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台北市長選舉與里長選舉

作者: sck921 (The Fate)   2014-07-23 01:24:07
我答應過板友要回一篇。
之前的標題雖然是轉錄文章的關係,但也確有不妥。
因此我改以此標題來討論內容。
儘管那十幾篇迴響熱絡的文章意見略有分歧;
但我還是很高興能引出更深層的討論,
尤其是不只談柯一人,而是也探討馮的參選影響。
何謂公民意識抬頭?我想在不斷地討論議題過程中,
我們就越能夠釐清事物的本質。
本文第一部份是針對台北市長與柯先生。
第二部份則是引用一些里長選舉相關資料,供各位參考。
【一】台北市長
首先談到為何要逼柯文哲對意識形態作出回應?
台北市政府轄下設有相關機構,舉個最基本的例子-教育局
以中華民國政府現行對地方政府教育權限之規定如下:
一、縣(市)學前教育、各級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之興辦及管理。
二、縣(市)藝文活動。
三、縣(市)體育活動。
四、縣(市)文化資產保存。
五、縣(市)禮儀民俗及文獻。
六、縣(市)社會教育、體育與文化機構之設置、營運及管理。
以上皆屬於地方自治事項,除非法律另有規定,
否則地方政府可依地方制度法依其自治事項自行立法。
單就柯文哲本人對於統獨意識的不明確態度,
以及對轉型正義的消極面對;
我會認為說,律師團或部份公民團體(不只是學運、社運團體)
他們的疑慮並不是全然沒有道理。
對於柯提出的諸如公共宅....等相關政策,雖然要予以肯定。
但是在不遺餘力地闡述所謂經濟政見的同時;
在教育思想與文化建設這一塊,他是否展現出同樣的政治高度?
統獨議題、大中華思想、民族主義、台灣土地主義。
對於建設或修正整個台北市的文化上面,佔有極大分量。
所以我會認為,統獨並非只和總統一職有關。
事實上,所謂不表態這種東西,本質上就是一個假象。
這點,在板上對所謂維持現狀一詞,已有相關論述。
我直接提出對柯的三大疑慮,
如果能有合理的資料或推論佐證以駁斥此觀點,
那我會很樂意的接受。
一、無論柯是否選上台北市長,他會角逐 2016 嗎?
這個問題常見會拿郝的例子來反駁,
但是我認為更應該要加入其它的參考資料分析。
例:各派系人選實力
郝在第一任選上市長(2006)後;
那屆的總統大選(2008)有前任法務部長、台北市長
造神已久的馬在蓄勢待發,根本就輪不到他。
郝在第二任選上市長(2010)後;
那屆的總統大選(2008)有欲連任的馬,
執政優勢下,基本上也不需要換將。
而就在現階段的年底(2014)地方首長選舉;
黨內依然有吳、朱等具有不遜於郝實力的人選在,
更何況多數傳媒依然是由國民黨把持,
根本不需要隨之起舞去內定誰,
受到的影響也少之又少。
反倒柯的情況則不同;
在野黨於阿扁後,長期在台北市這塊無力作為;
這時好不容易出了一個柯,一舉打敗連家的體系,
也使得長期於北市受制的在野陣營聲勢看漲。
甚或是連公子只需輸少少票,即可順便賣個面子;
倘若柯贏了,那地位瞬間高於賴、菊等人,
什麼四大天王更是不值得一提,柯直接晉級為戰神。
難保 2016 統媒又故計重施,
於其聲勢如日中天之際,直接拱他出來選總統,
或者是以類似的手法,於在野大聯盟陣營植入另一個:
「痛恨藍綠惡鬥」、「政治傾向不明」的政治素人,
實則是那些偽中立之流,以取代在野黨人選;
如同普丁培植、收編其選舉對手一般操作。
開放公民於線上監督政治、公開透明的政策固然重要,
但除了採納公民意見,候選人也該替自己表態,
我認為這是候選人面對選民質疑,必須要去承受的部份。
二、柯當選台北市長後,其內部官職的分配?
既然柯以一個「能人不應包辦所有事務」
而是運用相關領域人才各司其職,來發揮市政運作展望;
那其上任後,各部會的官職就顯得十分重要。
照海選評鑑委員的組成看來,的確是需要評估的。
又隨著競選團隊姚的加入,單以戰術考量,
為了提昇不問藍綠的大眾正面觀感,這是可以理解;
但有關施或是其它所謂「大咖」的傳言塵囂而上,
對於柯展現出來的意識形態,便更值得商榷。
三、柯對社會議題、公平(轉型)正義的關心程度?
這個或許是公民團體和律師們比較存疑的部份。
柯對於多元成家或許已有表態,
但關於教改和轉型正義這塊卻鮮少著墨;
我認為這也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對於以上這三點,是我認為近來多數擔憂人士的核心。
當然,對於是否轉投連、馮,這個不用多作爭執;
我相信中共欽點的人,或是棄保的作戰,
相較於國民黨,在野陣營應也不至於不熟悉。
【二】里長選舉
整理資料如下:
一、村里長的本質是「有給職的村里區(鄉鎮)政聯絡人」
  不是「村里民代表」。
二、所謂的「民意代表」是符合擁有五種權力:
  1.有法定的監督權力
  2.有法定的會議機關
  3.有定期的會議機制
  4.有自行召開合法會議的權力
  5.有自治的會議規則
  而村里長對所屬區鄉鎮是沒有以上五種權力的;
  與其稱作是村里民代表,
  充其量只能說是「反映村里民意的功能」的行政職。
三、里長的選舉不一定比市議員來得輕鬆,
  要視地方派系、利益結構而定。
四、欲爭取民意代表職,比起里長這個職位,
  更推薦有意願者去選「鄉代表」或「議員」等職。
五、競選村里長的思考方向:
  里長的職權、法律依據、所需票數、
  政黨分布、實質影響力、對選舉或社區營造的影響、
  更迭比例、當選或落選的原因、
  如何和區鄉鎮公所和民代互動、彼此的合作方式。
  選村里長是基層經營的成果還是開始?需要多少資源?
  選上村里長就能制衡或取代某黨樁腳?
  樁腳一定要是村里長嗎?
  自己想選或看到別人選村里長的目標是什麼?
  能達到嗎?如何達到?
  人家為什麼要支持你選村里長?政黨的招牌有用嗎?
  國民黨的基層靠村里長,這句話對嗎?
  就算是,就一定要跟著走嗎?
  社區營造、基層耕耘、社區的弱勢在哪裡?
  為何他們是弱勢?怎麼幫他們?
  這種選舉公平嗎?有賄選嗎?如何抓鬼?
資料來源:
http://ppt.cc/3SRT
http://ppt.cc/LMQ9
http://ppt.cc/9O14
我對公民參政的想法非常認同,
但是我們可以多去研究各種努力的方向;
希望這些資料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藉這機會也跟某網友致歉一下,我並非刻意提魏揚;
而是想表達,我們有時候分類似乎分得太快了(HP梗?)
我也只有在某 MN 網友多次的過當言詞、人身攻擊和地圖砲,
才會使用豬隊友這個詞。
雖然有時候我們會不滿一些隊友對自己的意識握太緊;
但是我們也該要將心比心,每個人都有他的理念在,
甚或是我們自己可能也是一樣。
最後,有人說陰謀論講太多,或是強迫表態云云;
我會覺得,拿民進黨的情況來舉例,
或許有的時候,正應該出現這種比較激進一點的聲音,
在某種程度,可以導正一些歪斜的風氣。
事實上,這種做法也一再的達到效果;
所以我不會覺得,這對台派而言全然是壞事,
督代表和掌握方向盤,是我們一直在做,
也必須要堅持去做的事情。
作者: PPco   2014-07-23 01:39:00
作者: lyu0001 (鄉民1號)   2014-07-23 01:42:00
台北市民關注的重點是這些嗎?
作者: RbJ (Novel)   2014-07-23 01:42:00
天龍人不會關心這些,不過公民需要
作者: ssaw5166 (四季偽五六)   2014-07-23 01:47:00
市長給問嗎應該可以提問題問看看
作者: a1122334424 (kuroneko)   2014-07-23 01:59:00
很不錯
作者: dsa3717 (FishCA)   2014-07-23 11:20:00
地方自治事項 有多少市長會經手或者佔大部份決策權我們都把市長決策佔很大的部份 但是市長本身應該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市長之前還有許多的官員一層一層的傳遞例如花蓮的原住民慶典變成中國少數民族慶典這之中市長佔了多少 民代施壓多少 主辦單位占比例多少甚至如果市長表態 為了拍馬屁而送上這份企劃的可能性
作者: onetwo01   2014-07-23 19:45:00
他就算贏台北市也沒辦法超越菊賴的,更別說蔡英文綠營那幾個底子比他厚多了,選總統可是全國性動員的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