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方北辰-三國名將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09-03 03:21:53
※ 引述《TACH1BANA (西曹令史濟陰狼刃)》之銘言:
:  放棄兩路鉗型攻勢即是放棄隆中戰略,也較接近王夫之認為的應以荊州
:  一路為主力。不過我們的討論至少可建立在一項共同基礎上,即隆中對
:  戰略本身有其先天的矛盾或缺陷,在下想強調的正是關羽、劉備不僅不
:  像俗說的應當背負著破壞隆中戰略的大罪名,而相反地他們太相信隆中
:  戰略在十二年來帶來的成功,而太執著於用生命去達成與挽救「跨有荊
:  益」。「跨有荊益」在隆中對文字裡是該戰略的神髓,「結好孫權」僅
:  是隆中對提出時點(207年)的必然,且對於這兩者的矛盾衝突、對於
:  從江東政權出發的角度(如同陸抗所說的以長江中游為「國之藩表」)
:  認知還不夠深刻,這僅僅是一位年輕人(尤其相對於劉備)廿七歲提出
:  已經夠精采了的戰略,並不代表已經完美無須修正,然而在成為經典後
:  被神聖化。
以前我跟大家一樣,砲劉備伐吳大不智,現在從荊州一路為主力去想
真的覺得我錯怪他了
:  在此希望嘗試做的還是回到歷史人物的情境,暫時放下全知全能的後見
:  之明,關羽受命襄陽太守逾十年,在隆中對提出的時點劉表握有襄樊,
:  關羽努力執行的是恢復劉表荊州北疆以「北據漢沔」(達成這步才能談
:  下一步的「以向宛洛」)。至於劉備進入益州的時點,益州包含漢中郡
:  至少十一郡三屬國,相較荊州七郡(其中宜都新置,襄陽尚未實據),
:  要劉備(乃至諸葛亮)不以益州為主,王夫之確實有些苛責。隆中戰略
:  以高祖出蜀、漢為藍本,而且相較於「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
:  痛恨於桓靈也」的後漢而言,劉備對親賢臣、遠小人「所以興隆也」的
:  先漢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乃至諸葛亮),且以益州為主也才合於隆中
:  戰略的「身(親自)率益州之眾」。何況劉備也並非放棄荊州,所以才
:  親統五萬軍回公安爭荊州,在湘水之盟以後,剩下五郡的荊州(如果以
:  襄陽尚未實據、宜都幾乎是附屬來計算,甚至僅像三個郡)便更難躍居
:  益州之上成為戰略主力了。(而孫、呂針對北伐也並未擔負劃走長沙、
:  桂陽兩郡後應分攤的責任)
論益州成為戰略主力:
攻略漢中時,還可以預設對手從關中補給到漢中也非易事,雙方基本可看成對等
持久消耗的話蜀並不吃虧
魏的國力再大,糧草運不到也是得退,權且簡化了問題
曹操可以不跟蜀在漢中龜,放掉漢中
"及曹公至,先主歛衆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

有漢中。"(先主傳)
但要放掉關中談何容易,就算被笑龜也得奉陪到底,何況這時蜀的補給路線還比魏的長
諸葛亮也確實不打算耗下去,但無論攻下再多的城,只要沒搶到糧,終究龜不贏
我是認為要(能)屯田他早屯了啦
因此我的結論是,若真的非以益州為主攻點不可,那就到漢中為止!
關中以後,唯奇襲搶糧而無他
至於適合的搶糧地點,節錄一下asdf95大的文章片段(#1NNg1aar)
==
東漢並沒有放棄此地經營,隨著雍營設立和征討西羌,雍營應有新大倉設立,賦役圈以關
中西部的渭水為主,要保障賦役圈糧食穩定供給,水利維護較佳。東漢末期董卓封為郿侯
,〝築郿塢,高與長安城埒,積穀為三十年儲,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三國志‧董卓傳),郿為成國渠渠首,郿塢本身就是一座大型倉城,雖然金銀珠寶跟
糧草在董卓死後被洗劫一空,但郿塢損害有限
==
以#1北伐的時空觀之,就屬雍、郿可以跟長安一起從中選一個來搶
但絕非"揚聲由斜谷道取郿"這種方式就是了
:  在下的意思並非易帥之際關羽就「應該」放心調兵增援,而是十年來他
:  從未等到過一個比這還要好的時機。所以在下強調在解讀陸遜書信時,
:  除了以往俗說的關羽驕傲「受騙」以外,也應讀出信中對於盟約關係的
:  強調(或利用),乃至於這份強調下所應背負的責任。
呂蒙傳裡的 "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在下認為有點在黑關羽...撤兵赴樊也許關羽有其他考量,這樣就說關羽信了
未免太自我感覺良好
關羽內心相信與否,他身邊的荊州士卒都未必得知了,何況是撰寫吳書的人?
:  關羽這樣想反而奇怪,南中(重劃前是四郡一屬國)是益州牧的領土,
:  而長沙、桂陽在湘水之盟以後已經不是荊州牧(劉備)的領土,就好比
:  周瑜明白魯肅的戰略與自己(原本的)有異,但在臨終時已經接受時勢
:  才會舉魯肅以自代。在下強調的仍是,不應由於江陵在襄樊之南就以為
:  關羽進行的是所謂的「北伐」──這樣也過於把襄樊(請注意是東漢的
:  「南郡」境內北部)看成曹軍的固有疆域了,實際上襄樊反而才是劉表
:  荊州的固有疆域──,尤其並非隆中戰略定義內的北伐。關羽不向宛、
:  洛,就如同劉備尚未出秦川;關羽僅是在努力全據荊州(當然,扣除了
:  湘水之盟後的東境),執行襄陽太守的職責收復襄樊,就如同劉備收復
:  漢中郡,達成了全據益州一般。(隆中戰略定義的)北伐仍未開始。
瞭解您的意思
仍忍不住想問一下:為了全據,能師出有名就師出有名較好對吧
同為漢室血脈,全據劉氏故地(劉表劉焉),自然無需多言
然而南陽以前是張繡的,漢中則是張魯在管,兩人與漢室沒有淵源的情況下
要以類似"收歸國有"的名目為出兵理由,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號召力?
在此情況下,個人認為已經跳脫全據的思維了
主要考量到可以彼此互相照應(漢中<->上庸<->襄樊)
至於諸葛亮後面的伐魏,因為已經篡漢,應該就不用在懷疑了
→ ook: 論人口 兵力輜重運補 政權控制程度 怎麼看不是都該以荊州為主嗎?
我在想蔡氏等士族在曹軍南下時主張投降,假如劉備跟著一起降
不但不加入孫劉聯軍,反倒跟曹操一起對付江東
也許有那麼一點機會讓北方打贏赤壁之戰??
如此很可能不會有後續的的荊州爭奪戰,讓荊州百姓跟士族能有稍微喘息的空間
然而結果並非這樣!!
是以劉備在荊州的政權控制程度,我會解讀成民心掌握度,也許沒想像中的高...吧
推 shinewind: 問一下,有相關討論為何隆中對不是以荊州為主的攻勢嗎
粗略地找了一下,只找到跟外族一起合攻的部分
以直線距離來講,益州同荊州比起來,跟外族看起來比較靠近,而比較容易互通戰情吧
當然如果考慮地形、氣候、魏的守備狀態等...就比較複雜,得請高手解答了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6-09-03 06:48:00
襄陽也是南陽郡,張繡之所以能在南陽立足,也是劉表給的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09-03 07:37:00
那能否說赤壁前夕,劉備能在江夏立足,也是孫權給的...所以要全據時,為報答孫權,而不把江夏考慮進去?
作者: Landius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2016-09-03 09:40:00
曹操把第一波大族們帶走以後,劉備才能拿下沒跟著走的,劉表身邊那些大族大部份都是曹操之友社吧?不過劉表的荊州統治狀況比較像是最發達的南陽他控制力有限(先有袁術,後讓張繡進去,但張繡一降就幾乎是曹操觸得及的範圍內),但原本的荊州郡治劉表也進不去(武陵),身邊支持自己的荊州大族又幾乎是曹操之友社...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09-03 13:08:00
劉表傳裡的"納其眾"蠻耐人尋味的@@"...老大一死,部眾是否就潰散,三國裡正反例都找得到,所以到底是接納或收納啊啊啊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6-09-03 17:38:00
廢話,劉備的江夏當然不是孫權給的,當劉琦死人嗎?劉表隻身到荊州,他的部隊大多出自當地大族、或為大族所控他想要一隻聽他話的獨立部隊;所以在張濟中流箭身亡、部隊即將潰散之際,劉表主動伸出援手,讓出宛城宛城,原為劉表所控制,而後,也是劉表主動讓出給張繡那請問江夏也是同樣情況嗎?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6-09-03 19:33:00
江夏沒有如宛城有緩衝作用,守江夏反用壓抑孫櫂西向之用。沒有足夠的好處是不會讓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