政府將未被裁員的人類雇員繳交保費加倍的方案或是我的以歲入挹注的方案,都沒有將這名僅存的人類雇員薪資可能被調高的因素納入考慮,以臺灣過去機械自動化的經驗,雖然土地有被投資、新的自動化工廠被建造、舊的手工流程被替換,到了2017年臺灣實質薪資已經倒退到十六年前,起薪已凍漲三十五年。台灣低薪過勞的問題已經被美國政府注意,以下是 20170305 公視晚間新聞:美國國務院人權報告:台灣勞工過勞、剝削外勞、歧視陸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oi8At19UA如果沒被裁掉的那位人類雇員加領原先另一位雇員的薪水,那麼在費率不變的情況下,繳出的保費會和兩人時一樣多。主計處曾發文解釋實質薪資是消除物價變動因素後計算得出以衡量購買力,2017年2月24日發布2016實質薪資倒退16年。起薪凍漲35年是2017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來賓路孔明的致詞那位被裁掉的雇員也有可能投入另一份更高薪的工作,因此即使費率不變兩位人類總共繳交的保費比替換前還多,替換機器人的行為不但沒造成空缺反而增加挹注了保費。公司賺了錢雇員薪水可以不加,稅是一定要繳的,現行制度的彈性和優越性在此,如果公司替雇員加錢那麼基金就充裕,如果基金不充裕還是可以由公司繳到歲入的錢挹注,基金不充裕的情形不一定會發生(依年改會估算,十數年之內都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也可以依法公平合理地挹注,再加上通膨因素使得即使十數年後有必要挹注也比現在划算,遠比在毫無急迫性的情況並且是更不划算的時間點向體質孱弱的受薪階級強迫挖2倍錢的年改草案要好太多,亂改殊為不智。由於美國政府已經對臺灣受薪階級低薪過勞的人權問題表達關切,未來受薪階級的薪水有望因此提高,即使不進行年金改革由受薪階級薪水抽成繳納的年金保費金額也會跟著提高,蔡英文政府所聲稱的十數年後年金歸零更不可能發生。實質薪資是消除通膨因素所得,未消除通膨因素前的平均薪資其實也是逐年提高,只是通膨更高,所以讓代表購買力的實質薪資在2017年二月退回到十六年前,由於政院希望廠商對一例一休帶來的漲價潮延到春節後才調漲,所以現在百物齊漲,代表受薪階級購買能力的實質薪資現在應該會更低。而在購買力不斷因通膨降低的現在蔡英文政府還要強推讓軍、公、教、勞受薪階級購買力大幅降低的年金改革,無論對什麼政黨屬性的小商人生意都只會更難做,對總體經濟產生的傷害不言可喻。這個政府已經連續三年收到的稅都超乎預期的多(超徵),顯然這個政府對未來財務估算的能力有問題,不只對未來財務估算的能力有問題,臺灣各年金基金的低投資報酬率更被媒體形容是貽笑國際。以勞退基金為例去年臺灣股市平均漲幅一成(10%)而勞退基金卻只做到3%,這些年金基金專款專用,收繳到基金裡的錢只能拿來投資孳息,但這樣的績效就算讓軍、公、教、勞每個人拿自己的份親自操盤投資報酬也不見得更差,並更可能分散風險、投資到有潛力的產業。臺股去年平均獲利10%可是錢存銀行給的利息只有1%,有個朋友覺得奇怪難道銀行請的操盤手比較笨嗎,笨到比勞退基金的操盤手還笨因為基金還有3%。這個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他以為開銀行是在做慈善事業,他以為銀行會把獲利全都發到利息裡。銀行的利息會只給1%是因為他覺得給你1%就夠了,而且隔壁那家銀行比如央行也是這麼做,既然大家都覺得給個1%客戶就滿足了對銀行吸金不會造成妨害,那又何必把利息調高(雖然還是有比如較沒名氣的銀行為了吸金會把利率訂得比別家稍微高一點但基本上不會高太多),事實上銀行請的操盤手一般來說都是更會投資的人並且不會只投資報酬率低到10%的臺股,而會在地球上尋找更能賺錢的地方去投資,前面拿臺股來跟勞退基金做比較只是舉例說明我國年金基金獲利能力的低下,民進黨立委提出過去十年來基金平均獲利績效約1.68%(該立委還說「績效其實不錯」),所以媒體才會做專題向大眾解釋我國年金基金的獲利能力實是「貽笑國際」,和2016年各國退休基金比較, 丹麥退休基金ATP(收益率15%)、丹麥教育人員退休基金PBU(9.6%)、加拿大退休計畫CPP(6.8%)、瑞典AP1退休基金(9.3%)、瑞典AP2退休基金(10.5%)、瑞典AP4退休基金(10%)、荷蘭政府雇員退休基金ABP(9.5%)全都比臺灣各年金績效好太多民進黨立委拿(以營利為目的)的銀行利率 1%來跟年金1.68%相比然後說年金基金績效良好,跟其他國家退休基金一比馬上「貽笑國際」。我在此要提醒一下銀行專業操盤手應該是比普通人要更會投資的人,所以臺股去年10%的報酬率是這些比較會投資的人跟沒那麼會投資的人平均下來的結果,我昨天在書店看到一位老先生拿著一本股市入門之類的書在看,我覺得有必要強調一下,如果您決定投資臺股獲利有可能不如預期,正如我之前所說的,曲線圖只是畫出已發生的事,雖然你拿到走勢圖但接下來的發展有可能跟預期的不同。專業的操盤手拿到高薪理由在此。剛剛說民進黨立委提供年十年來年金基金平均績效1.68%跟銀行定存1%相比要好,那是指跟台幣定存,我剛剛看了一下玉山銀行提供的外幣定存利率,人民幣3.2%(另一家給4%),南非幣5.85%,紐幣2.7%,澳幣2%全都比基金的1.68%還高。這還是隨手搜尋外幣定存得到的結果,還沒各家銀行比價。基金投資報酬率低下不只因為股市崩跌時護盤(時有所聞),還有像不肖基金經理人利用代操坑殺四大基金這樣的弊案,無論股市上漲或下跌,人謀不臧都會讓基金績效變得更差。根據年改會莫名其妙的估算就算政府不挹注剩下的錢都還要十數年才會歸零,民進黨政府或政客若要拿來施壓炒股坑殺這一大筆錢也儘夠用了,實在沒必要提出年改草案向退職、在職的軍、公、教、勞橫徵暴斂。說到投資產業就有人要拿宇昌生技這樣的例子來說明投資民間公司的重要性,我要說如果這家公司真的有前景那民間資金自己甚至外資都會過來投資,如果這個技術還未成熟被認為是在燒錢,那就會有像中研院這樣的單位專款專用來燒錢,根本不必用到四大基金錢就已經燒不完了,四大基金應該做的事是專款專用、專心孳息。其他各國退休基金績效都比我國要好上很多(如前述),考慮歷年爆發的各種弊案,人謀不臧應該也是很大原因。2017年3月10日桃園市龍潭區一間長期照護中心發生火災,造成(含1名照護人員)4死13傷,估計目前長照還缺乏約一萬三千名人力。這是目前臺灣長照試辦的現況,日本方面對於社福近年發展「去設施化」的趨勢,主張不要以大規模設施收容,同時建立支援方式讓高齡者可以在自家生活。這和蔡英文政府所推的以大規模設施收容的長照中心剛好是背道而馳(請參閱如果2016出版「下流老人」第197頁),蔡英文政府還打算要把因年金改革流離失所的老人交給長照中心,不但長照人力缺口將更形嚴重,也是蔡英文政府以落後思維進行退步立法的例證,蔡政府正以違背趨勢的方傷害老人。我之前看到的年改草案,遺屬的部分計劃刪到剩1/3,你的弟兄已經為國捐軀了,國家想要苛扣生前答應他的安家費。前述民進黨立委提供基金績效十年平均 1.68%的新聞可以在中國時報2017年1月23日頭版看到,遊民肉盾警察拒馬前的陳抗群眾照片下方是這則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四大基金的新聞,稱基金平均績效1.68%不錯的是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他說:「...平均績效其實不錯,若委託專業經理人,薪資要求不低,政府能聘請高薪民間管理者嗎?發生舞弊怎麼辦?」前一段是民進黨立委柯建銘說「政府基金管理非常專業,目前所有公務人員都不具此一專業,認為基金管理應朝行政法人化改革。」我到現在還沒看懂既沒專業又請不起(?)專業基金管理人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他們打算如何讓基金孳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這篇2017年1月23日的新聞來看。
作者: gwenwoo   2017-05-13 19:36:00
白狼統促黨徵人~攜帶黃金出國旅遊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