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V13 (遠見13)
2017-04-16 15:16:25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火如荼進行,較受人矚目的不外乎軌道建設,爭議不斷的也是軌道建
設。
政府接連宣布要在基隆、新竹、彰化等地都鋪設輕軌系統,改變大眾運輸模式,進而促成
環境的改善,不可不謂用心良苦。然而,這是植基於當前訊息環境下的規劃,在廿世紀時
,軌道運輸可解決道路壅塞及改善空汙,但在當下,軌道建設是否仍有必要?實需多加斟
酌。
政府措施絕不是立即可見效果,尚待時間的慢燉方得其功,所以規劃時需設定未來十至廿
年的生活願景,規劃方能切中要旨,因此盡量正確預測是政府規劃前的必要功課。
茲以運輸模式為例,十至廿年後的人類生活模式會是什麼呢?大數據已成當前所有議題的
主流,然其應用才是重點,隨著計算工具能力不斷提升、物聯網擴張下,未來生活模式是
否還如現在一樣?不言自明。
在自動化駕駛、電力驅動、共享經濟、互聯網絡下,運輸系統的運作模式將與軌道大抵相
同,而便利乾淨也與軌道系統相似。依這樣的未來運輸方式下,軌道系統是否還有必要,
令人懷疑。
如果政府依據未來生活模式的趨勢,將資源配置於未來的人工智慧、電動車、資訊系統、
物聯等相關的教育及產業上,相信對於我國的產業發展及人民福祉,必有大舉提升之效。
至於該如何預測未來的生活模式?我認為可大量探詢電子科技業的專家與業者,針對技術
發展改變人類生活的可能結果提供意見,再歸納整理出未來國家發展規劃,進而部署資源
於相關計畫上,方能收事半功倍及資源有效的配置。
總之,政府任何措施必須根據未來擘畫,未來沒有人能百分之百掌握,但是仍應窮盡一切
方法探知未來,再形成決策,才可避免資源浪費,希冀政府在使用民脂民膏前能謹慎而行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05850
作者: geesegeese (毆) 2017-04-16 15:27:00
就綁樁而已,而且不一定全是基礎建設中央政府不該這樣沒規劃聽任地方政府漫天喊價沒任何cp值評估的計畫太多,與鄉民發想無異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4-16 15:34:00自動化汽車駕駛和軌道「大抵相同」?那牛和犬也算大抵相同大抵天下一大抵相同,世上差不多都是差不多!怎麼不說飛天車和三輪車大抵相同,所以都市要用飛天車規劃反正這些傢伙一天到晚以為軌道可以跳過中間,開飛天車!
作者: mash4077 2017-04-16 16:08:00
自動化駕駛XD
作者: jjiipp (鐵) 2017-04-16 22:27:00
公共建設看CP值那大部分都不用做了呦。更不用說這些公共建設因其公共性而低估的價格。如果拿掉補貼,檯面上大眾運輸應該都要關門大吉。
作者:
dolare (dolare~)
2017-04-16 22:50:00這媒體立場偏頗到笑死人 說任意門要發明了別蓋捷運算了
作者:
over999 (唉呦)
2017-04-16 23:49:00捷運要蓋 但這真的是十年前就該蓋 現在早在玩AI了 台灣還在捷運輕軌 唉
去跟你們敬愛的蔣經國說別蓋中山高啊 說不定打回去了
作者:
suhong (Hong)
2017-04-17 00:39:00本來就該蓋了 已經虛耗20年的台灣
作者:
jago (家狗)
2017-04-17 00:52:00不能什麼建設都拿十大建設年代來說應該蓋,那年代台灣經濟正飛,人口大漲...
作者:
shter (飛梭之影)
2017-04-17 01:10:00當年的確有反對蓋中山高的民間團體,現在他們飛黃騰達中
作者:
tyytt (踢歪歪踢踢)
2017-04-17 01:30:00未來進步得很快,所以現在什麼都別做
不管經濟飛不飛 ,台灣這麼狹小的地方本來就應該要以軌道運輸作為發展重點 ,結果都民國106年了 ,公路交通塞翻才想到這件事 …這種建設我只能說是亡羊補牢 ,說不上前瞻
作者:
DDJJ1069 (DJ Tom)
2017-04-17 01:36:00拿中山高比?所以以為現在出唱片的都會跟張惠妹一樣厲害?
軌道建設跟狹小沒關係啊(金馬澎也很狹小阿)再說台灣有環島台鐵 西部高鐵 北.高.桃捷運(中捷興建中) 老實說跟別國比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作者:
adort (dodo)
2017-04-17 07:45:00台北都快蓋滿了才在說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4-17 10:51:00台灣是養不起好嗎~軌道運輸蓋再多使用就是上不去,私人運俱太便宜方便
作者: jjiipp (鐵) 2017-04-17 12:19:00
私人運具方便的原因就是因為高速公路快速道路蓋得多。想想老了,注意力下降時,還會覺得私人運具方便?只會被社會說移動神主牌。
狹小+人口多才是而且就是因為比上不足才要往上發展吧
作者: ilovenynyny 2017-04-17 13:52:00
這本來前任政府就要趕快做的,拖到現在根本是在亡羊補牢,這只是基本不過的基礎建設,還要反對真是無語,翻譯一下大概是蓋在台北以外的軌道都不是前瞻
作者:
nitk376 (瓦拉米)
2017-04-17 14:29:00當然不前瞻,早應該營運十年以上的建設現在才要蓋
作者: victtgg (ttgg) 2017-04-17 14:35:00
一堆沒條件蓋捷運的地方 還妄想早該營運十年以上 笑2000年台灣人口普查 彰化市每天通勤台中市區才1.1萬人扣掉搭台鐵/公車/自己騎開車,剩下多少人會搭捷運?
作者:
DDJJ1069 (DJ Tom)
2017-04-17 14:47:00台灣"氣候"太適合私運具發展(相對日韓歐洲,他們冷的月份長多了) 台北約700萬人來說,日運量也不過200萬人次上下,輸給人口較少的新加坡地鐵也輸給差不多人口的香港地鐵,(高雄捷運就不提了,運量更慘) 台灣除非像新加坡透過集權手段推廣,但我保證台灣人更不爽新加坡那套管理,ex.新加坡市區某些平面道路像我們國道收費要電子收費(機車也要)
作者: jjiipp (鐵) 2017-04-17 18:50:00
氣候論放在氣候較冷的地方也成立啊。天氣冷的地方走到大眾運輸的站點就特別輕鬆?開私人運具一上車就有暖氣,何必在凍得發哆嗦的天氣搭大眾運輸?中部目前的大眾運輸真的有如台北那樣綿密方便且發車間隔短嗎?中部人口不算少,但是長期以來軌道運輸建設的投入金額少的可憐。不是中部不使用大眾運輸,是目前根本不夠完備。
作者:
ek252 (earth k)
2017-04-18 01:58:00歐日韓在冬天 暖氣設備是到處都有(多到你無法想像)鮮少有人會花大把時間走/騎車在寒冷的街道上,即使住家~車站也都是有暖氣的喔!!下雪時 地下或高架的軌道比較不受影響 但是雪天開車除了危險性增加 很多路面停車場都積雪 連停車都沒辦法總之台灣的氣候的確助長了私運具(尤其機車相對明顯)...要說歐美日韓外汽車也多 但機車絕對難以跟台灣相比....台灣的通勤族 機車甚至超過汽車的人數以台北市來說 機車的通勤族(32%)就是汽車(16%)的二倍
作者: ktworld (ktworld) 2017-04-18 13:20:00
確定要提轉虧為盈的高雄捷運嗎?
作者: ekes11 (我愛鈔票) 2017-04-18 18:55:00
高雄捷運只是真虧假盈
作者: jjiipp (鐵) 2017-04-18 19:41:00
我知道有暖氣,但住家到站點並沒有吧。且台灣熱天騎車光曬跟下雨,就讓人不想騎車了。氣候不是決定性因素,讓台灣變成機車王國,是政府一直以來的交通政策使然。非台北地區的大眾運輸根本就沒有達到班距小、還有更重要的「可靠」及路線覆蓋夠密,自然搭乘率不會提高,今天上班自己開車還可以提早出門避塞車,以達到最短的運輸時間,但是搭大眾運輸的運輸時間可能因覆蓋率低跟缺乏可靠可預期的旅行時間造成運輸時間很長,當這兩者差距十分懸殊時,當然就會選擇私人運具。
作者:
owenx (歐文)
2017-04-18 23:41:00當年為了圖利國民黨中常委嚴家,讓台灣幾乎每戶一台裕隆,現在才發現問題嗎?
作者:
plugon (I'am OB.)
2017-04-30 07:27:00台北捷運,如果把數千億土建成本列入,應該是年年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