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林宗德 How Robots are made to act

作者: godsound (在星空下實現願望)   2013-09-14 21:12:13
How Robots are made to act 林宗德
大綱
機器人表演能算表演嗎?機器人演戲能算演員嗎?
如何讓人覺得機器人像在演戲?
日台案例介紹
小結
機器人戲劇
Robots(瑞士) 6:55
Death and the powers(加拿大)
I.Worker 等五齣(平田 Hirata Oriza)
機器人劇場(台科大林其禹‧台灣)
一般對表演的定義:Performance traditionally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mphasis
on the agency of the performer as the interpreter of a text of some kind and
an artist who expresses something of her own through interpretation. (用詮釋來
定義)
Do non-human animal or things have agency?(如何界定他們的agency)
The question presupposes a euro (Lucy Suchman 2007, 228)機器人學家…
人型機器人如何進入社會:人與機器人之間關係
能力考量:機器人要怎麼作到像人,聰明?像人?
關係考量:怎麼作才會讓人把機器人看成人(社會性的存在)?
某些表演理論家認為,表演不該以有無詮釋能力來定義,許多表演只能說再現技術性訓練
的成果,是機械性的,談不上詮釋。(交響樂的演奏者是演練還是詮釋?)
以戲劇來說,一般認為演員要有詮釋能力,好的演員就是有好的詮釋能力。如此一來,機
器人不可能稱的上是演員。
但如果從演員是要扮演好角色,以結構主義來看,只要角色對劇情發展不可或缺,只要恰
如其份,就是演員。
舉例(Auslander 2006) 兩人在漆油漆,一漆白或黑,換機器人來作,沒差別。算不算表
演或演戲,來自於社群的認定。
劇場(大體上說)是要讓觀眾產生幻覺。
近年來有些機器人劇場,試圖讓一般觀眾認為機器人像人。
Q:怎麼做才能創造出機器人似乎有agency的幻覺?
A:刺激人的擬人化傾向:人會傾向把無生物看成生物,用描述心靈的語言來描述無生
  物或其它動物。(大三角壓小圓形,學生都用大欺小來描述他們的觀察)
Q實體機器人如何激發人類情緒?
A:BY劇場
石黑浩,作了一個跟他一模一樣的機器人。
(機器人不會老,但人會老,所以人要去打脈衝光)
青年團主宰 平田oliza,成為劇場界重要人物。
作品: I. Works, Goodbye 三人妹姐;銀河鐵道之夜
平田的演出:
以語言構築,機器人有很強的語言能力不強調人類演員的動作,但機器人演員的動
作至關重要。曾找文樂(日本偶戲)及默劇演員幫忙調整機器人動作。
演員不需有心,希望演員是完全技術性的演出,但卻看起來相當自然。排練時,演
講說話的時間點以零點五秒為單位,大部份的指示是關於聲調、音量、動作的時間點,
純物理層面的指示。
台灣機器人劇場 2008(愛知博覽會的影響)
由四段表演組成:看譜唱歌、擬真人機器人操線偶及對口唱歌,素描,打鼓
強調人工智慧技術
用主持人的旁白與小橋段讓機器人成為角色
小結:要創造劇場幻覺,為什麼需要機器人技術?
機器人一定要有人的外型嗎?不是人的外型的機器是機器人嗎?
移動作為要素?→時間差,位移與情感。
機器人只是移動,但與人互動過程中,可以讀出像人般的互動。
Wilson-排球的agency(?)
機器人技術是什麼?
================
評How Robot Are made to Act 陳瑞麟
結論說:Relying on autonomous robot technology aloe does not recessacily lead
to a seeming agency. Robot actors’ capacities, to use Suchman’s words, are
not “inherent,” but are “possibilities generated…”
三個問題:
機器人演講談不上詮釋。
詮釋/技術的區分=主體/客體有關
表演有技術面向。
結論,sociomaterial assemblages(Suchman),未被論證。
劇場理論:有自身的專業性,不能單一個人;咕咕鐘算不算表演。
機器人的表演不是機器人的詮釋,而是導演的道具。
反觀一個角色由不同的機器人來飾演,會有不同的詮釋嗎?(機器人能夠詮釋嗎?)
哲學問題:主客體區分-機器人心靈與他心問題
他心問題。Turning Test,假定對方能跟我互動,就假定對方有心靈。(語言溝通論證)
哲學家John Searle的思想實驗。數位電腦即使可以通過圖靈測試,但還是不被認為有心
靈。→機器人只是擬表演。
只要問「機器人學家和戲場家如何讓人相信機器人的表演。」→劇場技術、物質技術、但
是結論提到社會技術組合,過於跳躍。
================
林宗德回應:
一、回顧機器人表演,是不是表演,取決於表演社群。
Q:agency的創造方法?(維根斯坦,你究竟如何使用agency這個詞呢?)
真人演員也算道具嗎?(擬機器化的人?)
二、取決於社群,只要放在劇場裡,就已經是表演了。
=====================
傅大為:程式設計的部份應該談到,這才是STS。
李尚仁:這研究對STS的implication為何?(玩偶與機械人的差異何在?)
吳嘉苓:兩批人:科學家進入劇場(科學家的機器人的表演,展現);與劇場人讓科學家
進入(劇場人想讓人看到什麼)。若是以科學家為主角,設想機器人與劇場的關係。
林崇熙:機器人是不是演員,是一個虛假命題。機器人應該開創出人作不到的,開出新場
域,才能作到。
=====================
回應傅大為:互動式的設計也是有,但是大部份人認為不確定因素太多。
回應李尚仁與吳嘉苓:機器人學家想要推廣技術,你到底是要秀技術,還是要作為人類伙
伴?台灣比較偏向技術性的展演。但是現在有人用了劇場,想把機器人放到一個角色裡,
還有旁人口白與橋段,讓觀察覺得機器人是個角色。
回應林崇熙:讓機器人演機器人,讓人感受到「人性」。機器人在演機器人的地方,就是
人沒有辦法能夠取代的,因此機器人就是無法取代的社會性存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