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灣人島國心態 柯P:電視很少國際新聞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8-04-13 19:03:44
※ 引述《A6 (短ID真好)》之銘言:
: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從生存環境來看;
: : 1.糧食較為缺乏,無法自給自足,不靠對外貿易是要如何生存?
: 捕魚阿 為什麼不可以
: 印度現在還有一個島是完全不和外界交流的原始部落
: North Sentinel Island
不只是糧食而已,包含其他的資源都較為缺乏
甚至說漁業資源,應該沒有農業來的穩定
: : 2.水運永遠是比陸運還要便宜而且要便利
: : 水運只要做出一艘船就可以出海了
: 你這刻意講的太極端了
: 實際上我覺得你刻意講反了
: 你船不用維修阿 太神奇了XD
: 而陸路 實際上很多只要挑個扁擔就可以出發了
: 除了穿越個別的極端天氣的地方
: 就像最早的馬可波羅東遊
: 為什麼是由陸路而不是由水陸
船的話若不講究只要把一棵樹或竹子砍下來挖個洞,可以漂在水上就可以了
但是路是這樣嗎? 不是吧
不管哪種路都是須要維護的,就算是封建時代是這樣,甚至遠古時代也是這樣
更不用說車子這東西,需要車輪,這就不是隨便挖個洞就可以了
你要要提扁擔,但這東西能走多遠? 載重量多大? 就算要提扁擔還是需要有路阿
還是要定期維護
然後你還提到馬可波羅,沒有元朝的驛站制度以及軍事征服和道路維護
他哪能到的了北京?
不可能吧
: : 陸運還要開路,開完路後還要維護,而且交通路線是固定的
: 實際上不用 人走多了就是路
: 你若是要說機械的話 海運同樣是要探路的
錯,就以蜀道來說好了,難道走多就是路嗎? 不是吧
都不用特別的技術設置棧道嗎?
需要吧
但海運是如此嗎? 不是吧
只要一艘船下去,船身結構夠穩,有地圖以及有辦法辨別正確方向,哪裡都能去
: : 這兩項是物質條件限制
: : 再來是你提到高雄,以前的高雄為什麼會成為貨櫃量前三大的港口,現在為什麼下降?
: : 因為以前高雄是國際船運轉運站之一,在衛星科技還不發達時,
: : 國際船運公司會在某地設集結點,例如;東北亞,東南亞個選取一個集結點
: : 台灣剛好是中間,也是集結點之一
: : 但現在衛星科技發達,根本不需要這種集結點,船運公司透過衛星可以隨時知道貨船位置
: : 變成說是以鐘型或紡錘型船運路線為主
: : 高雄港又不是國際主要轉運站,當然就沒有很多外國船員
: 你這是為反而反了
: 高雄港的貨運量 從前三到現在的十名左右
: 外國高雄會遇到的外國船員都不多 這是委婉的說法
: 實際上我根本沒看到過
: 況你這只反證海島=/=接觸多
: 就算貿易旺盛 也一樣不等於接觸多
問題就是台灣的地理條件沒有大量外國船員是正常的
: : 蘭嶼達悟族和菲律賓巴丹省原住民的語言一樣,跟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語言也類似
: : 這是反證
: : 甚至在歷史上台灣的原住民跟南島語族的交流也很頻繁
: 他們不是交流頻繁
: 他們是在人類學家研究人種遷徙的時候發現的
: 並不是他們沒事就划個船到紐西蘭找親戚一樣
: 毛利人很長一段時間 只知道自己祖先從海浬把紐西蘭釣上來
: 自己是從海上來的 並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並不知道
: 可能有共同祖先 這並不能叫做"交流頻繁"
: 而且當初可能還伴有地理變化和氣候的因素在
: 當初並不一定是走現在的水陸到的澳洲和紐西蘭
若不是整個族群大規模遷徙怎麼可能連語言和DNA都可以看得出血緣關係?
: : 這一樣也是反證
: : 更甚至高雄港在日本建港後,大多數市民都有下水的經驗
: : 是後來國民黨為了軍事需要才不准人民下水
: : 這段歷史你也可以查一下
: : 這一樣也是反證
: 高雄下水經驗很正常阿
: 我高雄人現在平均起來 還是每個人都有下水經驗
: 廢話 高雄有個半島叫旗津 主要交通就是水陸阿 坐渡船也叫下水啊
: : 忽略生存條件和環境的限制,以此作為基礎,推論出來的結論當然不堪檢驗
: :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502038371.A.749.html
: : 日治時期台灣哲學和國民黨來台後的台灣的哲學差多少?
: : 你自己看看吧
: : 要說的話林秋梧的左翼佛學早於越南的人間佛學,也早於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
: : 國民黨來了後只有什麼?中體西用
: : 差別多大你自己看看
: 所以呢?
: 這特性又不是看個別人 而是看群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