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非』星期五@高雄】教科書的轉型正義:歷史課綱細說從頭
教科書是一種規範性極高的文化載體,其內容編寫往往涉及了意識形態、語言表徵、權力
運作與認同政治等議題,以及它到底承載著誰的知識?誰有權力決定或選擇哪些知識等複
雜的問題。在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唯一合法政治意識形態的威權戒嚴時代,這些面
向無法被公開討論;一直到解嚴以後,有關教科書內容所隱涵的意識形態,包括性別、國
族認同、多元文化等等面向,才逐一成為公共辯論的焦點。
1989年以前,我國的教科書採用「統編制」,也就是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輯教科書供中小
學使用。1989年學年度開始之後,才有所謂的一綱多本教材,也就是開放給民間出版商依
據國家統一制定的教科書綱要,編寫出版教科書。這時期的教科書中並沒有台灣史。1999
年秋天開始實施88課綱之後,中學課本中才出現了四個章節,在中國史的框架下專門講述
台灣史;而一直到2006年秋天實施95暫綱之後,台灣史才開始單獨成冊教授。
2008年,二度政黨輪替之後,就在原預計2009年秋實施的98課綱即將通過之際,新任教育
部長卻突然下令暫停,使得98課綱從未實施,而繼續沿用95暫綱,一直到2012年秋天以
101課綱取代為止。
然而101課綱卻在內容上作了幾處修改,其中包括戰後台灣史的部分,
增加了95暫綱中所沒有的保釣運動,以及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放在兩岸關係中,而非國際
關係內討論。2012年5月,教育部突然發給歷史教科用書審定委員一份「民眾建議意見書
」,將課綱內容分成三級:必要修正、強烈修正、積極修正,要求委員們遵循。而這一份
意見書則完全針對臺灣史部分要求修改,包括「中國」改為「中國大陸」、「大陸」等,
同時避免稱「臺灣」為「臺灣」、「日治」改為「日據」等等,引起極大爭議。
自解嚴以來,歷史課綱的調整,可說反映了台灣史觀和中國史觀不斷的拉鋸。本週適逢台
灣解嚴27週年,哲學星期五@高雄很高興邀請到台灣史學者周婉窈教授,以其歷史專業的
觀點,以及親身參與課綱委員會運作的經驗,帶領我們回顧戰後歷史課綱如何反映了台灣
在民主政治和國家認同上的演變,並與大家一起探討台灣的中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歷史教育
。
【時間】 7 月 19 日(六)15:30 – 18:00
【地點】新濱碼頭藝術空間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64 號 2 F(捷運橘線鹽埕埔站 1 號出口右斜對面;地圖
http://www.sinpink.com/imformation.html)
【與談人】周婉窈|台大歷史系教授
【主持人】嚴婉玲|政大台史所博士生
【主辦】哲學星期五@高雄志工團
※活動注意事項※
本活動開放參加,毋需事先報名,唯座位有限,敬請提早入座,謝謝!
周老師 就是發表 從鄭成功和清廷的談判來看張志軍訪台的省思一文的作者
高雄大家 有興趣去聽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