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elleyyc (belleyyc)
2016-03-17 12:04:34※ 引述《pazival ()》之銘言:
: 你好,我想你的用心和規劃是值得肯定的
: 如果讓你被與某位網友歸類在一起,那麼就是我的不對了
: 就這部分應向你道歉
: 前文提出某些疑問,就是要說明懷疑是可以無限上綱的
: 許老師等學者,或者說所有的研究者,都不斷必須接受同行甚至外界的檢驗
: 因為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台灣史學者一直以來受到的壓力更大
^^^^^^^^^^^^^^^^^^^^^^^^^^^^^^^^^^^^^^^^^^^^^^^^^^^^^^^^
: 而他們也就這麼走過來了
本來覺得沒必要發言, 因為發言的歷史專家學者似乎陷在某種理解上的困境,
難以跳脫...... 不過, 看到這個, 大概可以了解各位為何會如此. 基於大家
都是想要保護文件、捍衛真相的前提下(避免互相誤解), 個人試著簡單說明
個人看懂及理解的部份, 也試著提供各位換個角度、方式思考.
可能因為本板板友Fant提集資購文件及rock大發起的組織, 都是順著回應胡
先生商人身份買賣文件, 及因胡先生不信任中研院台史所或者許老師, 而想
另找歷史系學生處理文件, 加上部份八卦板板友也跟著胡先生、正晶的說法
等(不信任的心理因素相當複雜, Rock大試著就他的理解說明), 導致各位以
為兩行動支持者都是認同胡先生、質疑中研院台史所, 加上兩行動發起人,
都非歷史本行, 故, 以各位的專業眼光看待, 即使買了或拿到文件, 也無法
好好保護文件等, 接著就有各種說明文, 有的說明歷史文件處理的複雜, 而
大部分發文大概都是捍衛中研院台史所或許老師.
若個人沒有理解錯誤, 這兩個行動發起人主要都只是想要先拿到文件、避免
這些落到官方(之前憲兵事件)手中, 因為很現實地, 文件就是在胡先生手
上, 不管是要付費或者藉由他後來找歷史系學生學生來掃描方式(個人當時
認為, 基於現實考量, Rock大發起此組織意在讓胡先生願意把文件交給該組
織[非官方, 沒有他不信任的因素在]保管、處理, 再不然至少可以接觸原稿、
掃描, 至少最後還有電子檔). 簡單說, 兩行動發起人都是基於「現實因素」
而發起行動.
至於處理文件部份, 因為兩方都非歷史專業, 故歷史專家就對非專業要處理
這些文件看不下去, 跳出來說明(有的還兼嘲諷、看輕, 這也是為何本人也
看不下去, 才會在Tomwalk轉錄來的文章之一下留言). 接下來就變成一堆
討論落在專業、非專業處理等, 一些鄉民就陷入這個討論......個人認為,
當時這類說明文可能希望藉此說明, 打退非專業出面接收保管、處理這些文
件, 讓胡先生願意把文件交給中研院台史所或專業處理?
不過, 在胡先生已經不信任中研院台史所或許老師的狀況下, 各位覺得可能嗎?
此外, 另一批跳出來為許老師發聲者, 明示、暗示胡先生是個商人、說法不
可信, 甚至還有道德譴責之類....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各位是胡先生, 你會
把文件再給中研院台史所嗎? 受託的正晶會違反胡先生的信任, 把文件給中
研院台史所嗎? 光想就覺得不可能.
簡單說, 各位一直站在中研院台史所、歷史專業、許老師的立場發言(從上
面看來, 也無法怪各位會有這樣的反應), 雖然捍衛了中研院台史所、專業
及許老師但這無助於解決「現實問題」(文件仍屬胡先生, 他有權決定把文
件給誰). 而Fant與Rock大一開始都是基於現實(最近的憲兵事件), 只想
趕緊取得文件, 或至少可能取得電子檔.
以上是嘗試說明雙方的考量不同, 讓各位了解爭執點. 但大家都是為了保護
文件, 捍衛真相, 故個人才會一直強調, 不需要搞到自己人相互誤解.
: 你既然要成立這樣的工作團隊,前文的種種疑問,就是你應該承受的
: 也是你必須時時回應的,怕熱就不要怕進廚房
不好意思, 本人非Rock大, 但必須說, 他有出來承擔啊, 甚至試著解釋說
明, 也沒抱怨. 有意見的可能是旁人如我. ^^
: 為什麼要強調學術規範?這就是要確保這些材料可以接受多方的檢驗,以確保其證據力
: 這未必一定要官方來做,但一開始若直接質疑前人成果的有效性,如何讓歷史領域的人
: 安心合作?
其實如果各位好好把「台灣文史數位守護行動聯盟」的說法看完, 各位會
看到他們是尊重專業的. 之前個人已經引過一次, 但好像沒人看, 再引一
次好了:
我們知道這涉及許多專業,
所以我們設了教學組,希望由你們來教大家該怎麼做。
我們知道要防止惡意人士滲透很重要,
所以我們將仔細確認參加者的身分並訂下詳盡的作業流程。
我們當然知道文件很脆弱,
但也正因為文件很脆弱,所以更是要儘快找出來,
好讓文件能及早獲得專業的保護。
不但尊重專業, 也邀請專業如各位來教導啊. 但各位的回應, 實在令人不
知該如何說下去.....
: 換言之,若要歷史相關工作者合作,你也應該讓他們相信,
: 在面對專業部分的問題,例如檔案的保存整理或公開等方式出現爭議時
: 你願意尊重專業,也能為他們頂住其他方面的壓力
: 若是如此,相信會是很好的跨界合作,甚至開啟一個新的模式
: 但若做不到,而在未經詳細檢證下貿然公布資料,或在過程中破壞了材料的完整性
: 就十分可惜了。
至於歷史相關工作者合作, 則是另一個議題, 可能涉及不同歷史學者處
理方式、態度等, 這若沒有合作經驗的學者, 恐怕有可能最後變成專業
之間的爭執.
而之前某幾位歷史專業也提到, 目前有許多相關的民間組織, 不須多這
一個......但各組織之間的目標不一樣, 加上主事者的作法、態度等,
可能難以整合. 但個人認為Rock大發起「台灣文史數位守護行動聯盟」
有可能幫忙解決中研院台史所、甚至台灣史的某些困境, 一來是此組
織很明確說明尊重專業, 也願意請專業來指導協助, 故個人嘗試說明,
各位不妨參考.
首先是這組織可能為目前台史研究注入新的人力、為研究台史培養人才.
從各位之前的分析, 專業人才不足是問題, 故如果有更多有心人願意
投入, 多一點人投入, 工作量就可以相互分擔, 以免好像投入台史,
就好像註定當長工, 嚇走一堆人. 當然, 做這行若沒有一些堅持, 恐
怕也就會受不了、自動走人.
而參與者雖然可能非專業, 但至少「有心」(如何防止滲透, 也需要
大家一起來過濾), 有心自然學習的動力就強, 相信某些技術方面的
學習時間可能因此縮短, 解讀方法學習的時間, 也可能趕上大學非專
業者.
另外, 就是透過專業領導、實際參與作業, 可能讓一些朋友更清楚了
解作業過程的複雜、辛苦等, 如此, 參與過的朋友之後碰到有人因非
專業而誤解台史研究者時, 就會出來幫忙說明, 也就不會只是台史研
究朋友們自己還要跳出來說明(若是對台史者有偏見, 第三方的說明
就相對有力). 再來是透過參與, 也讓像一直質疑中研院台史所的朋
友, 如watts(不好意思, 以你為例; 若會介意, 再麻煩告知), 能夠
比較清楚, 而可能減少不信任或修正看法(watts朋友的反應應該讓
各位見證, 不信任官方或相關單位, 是不太可能用理性說明就能解除;
這也是人的理性不見得在所有事情上都管用, 因為人還有感性、情感
面, 而從事人文學科研究者是能夠多一份理解, 而非像八卦板一些鄉
民, 馬上就戰文、理, 嘲笑他人等).
再來就是經費不足的問題. 看到一位歷史專業提到應該要政府負責,
而非民間募資. 另一位專業提到經費預估, 金額不小. 照理說, 這的
確應該是政府來做, 也相信新政府團隊或立院應該會撥相關經費. 不
過, 個人認為, 由於現在民間許多資金都用在投資其他, 如股票、房
市等, 透過民間募資, 可以將小部份資金倒向這方面. 此外, 考慮到
系所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問題, 避免台史成為眼紅的對象而飽受高度批
判、背負更沈重的負擔, 以及有些經費使用需要經過核准(可能程序
繁瑣、耗時), 若民間募資來做, 分擔部份台史研究的工作, 可能也
會減輕台史所要背負的沈重責任. 而要組的民間組織是非營利組織,
故某種程度上較能讓國人信任.
最後是透過網路科技資料公開可能讓相關研究(並非只針對這次這些
文件), 容易被汲取、引用(畢竟要到中研院調閱, 非台北人恐怕也
得花些來回時間, 並非這麼方便; 在台北要去中研院也並沒有這麼方
便, 若沒有專車, 也得轉個一兩趟), 讓更多人關注台史研究, 應該
對台灣國人、台史本身, 及台史研究者都有幫助. 當然這也可能也有
負面的效果, 可能充斥了各種各位認為不專業的解讀或亂讀等. 這資
訊開放優缺點的取捨, 可能有待共識了.
: 不過未來若能請吳密察老師或台大數位人文中心進一步說明進行方式
: 應該就能釋疑吧
: 那就期待你們未來的發展
說實話, 從一個老師的角度, 能夠導引有心者(雖非專業或質疑者)
來加入研究, 成為人才, 投注相關研究, 這是為研究的未來著想、也
為台灣著想. 讓更多人了解其間的困難、一起來克服問題等, 也都是
對雙方、對台史有幫助. 當然, 也怕有些人就此混進來, 故相互監督
也是重要的.
以上提供參考.
補充:後來想, 吳老師應該也是希望能夠保護那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