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一些hgt言論的回應,坦白說,兩漢歷史逃不開士族的影響,東漢末年察舉制度幾乎
掌握在士族手裡,變成士族之間私相授受的籌碼,今天你保我兒子當官,明天換我徵辟
你孫子,這種利益交換根本是常態。
九品中正,不論是否變質,把混亂的潛規則變成明文條規約束,並不表示東漢士族影響
力就比晉小了。
hgt的錯誤認知,就是以為曹叡士族沒那麼有影響力,這點見解如果說是曹操時期,也許
是對的,因為曹操的確打壓過士族,但他受士族的支持也不小,政務、謀劃人才,幾乎
大部份來自士族,荀彧代表的荀家光靠士族人脈就帶給曹操多少幫助了?除郭嘉為代表
,寒門出身比例是很低的。不信自己整理魏書,尤其政務人才士族寒門比例,就清楚不
過了。
這時代,想從寒門找攬所有需要的人才是很難的,因為這時代的知識都掌握在士族手裡。
寒門出身想當官,要不從軍,要不找門路有人欣賞投資。就算念了書,也不代表有出路
,鄧艾悶了十幾年才遇到司馬懿賞識。
曹操打壓士族,取代辦法却是重用親族。寒門沒門。
曹丕因為篡漢,得士族擁戴之功很大,士族更被重用。而且曹魏疆域中很多地方都需要
在地士族的配合穩定統治,所受重視就更高了。
所以顧命大臣有親族士族,但五子良將這種純武人發展受限,並非無因。說難聽些,創
業的時候還可以不管出身建功立業,但基業穩了以後,既得利益者會形成新的利益階層
占據至高點,寒門翻身更難的多。而曹操既然沒給這些外姓將領機會,期待之後曹丕曹
叡就更不可能。
曹操、孫權、劉備三人之中,曹操的做法其實是最保守的,他用親族掌握軍權,所以不
管外姓將領還是士族,都無法染指方面最高的軍政大權。反而劉備沒有親族可靠、士族
根基淺,關張也好、魏延也好,地位都能比五子良將高。
孫權的話,周瑜昰士族、魯肅昰豪族、呂蒙寒門出身,而陸遜又回到士族。
而曹丕、曹睿時期雖然仍有外敵,但朝廷體制嚴格說來已經進入了守成期,這種時期政
治掛帥,武人如果沒有救亡或者是滅國大功,要站上最高權力昰不容易的。
這點蜀吳也一樣,看中後期兩方接班都昰以那階層的居多就知道了,寒門上位機會一樣
變少。
而張合慕儒又如何?張飛也是啊,那不代表他們有士族背景撐腰。就算曹叡給個車騎又
怎樣?東漢末多的是有名無實的虛銜,重要的是實權。
要一個只有軍功,却無實權、沒背景、沒政治人脈的軍人去制衡司馬懿?是當曹叡笨蛋
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