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找資料
https://bit.ly/2NMJfqg
這篇2014的文章提到一個數字:一年裡面,純男/女賽事及其獎金
女:31個純女子賽事,總獎金24.6 M,平均$794,000
男:51個純男子賽事,總獎金65 M,平均1.29 M
假設賽事的獎金/賽事收入比例是相近的,
那麼推論女子賽事可以製造的營收(平均每賽事)其實只有男子的61%。
當然這是2014的狀況,在90年代女子賽事的吸睛度可能高於男子。
有趣的是下方留言之一(Jake Gittes)提到,WTA極力阻止任何想要對這個議題做資料蒐集
的人去獲得有意義的資訊,因為留言者的公司就是被聘顧用來作這樣的研究,結果收到
WTA的嚴重威脅。
另一篇報導則比較了男女網球選手和男女高爾夫選手的收入(2017年資料)
https://bit.ly/2KRijaQ
強烈建議點進去看圖,你把游標移到圖表上面可以看到每一個排名選手的收入
先是網球v.s.高爾夫球
獎金收入第130名的男高爾夫球選手賺的比第50名的男網球選手多
(圖1)
女子則相反,網球一路高於高爾夫球,獎金收入第100名的女子網球選手獲得$368,628
而獎金收入第100名的女子高爾夫球選手獲得$98,261
(圖2)
再來男v.s.女
網球除了Big 2以外,男女選手的獎金收入幾乎相同
(圖3,男女幾乎重疊)
高爾夫球的話男子一路高於女子,差距還很大
(圖4)
所以,以獎金收入來說,男女網球選手可以說是相近的(撇除費納)
但以賽事收入來說,男女網球選手所製造的營收差異蠻大的
如果以商業利益來考量的話,女子賽事可能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情來想辦法拉近其商業
效益。
**
我個人覺得「增加場地的差異性」是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自從球拍/球線科技進步以來,場地間的差異化變小,幾乎全部朝向慢速化來增加來回
球的數量,以免(如納豆說)發球大戰很多人覺得無聊。
但是一路抽抽抽也是有很多人看得不耐煩。
可以把場地間的差異再調大一點,有些場地適合高風險高報酬、有些場地適合多拍來回
有些場地適合發球砲、有些場地適合底線選手,這樣增加選手強化自身特性,在不同的
場地都可以發揮所長,也是很不錯的。
(再次偷推女子Kasatkina,太好看了她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