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哇,真是神奇的論點,原來「上等」的將領只要想要引人出來作戰就一定能夠
: 如願喔?
: 很好,照你這論點,那:
: 1.曹操在官渡無法逼袁紹出來決戰,在漢中無法逼劉備出來決戰,顯然你暴民
: 一定覺得曹操很廢了。
: 2.漢尼拔後期(除了馬爾喀斯外)怎麼引也引不出羅馬軍跟他打會戰,顯然你
: 暴民一定說他無能。
: 3.信陵君在函谷關前無法引出秦軍出來跟他一戰,你暴民一定認為他真是無用
: 。
: 你暴民要不要去戰史版貼一下這個神奇論點,包你一舉成名啊!
不是對諸葛亮的評價,單就"戰與不戰"這結構本身分析一下。
這裡所謂的戰是兩邊出來擺陣打一場"會戰",
而所謂的不戰其實包括了會戰以外的,
諸如固守據點/騷擾/跟蹤/打擊分遣隊等等,
這樣的"不戰"其實發揮空間也蠻大,
將領要打贏會戰,可以爭取諸多元素,
比如士氣/組織,地形/氣候,裝備/兵力優勢,
而實戰中最容易被犧牲與調整的是地形與兵力,
如果你步步為營專挑有利地形,兵力集中不分散,
固然會戰得到最大的勝率,但也犧牲了部分戰略上的靈活性,
少了機動戰的效果,就很難怪敵人用陣地戰的方法來對付你。
想要引誘對方出來其實很簡單,少帶一些部隊,走不利(但方便)的地形,
這樣對方戰略上圍堵你就變得更麻煩,可以造成的破壞(搶劫?)更大,
對方會戰勝率提高了,也因此也更願意出來會戰。
當然如果說天天擺空城計對方還是鐵龜,那又是另一種狀況。
比如凱薩帶著"孤軍"在高盧境內亂跑,也在敵人首都(?)Gergovia栽了跟斗,
但他再來一遍還是圍對方聖地就逼到對方的會戰(?)了
(其實兩個都是攻城戰,可是羅馬人可以把攻城當會戰打,慢慢攻城當作讓敵人攻城打)
說到這所以如果魏延帶凱薩的軍團或許子午谷不是不可能呀...疑
(有點想拿這個開新題目了)
以漢尼拔來說,羅馬並不是不會主動出擊,而是他統一控兵時羅馬就不來,
事實上漢尼拔做過很多引誘的嘗試,也因此獲得了一些成功與失敗,
說要引誘羅馬軍隊出來,把1/2兵派走羅馬也不出手,那3/4呢?
問題是漢尼拔也不會這樣派,因為這不是找死嗎xd
相較之下諸葛亮的特色似乎是"不做這樣的嘗試"。
諸葛亮的情況我不確定,一方面那邊的地形比較有局限性,
而且對手戰略優勢明顯,都使得他能讓對手"避戰"的戰績就十分突顯,
也產生我們現在討論的話題性。但反過來他這麼長時間重複性在那塊地打,
卻一直用一樣的方式打出一樣的結果,只能說他也算賭性堅強。
諸葛亮比較像現在股票操盤方式裡的,堅定的設定停損點和風險分散的玩家,
只是結果仍然沒賭贏大盤...
這種手法與孤注一擲相比其實也沒明顯的對錯,
只不過在歷史長河裡孤注一擲的人很多,賭贏了大家都會記住,
賭輸了除非太腦殘大家不會討論。
只有諸葛亮這種玩法加上魏延這個建議產生了最大的話題性與爭議性,
其實唯一能肯定的事實就是他們倆或陳壽聯手操弄/誘導了PTT的爭論....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