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大陳文成廣場落成談校園轉型正義
三十三年前的七月三號,國際知名數學家,
同時也是臺大校友的陳文成博士在臺大校園慘
遭國民黨政府謀殺,三十三年過去了,臺大校方終於點頭
將陳文成當年遇害的地點命名為『陳文成廣場』,
這是臺大的一小步,卻是校園轉型正義的一大步,
陳文成三個字,將與傅斯年一樣,永遠與臺大校園連結在一起,
對比去年底,成大對於南榕廣場命名事件,兩校高層的格局
可說是有很大的落差,從此也可證明,普遍臺灣教育單位
對於轉型正義認知的薄弱。
我們為什麼要推動校園轉型正義?
作為教育單位,除了教育學生學科上的知識,教育機構
也肩負著傳授學生『良知』的重要性,除卻公民課本上
教條式的宣導,剩下的應該建構在完整的史觀上。
前陣子,發生駭人聽聞的捷運喋血案,
不久後有大學生因為在網路上成立兇手粉絲團被逮捕,
由此可知,臺灣社會與司法是不樂見有人散播仇恨言論。
但請回到校園來檢視,眾多校園卻依舊林立著當年
獨裁統治者的銅像與相關命名的建築物,我們不能接受有人
崇拜殺人犯,卻用了幾乎全國性的空間進行對獨裁者的緬懷,
國民黨治臺近六十年,慘死在蔣氏政權底下的人命不計其數,
這些歷史事實甚至被寫進教科書,但對比全國校園四處可見的
蔣公銅像,這難道不是臺灣教育界最大的諷刺?
轉型正義=撕裂族群?
國民黨每當民間想推動轉型正義之時,總喜歡以『挑起族群對立』
為名進行抹黑,但回頭來省思,臺灣族群之間的矛盾不正是建立在
對歷史事實的認知落差而來?唯有透過轉型正義,將過去曾經發生過
的錯誤告訴下一代,才可以避免悲劇的再發生,臺灣始終無法誠實面對歷史,
特定族群才會被少數當權者把持,當權者將過去所製造的悲劇,
解讀為與特定族群的歷史共業,藉此挑起族群之間的不信任,
唯有還原真相,讓全民共同面對,才有機會弭平彼此的傷痕。
轉型正義該從何開始?
當年威權統治餘毒還殘留在校園的部份,大略可以分三點:
一. 空間上無所不在的威權崇拜代表物,這些年,臺灣社會
很樂於嘲諷北韓民眾對於獨裁者所表現出的無知崇拜,但臺灣
卻像北韓一樣為獨裁者立碑建廟蓋銅像,如果空間上的象徵物
不離開校園,學生必然會產生認知錯亂。
二. 教科書應還原歷史真相,前陣子馬政府企圖透過修改教科書
課綱,將錯誤史觀散佈到基礎教育,對此引發極大爭議,一時讓
人彷彿回到國立編譯館時期那種『地理其實是歷史,而歷史常常是神話』
的年代,如果不重視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那長久影響下,轉型正義將更為難行。
三. 威權的人事產物應全面退出校園,在此所指的是教官這種根本不該存在於
校園的威權產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會在教育殿堂擺入軍人,戒嚴
時期教官是為了思想控制而進入校園,至今臺灣民主化已超過二十年,
這類舊產物卻仍未退出校園,反而變本加厲成為國民黨酬庸性質的軍中爽缺,
根據統計,一個教官的薪水足以支付三到五位的校園保全,甚至可以聘請
兩位心理輔導的專業人員,國家浪費了許多公帑在這群早該退出校園
的舊時代產物,教育預算反而被這類人事拖垮。
綜合以上三點,校園轉型正義唯有透過空間、書本、人事上的變革,
才有機會落實,而徹底落實後,臺灣才能算是真正邁向民主國家,
沒有歷史真相的國家,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
(臺左維新執行長林于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