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anattenhove (van)》之銘言:
: 如題
: 這裏不討論當業務 作業員 考公職
: 發現文組除了法律 財經 會計這種有明確專業的學科
: 其他大部分可以做的工作基本上任何科系的大學生都能做
: 如果說高薪的公式是=專業X經驗
: 文組大部分的專業就算有多年經驗 加薪幅度絕對不如理組的專業明顯 而且還有個天花
板
: 除非自己當老闆就另當別論
: 那文組生該如何發展像理組那樣有一定門檻 而非任何一個大學生都能做的專業呢?
: 還是說文組注定只能靠經驗累積 自己想
辦法慢慢把薪水疊上去?
我只能說 台灣不是文組發展的好地方。
人文其實是很一個民族很重要的地方,平常在電視看到很多社會案件,媒體亂象,看到很
多酸民在做一些無所謂事不甘己的謾罵,都是缺少人文素養下的產物。
但目前台灣的政策相當短視,教育方面就可以看得出來。
一般來說,從小就要開始培育自我管理,人生興趣,工作適性,然後在大學朝著自己的夢
想前進。
但我們從小被強迫唸書,被定位成只有好成績才有好工作,而理工等技術科系被視為最好
選擇,每個人都應該朝這方面發展。
但其實每個人最珍貴的都是他腦中的想法與創意,這點是天生具有的,卻也很容易被剝奪
。
具體的說,新聞媒體,文字工作,藝術創意執行等工作,都需要經過深厚的人文涵養,內
化後再加以運用,方能適得其所。
文組不應該只被狹義定義成業務或商科的相關科系,唸文類的人應該要有自覺,自己的路
不是被清晰定義出來的,而是在受完大學深厚的文學知識基礎後,在出社會的每次碰撞挫
折中,找到自己對於社會的熱情與價值。
文組的路並不好走,這是每個文組人都要有概念,所以內化自己,十年磨一劍的態度,才
是我們該保持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