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不能當救命道路」 民團喊話新北市府放棄闢建淡北道路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014062
2024-06-06 13:40 聯合報/記者江婉儀/新北即時報導
https://i.meee.com.tw/9ndlI1S.jpeg
環境法律人協會今天到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抗議,該協會律師團在2021年3月31日對環境部、新工處提出行政訴訟,將於7月11日一審宣判。記者江婉儀/攝影
淡北道路預計2029年通車。但民團指控,不只工程經費高昂,只會吸引更多車流,直接塞在台北,不能當作救命道路,應選擇拓寬台二線,呼籲市府放棄開發。新北市新工處回應,徵地費用過於龐大,也無法提供足夠車道,未來還是會塞車,工程越早推動越好。
環境法律人協會今天到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抗議,該協會律師團在2021年3月31日對環境部、新工處提出行政訴訟,將於7月11日一審宣判。
淡北道路案原告、淡水居民魏伯任認為,市府原本就規畫拓寬台二線,卻強推淡北道路,如今工程經費破百億元,根本是錢坑工程,也破壞樹梅坑溪下游的生態美景,呼籲應終止工程。
全球綠人之友會理事李春祥指出,淡北道路除了兩端外並無其他出入口,台北市端出口匝道只有一個車道,沒有接上洲美道路,只是將塞車路段從台二線移至北投,車流堵塞在大度路、中央北路西端,吸引更多的「穿越」車流,救護車開上去也是塞,不能作為救命道路。
李春祥表示,應等淡江大橋完工後觀察效益,再評估淡北道路是否要興建。「拓寬台二線才是解決之道」,土地徵收比道路工程更簡單,反觀闢建淡北道路會讓淡水河沿岸失去大量綠地,質疑「是獨厚小客車」,也對「闢建淡北道路將增加公車使用量」的說法質疑。
淡北道路案行政訴訟承辦律師黃惠鈺表示,本案位於一級海岸保護區的範圍內,不僅與濕地法、文資法的重要濕地共用邊界,甚至監測站就在濕地範圍內,卻未依照濕地保育法審查許可,顯然違法,應予撤銷環評。
新工處副處長李仲昀回應,台二線計畫路幅40米,現況是26米至40米不等,經分析模擬民國130年用路狀況,需要增加2個車道,台二線全線拓寬不只徵收用地費過於龐大,也只能多提供一個車道,加上沿線27個橫交路口也會影響車流,這部分與公路局共識一致,透過淡北道路以外環道紓解通過車流。
李仲昀表示,推動淡北道路並不是鼓勵私人運具,而是要創造足夠的路幅空間,未來可以結合票證系統,掌握旅次需求,媒合公車業者調整路線、班次,活化公共運輸提升效能。此外整個工程大環境面臨成本大幅上漲,不只基礎工班,中階管理人員問題也非常缺乏,工程還是越早推動越好。
針對法律限制和環境保護等問題,李仲昀表示,已經在行政法院訴訟的司法程序中,兩造之間都有充分表述,希望回到法治程序處理。
https://i.meee.com.tw/velGXug.jpeg
淡北道路案原告、淡水居民魏伯任(中)認為,市府原本就規畫拓寬台二線,卻強推淡北道路,如今工程經費破百億元,根本是錢坑工程。記者江婉儀/攝影
https://i.meee.com.tw/l6At5iN.jpg
淡北道路規劃在台北市中央北路施作地下道及立德路高架橋,使道路立體化,分流往返淡水及台北市的車流,不必經過平面道路,縮短路口號誌停等時間,改善大度路既有路口壅塞問題,同時解決雙北兩市面臨的交通困境。圖/新北市工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