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備受關注的幾個公民議題逐漸落幕,
看著板上的文章卻有種疲憊的感覺...
PTT以及公民議題版也算是個獲取資訊的媒體,
讓我們從媒體來看這是什麼現象吧。
以下轉錄 http://www.monsoon.org.tw/detail.php?id=39
【台灣危機】 民粹搖擺的媒體造就理盲濫情的人民
馬年新春,「記者無國界聯盟(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將台灣的新聞自由評比
為全球新聞自由第50名的國家,雖然小幅退步3名,仍然是亞洲第一名,超過日本(第59
名)、韓國(第57名)及香港(第61名),更遠勝中國大陸(第175名)。
不過,除了亞洲第一自由的光環外,台灣媒體的煽情、媚俗恐怕在亞洲也是名列前茅。美
國知名專業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2月20日就刊載了一篇批評台灣媒體
的專文- -《自由,油炸了-為何台灣人民快要受夠了那個島嶼低俗、魯莽的媒體(
Freedom, Fried – Why Taiwanese are getting fed up with the island's
salacious, in-your-face media)》文中直批「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民對媒體反感」,而
且直斥「過去十年來,台灣的媒體以魯莽(in-your-face)、失控(no-holds-barred)
式的報導,並且同時濫情(sensationalist)又媚俗(mundane)著稱。」
看到這篇評論,我突然想到知名製作人李宗盛談到台灣的流行音樂時,曾經說過:「你餵
(聽眾)太多垃圾,他會變成豬的。」
現在,台灣的公共議題討論就是這個狀況。
媚俗、魯莽的媒體,依據大眾的喜好,毫無專業又肆無忌憚地針對時事進行評論;當新聞
事件發生時,媒體不信任政府的說明固然可以理解,但將學者、專家的意見,甚至是法院
的判決棄如敝屣,卻依據網路上鄉民的情緒性回應製作標題,甚至進而大篇幅報導,就委
實令人費解。
更令人精神錯亂的是,同樣一家媒體,針對相同的新聞事件,可以在前後出現不同的評論
。更可怕的是,社會大眾也因此跟著左搖右擺、群情激昂。
舉例而言,面對都市更新議題,在文林苑事件之前,不論是電子或是平面媒體,一面倒地
批評都市更新法令龐雜、進度緩慢、政府尸位素餐。其實,台灣都市景觀醜陋、老舊房屋
耐震強度不足、欠缺停車空間、消防設備以及電梯設備,都必須靠都市更新來解決。但文
林苑事件之後,媒體無視王家行政訴訟敗訴確定的事實,不去花時間仔細研究為何法院判
決王家敗訴,反過來以大篇幅引述鄉民的評判,指謫政府依據法令及法院判決拆除王家的
住宅是「流氓」、「土匪」,彷彿不知極少數的釘子戶正是都市更新多年來進展緩慢的主
因!
相同的,媒體多年來不斷要求政府組織精簡,引進高科技簡化行政流程、裁汰冗員,從而
減少人事費用。但是,當政府在高速公路嘗試利用感應式科技進行收費(ETC),進而裁
減收費站人力,每年精簡六億元的人事費用時,媒體不但不給予掌聲,卻反而大幅報導收
費員被依法資遣後生活無著,政府無良!
最近筆者看到一篇媒體報導,引述資策會的統計指出,台灣的電子商務平台業者有三成以
上並未依法給予消費者七日的猶豫期,對於業者頗有微詞。詭異的是,當政府勇於裁罰違
法的平台業者,遭到業者批判圍剿時,媒體卻也跟著落井下石。
還有,談到政府採購,媒體多次引述藝文團體的批評,指謫政府採購法採用最低價決標是
「扼殺創意」,並且鼓勵政府要使用「限制性招標」,指定優良的藝術家參與藝文服務。
然而,當政府真正使用限制性招標指定國際公認的藝術家在台灣進行藝文活動時,媒體卻
反過來批評「黑箱作業」、「利益輸送」、「官商勾結」。
與此相似的是,媒體常常批評政府官員辦事態度消極、「不做不錯」,與對岸官員積極招
商形成強烈對比。媒體更不時報導部分不肖民代夜夜笙歌、私生活糜爛,甚至以不實爆料
為常業,但是當不肖民代對官員爆料時,媒體卻立即緊迫盯人要求被爆料的官員自證清白
,否則就疲勞轟炸、逼人下台,甘心成為不肖民代的幫兇。偶爾有官員終於證明自身清白
,媒體對爆料民代也不予批評,甚至繼續大幅報導不肖民代的後續爆料,殊不知這正是官
員「不做不錯」心態的由來-勇於任事阻擋民代及商人利益沒有掌聲,但是商人勾結民代
反撲則必須由官員自證清白!長此以往,人人都是「好官我自為之」,誰還要當擋人財路
的笨蛋呢?
其實,正如《自由,油炸了》一文所述,媒體的選擇權在閱聽者。只有閱聽者-公民-自
我覺醒,唾棄理盲濫情的劣質媒體,台灣的公共議題討論才有可能回到正軌。
問題是,我們會不會捨棄了理盲濫情的傳統媒體,反而選擇了更加偏激的新興媒體?使得
未來的公共議題討論更無交集?
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