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7-12-08 22:11:47http://china.hani.co.kr/arti/culture/4294.html
翻譯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登錄 : 2017.12.08 16:53修改 : 2017.12.08 17:02
翻譯家李熙宰的翻譯論
「翻譯是金錢戰無不勝的戰場」
糾正「韓元弱勢」等錯誤的語言
「翻譯家是對抗金錢的獨立軍」
《翻譯戰爭》
-以語言為對象的一場看不見的戰爭,挖掘語言和知識之間數不清的假象
李熙宰(音)著/Gungree出版社
孔子的弟子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所謂「正名
」是指,辨證名稱、名分,使名實相符。將「5‧16革命」更名為「5‧16軍事政變」、將
「5‧18暴動」更名為「5‧18民主化運動」是正名。將勤勞者改為勞動者、障礙者改為障
礙人(殘疾人)、同性戀愛者改為同性戀者也是正名。所謂歷史,正是正名的勢力與阻止
這種趨勢的勢力之間的矛盾與戰爭。
《翻譯戰爭》(《War on Words》)這本書揭示出翻譯也同樣是「正名」的戰場。作者李熙
宰(音)已有30年的英韓翻譯經驗,他平時一直堅持「翻譯這份工作並非翻譯外語,而是
糾正韓語的過程」。他通過這本書揭示出:翻譯是有權有錢者更容易勝出的戰場,不,從
來都是他們獲得勝利。
首先讓我們來看被翻譯成「民粹主義」的「populism」這個詞。因為是直接按照英語發音
音譯的,所以乍看起來這個詞顯得很中立,但這個單詞卻受盡保守派和進步派的嘲弄。「
民粹主義」原本是指,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美國自耕農要求限制土地私有、鐵路
國有化、金融民主化而發生的改革運動。對於美國主流媒體而言,這場運動或許等於亡國
理念。該單詞明明是在批判南美的國有化政策,而韓國卻照搬了「民粹主義」,如今在韓
國,「民粹主義」也演變成不負責任的政策,即拿國家經費送人情給選民的政策的代名詞
。因此,該書的作者提議將「populism」譯成「平民主義」,取代已被賦予太多負面意義
的「民粹主義」。
那翻譯成「民營化」的「privatization」又如何呢?作者認為,「privatization」意味
著私營企業通過將工廠或資本轉移到海外的形式威脅政府,因此正確譯文應是「私有化」
。掌控俄羅斯政治、經濟的「oligarch」最初被譯成「俄羅斯新興財閥」,如今改為「寡
頭政治執政者」。這就像財閥只存在於俄羅斯一樣會引起錯覺,而真正操縱世界的英國和
美國的財閥則被輕易忽視。
作者揭露了將英語譯成韓語過程中發生的政治經濟學問題,又因為「用英語或韓語表達我
們生活的現實,這本身就是翻譯」,所以作者還指出多元主義、極右派、高匯率等這些我
們經常使用的詞彙與真正現實的背離。
非洲小國厄立特里亞的現任總統曾發起獨立戰爭擺脫了殖民統治,現在該國一黨專政已經
第24個年頭。厄立特里亞因為鐵路等基礎產業國有化、優先考慮糧食安全的政策,沒有外
債也沒有忍饑挨餓。但美國當面批評一黨專政,私下向隨時會侵略厄立特里亞的埃塞俄比
亞提供武器。究竟一黨專政就是問題所在嗎?厄立特里亞證明了不欠西方的債、不是資本
主義體制,也可以好好生活。作者懷疑,美國的做法是種報復。
那麼讓我們來聽聽作者的批判,究竟西歐是否在真正踐行自己理想化的「多元主義」。曾
經謀求意大利左派和右派達成歷史性和解的天主教民主黨主席阿爾多‧莫羅被美國高層人
士警告道,若不停止這項事業,就會喪命,不久他就被綁架殺害。出身於社民黨的瑞典首
相奧洛夫‧帕爾梅出台中立的外交政策,並替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發言,卻遭到了暗殺。
肯尼迪也在發表「不是靠美國戰爭武器強加給世界的『美式和平』,真正的世界和平只有
在尊重所有國家獨立選擇體制的權力時才能實現」的演說後,遭到暗殺。相反,年輕時加
入共產黨、並堅信資源國有化這一理念的曼德拉之所以能安度天年到95歲高齡,是因為他
在長達27年的監獄生活後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私有化優勢論低下了頭。因此
,如今南非共和國上層10%的人口擁有整體收入的60%,實際失業率高達40%。嚴重的貧富
差距下得到繁榮發展的生意,只有捍衛富人們財產的安保行業。警察只有16萬人,但安保
行業的人數卻有41萬人。結論就是,根據朝鮮的權力世襲、利比亞的卡扎菲體制以及津巴
布韋的穆加貝體制而得出的「多黨制=善,一黨制=惡」的二分法並不可信,不過是侵略的
手段罷了。宣揚朝鮮是「貧窮、飢寒交迫的國家」,也不過是美國和韓國的既得利益集團
為了將貪慾正當化而打造的框架罷了。
進步派雖然會慨嘆「韓國沒有保守派,只有極右派」,但在作者看來,韓國也沒有極右派
。極右派的定義是,過於看重本民族,故而憎惡其他民族的態度。但韓國的「極右派」卻
忽視本民族,過去崇尚日本、如今崇尚美國。也就是說,韓國保守派反而與「極右派」的
定義完全相反,因此不能被稱為「極右派」。
美元兌換的韓元越多,韓元就處於弱勢,但韓國媒體卻將此報導成「韓元匯率表現強勢」
。相反,美元兌換的韓元越少,韓元就處於強勢,但韓國媒體卻將此稱為「韓元匯率弱勢
」。世界上任何一家媒體也不會這樣做相反報導,但唯獨韓國媒體卻如此的原因在於,只
站在「大企業出口競爭力」這個角度看問題。也就是說,韓元價值下降,出口競爭力就會
提高,因此將這看成韓元強勢。除去少數的大企業,大多數的韓國國民反而會因為韓元價
值下降而蒙受損失。因為進口價格上升,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那麼語言和翻譯的佔領軍是誰呢?正是「金錢」。其中,英國和美國的財閥當屬第一。他
們為了在南美、東歐和非洲掠奪資源、獨佔權利,策劃陰謀離間彼此引發內戰和屠殺。無
論美國的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受金錢利益驅使的行為如出一轍。而對此舉「睜一隻眼閉
一隻眼」的西歐保守派以及進步派媒體也大同小異。2014年2月,烏克蘭首都基輔發生的
反政府示威由於警察胡亂開槍而出現了很多死傷者,隨後遭到該國民眾激烈的抵制。受此
影響,總統亞努科維奇逃往俄羅斯後,烏克蘭重新成立了親西方的政府,這件事才塵埃落
定。儘管後來因為竊聽洩露,知道了這起事件實際上是美國為了搞垮不聽從自己指揮的亞
努科維奇政權,扶持新政權,而「自導自演」的一場戲。但《衛報》等媒體不僅沒揭露美
國的「陰謀」,僅僅報導為「陰謀論」而已。
作者認為,英國比美國更加「惡劣」。因為美國假裝「正義使者」的行為已經被發現,但
英國除了和美國的獨立戰爭外,作為在大部分戰爭中不曾戰敗的「戰犯國」卻依然被認為
是「紳士的國度」。眾所周知,「軍產複合體」並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美國首次出現
的產物。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軍火公司因英國政府的武器訂單而大發橫財,而軍火公司
的大股東中出現了許多前任、現任將軍,該詞彙隨之誕生。作者指出,丘吉爾不是擊潰希
特勒的英雄,而是為想要在戰爭中發財的英國財閥利益代言的戰犯。
在本書中,也大量湧入了關於重新詮釋獨裁國家、批判猶太人大屠殺被誇大等處於爭議焦
點的內容。所以,作者可以稱得上是在語言的戰場上獨自揮舞旗幟戰鬥的戰士,抵抗語言
佔領軍的獨立軍,以及不惜流血的鬥士。這本書告訴人們,翻譯並不是背誦了《英語單詞
22000》就能勝任的工作,而翻譯家必須既是歷史學家、也是哲學家和社會學家。
金雅麗(音) 自由撰稿人
韓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82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