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ea (推理小說<親愛的你>出版)
2013-08-22 00:01:16我個人看法是這樣,三國演義,或是中國大部份的演義小說,所推崇的價值從來不是
高強的武功或謀略,而是"忠孝節義"四字,尤其是忠義,臣對君盡忠,君對臣有義,能使
傳統中國讀者所感動的就在這裡。
因此三國演義中,作者真正要強調的點根本不是劉備會不會打仗,重點是劉備漢室的
忠和對兄弟的義,因此劉備的每一哭幾乎都是為了獻帝或他的部下,這才是作者企圖傳達
的價值。
所以你説夷陵一戰劉備脫序,不,這正是"桃園三結義"的最高表現啊,為了兄弟之死
,動員大軍,面對種種不利因素,只為復仇。這才是三國演義的浪漫所在,所以諸葛亮的
高潮不在於赤壁借東風,而在於星落五丈原;趙雲的高潮在長坂坡,但重點不是他殺多少
人,而是在於他奮不顧身拯救主母和劉禪。重點不是能力,而是精神。
所以封神榜中,周武王也只是個會哭哭的廢咖,說唐中,會用秦瓊當主角,而不是武
力天下無雙的李元霸。不過選忠義之人而已。
※ 引述《lockgolden (鎖金)》之銘言:
: 三國演義本來就不是歷史書,而是小說。
: 在認清了這樣的前提之下,三國演義的立場並不客觀也就可以被理解
: 所以演義尊劉貶曹,這是十幾億華人都知道的
: 但是從十常侍亂政,黃巾起義開始到官渡之戰結束,根本是一部曹操奮鬥史。
: 劉備根本在入蜀前都是呂布,公孫瓚,袁紹,跟劉表的客將。沒什麼出息
: 所以演義前面不得不以曹操為主角,所以才把曹操的對手袁紹設定成如哆啦A夢裡的胖虎
: 一般,沒謀略,沒手腕,沒頭腦,就只是單純靠著拳頭(兵力)大而已。
: 所以官渡之戰可以看成是小夫打敗胖虎的一場戰爭,然後大雄(也就是劉備)就去找哆啦A夢
: (諸葛亮)幫忙。
: 而劉備在打夷陵之戰的言行舉止,都表現得有點脫序,好像有點瘋了?
: 我看到劉備兵敗夷陵反而並沒有同情,只有「你活該」的感覺而已。
: 相信演義一直想要掩飾劉備野心的小說寫作方式,寫到劉備打東吳應該也很難再掩飾下去
: 了。
: 看到劉備夷陵大敗,我反而同情起曹操來了。
: 曹操去打東吳被東吳打敗很合理。像劉備這樣一當皇帝,御駕親征就大敗的昏君,怎麼曹
: 阿瞞你到死都除不掉劉備呢?
: 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我只更覺得諸葛亮是被劉備搞死的。
: 晚年的孔明其實很悲情,一副當劉阿斗的看門狗的感覺。
: 結論就是:我認為演義尊劉貶曹的立場到後來愈來愈站不住腳了。
: 所以才會有史學家對演義看不下去,試圖替曹操翻案的說法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