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有想要討論的板友先回顧這篇文章:【垃圾桶內的政治問題】
收錄於本版 #1JUy6Hca,外部連結:http://ppt.cc/gecr
為什麼會希望大家可以先看這篇文章呢?
作者提醒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任何一個「政治決策」從來就不只是Z>B的數學題。
不是「左邊100分,右邊80分,故選左」這麼簡單。
而是要去考慮兩邊的分數包含了哪些元素?
我們又要給這些元素多少的「權重」?
比如說,
中低收入戶的利益,媒體效果很好,加權50%;
環境保護,恩...有人在抗爭?好啦,給你加權20%;
公娼權益,這個反正沒人在乎,加權-50%
而這些「孰輕孰重」的加權與否,就是「立場」!
上一篇文章問:
救災時候應該用政治立場決定怎麼救災嗎?
核四存廢應該用政治立場來決定嗎?
台灣的經濟發展應該用政治立場來決策嗎?
我要說:是!是!是!
救災的時候,你會為了一個個案投入25%的人力?
還是會為了「整體考量」而僅派出一個小隊去搜索?
如果人力有限,你要先暢通道路還是先安置傷患?
這無關執行力,無關技術,這是政治立場。
經濟發展,我們要為了整體GDP考量而嘉惠大公司,
還是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充分就業」?(民進黨黨綱p.18)
這,也是政治立場。
核四存廢,這當然更關乎政治立場了!
我們是要沿襲依賴水電補貼、高耗能低產出的發展模式,
還是要往低碳、高附加價值的選項去走?(軟體、金融...)
我們要(百分百的)安全,還是要(在風險之下)去確保「零跳電」?
這都是「政治立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北市長到底和統獨有什麼關係? 台北市長哪一個決定會影響統獨?
台北市要考什麼樣,教什麼樣的歷史與地理?
城市文化保留的過程,哪些要優先保留?哪些「無歷史價值」要拆毀?
市政府遇到什麼樣的紀念日要慶祝?辦活動?
各種市立機構邀請展覽、表演的方向選擇?
對抗爭者的態度?或是不同陣營抗爭者的態度?
這些都是「政治立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於「藍綠」,不好意思,這不叫做「政治立場」。
這只是末端的,最後的,在投票箱前面還可以改變的「一次性選擇」。
在學理上,我們必須說:
「藍綠兩黨所個別堅持的『價值』,才叫做『立場』。」
比如說:貿易自由化應該開放到什麼程度?
公民人權與政府行政權力的疆界在哪裡?
臺灣的國體要走向何方?
這些不可退讓,堅持到底的『價值』,才叫做『立場』。
至於投藍投綠,只是一種變動的「末端選擇」。
(題外話:所以說,常被譏嘲的「投國民黨」作為一種「信仰」,
我寧願說它是一種「生活習慣」:
一種未被反思,未經辯證的「文化常態」,
是鄉莊社會中對地方「頭人」輸誠的儀式。
無論如何,這不是所謂的「政治立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說今天民進黨放棄了立場,那人民也會放棄她。
(我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用女部的她)
但是,不要把「拋棄立場」「放下立場」講的那麼理所當然。
柯早就說過了,人民要的做給他,人民不要的就拿掉
站在公共服務的職位,為什麼一定自己要帶有立場? 為什麼不能以民意為依歸就好?
「民意」是很複雜的,單單一篇文章就有十種八種立場,
什麼叫做「以民意為依歸」?你要以誰的民意?
建商也是(一部分的)民意啊,護樹聯盟也是民意啊?
雙方有衝突時,你要給誰「加權」?
這就檢驗執政者的政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