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ason222333 (發呆)》之銘言:
: 所以先決條件是蔣中正要懂得戒急用忍
: 假設蔣中正認清自身實力只是外強中乾,
這點很關鍵
: 確立最終防線是
: 南線:淮河一線、大別山、襄陽、鄂西北。淮河以炮艦協防,大別山、襄陽等地只能重兵壓鎮。
: 西線:潼關、洛陽、陝北黃河以西之地。就算西線不保也要守住漢中等秦嶺一帶。
: 最後至少要在1949年下半年請白崇禧於淮南、大別山一帶擋住共軍的攻勢,打贏一場防衛戰。
: 對內整頓經濟、財政。
: 只要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願意大量金援中華民國,這樣有機會南北分治了嗎?
首先如果中國劃江南北分治的話﹐美國注意力不會撤﹐金日成也沒樣本想統一南北韓﹐
那韓戰應該就不會爆發。
其次到1950年已經沒辦法南北分治了。1950年時﹐隨著中共建政﹐正式全面倒向
蘇聯陣營﹐蘇援武器開始裝備共軍。(1949年中共開國大典﹐閱兵士兵拿的還是
全軍精挑出來的日本三八式步槍﹐到1950年國慶一周年就換蘇械了。)
這一點即使國軍能在1949年在淮河長江擋住共軍﹐到1950年也還是會發生。
此時共軍兵力已經達到600多萬﹐即使1949年假設共軍淮河決戰失利無法渡江﹐
但遼沈後本來就已經超過300萬﹐加上平津及1年時間﹐400萬以上還是沒有問題的。
(其中在長江南也有5萬多共軍部隊﹐如東江縱隊、瓊崖縱隊等七支縱隊加其他遊擊隊)
長江以南的地區又過於廣泛﹐無法象韓戰時的韓國那樣到處都是軍隊來防范遊擊隊﹐
或者利用半島兩邊都是海來阻止北韓向南方的滲透。
反而沿線諸多國府勢力也掌控不好的地區(如湘西鄂西大片土匪、地方自管地帶)﹐
更不用說還有川系、滇系等﹐江北共軍對江南地區的滲透及支援﹐還要易於北越對南越。
所以等到1950年美國才來大量金援軍援﹐都會是變越南而不是韓國。
(國府在這種情況下要撐到1980年共產主義在全球退潮﹐時間太長難度太大。
很難如台灣一樣的白色恐怖下的軍警控制力度)
要美國大量金援軍援能夠起作用﹐要在1948年之前。
但這一點很難實現﹐原因就在於當時的kmt國府自視過高﹐很多本來手中的好牌﹐
總是要等到出了問題了才想到打出來﹐這時候已經好牌變爛牌了﹐反應太慢。
1947年時﹐如果此時美國全力援助﹐國軍是很有希望剿滅共軍的。
雖然說這一年1月馬歇爾宣布調停失敗﹐然後對華武器禁運﹐但當時的國府完全不當事。
反而國府還威脅美國說﹐國府要靠向蘇聯﹐找莫斯科來調停。
事實上美國已經對此時的中國戰局有所擔憂了﹐禁運沒多久﹐1947年4月馬歇爾就批復
允許向中國出口子彈1.3億顆(國府原本是提出要買1億顆)﹐而且價格是原價的10%﹐
後來這批子彈於7月、8月分兩批在西雅圖裝船運中國。
(作為對比可參考一下﹐整個遼沈戰役共軍消耗子彈600多萬﹐繳獲國軍子彈2000多萬﹐
而更激烈的整個徐蚌會戰﹐共軍消耗子彈2000多萬﹐1.3億子彈夠共軍打5次徐蚌會戰)
到了5月﹐馬歇爾就宣布取消對華軍事禁運(等於實際禁運不足數月)﹐
在此稍前﹐還主動催促美國進出口銀行向中國提供名為平漢粵漢鐵路工程款的貸款援助。
但就在此時稍前(1947年4月)﹐此前從抗戰後期接替史迪威、一直對國府大為支持的
魏德邁率代表團訪華﹐在參觀訪問了中國多地(包括東北和台灣)之後﹐
他忍不住在一個國府高層參加的會議上公開批評國府從軍事、政治、經濟民生上
存在的大量“自以為已經勝利了的”自滿、貪腐、霸權獨裁等等行為。
以致當時參加會議的kmt元老、國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離席痛哭說﹕
我們對不起中山先生﹐沒有把中國建設好﹐讓一個外國人這樣來說我們。
(詳情可參見中研院《國民黨最後的諍友》等文)
但老蔣等諸多高層不以為然﹐甚至還為此而憤怒﹐老蔣拒絕出席魏德邁的晚宴﹐
(魏德邁自述﹕我也變史迪威了──大概意思)
隨後在1947年5月2日﹐國府外交部指示駐美大使顧維鈞說﹐國府要向美國表示憤慨﹐
因此“停止催辦”一切已經提出的美國進出口銀行相關事務。
(詳情可參加顧維鈞回憶錄)
所以說﹐在當時的國府看來﹐剿共指日可待﹐有沒有美國金援軍援都不重要﹐
才會出現這種自己不急﹐甚至自己主動中止的行為。
(很多美國援助項目﹐在美國已經撥款後﹐還會停留幾個月才被國府拿來用﹐
甚至有長達一年多﹐款項都還存在美國銀行長利息的事情出現)
作為另一個佐証﹐就是此時雖然說中美關系有波動﹐導致美援沒有及時進入中國﹐
然而英國當時也正在包括東亞在內的多地打折銷售二戰剩余物資﹐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但國府依然以“沒有你們我自己也能搞定”的心態﹐沒有主動去爭取過。
(當然後來國府敗退台灣後﹐就反過來說是美國禁運害的﹐故意忽略1947年5月就
取消武器禁運﹐也忽略1948年美國的新版援華法案﹐更是不提英國可沒禁運)
軍事上也一樣﹐如果1947年國軍就組建主力兵團﹐以局部大決戰的心態對付共軍﹐
而不要搞什麼全面進攻處處打﹐特別是浪費20幾萬兵力在陝北﹐可能會更好一些。
等到1948年年中﹐這時候局勢已經很崩壞了﹐此時的國軍如果全力收縮固守﹐
不要輕易想跟共軍決戰﹐更不要還在想出擊敵後、收復濟南、打通北平、解圍太原等等﹐
(這就是前文說的老蔣會忍不住要出擊﹐跟後來的一年準備...五年成功一脈相承XD)
劃江而治還是有可能的。
但國府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敗﹐依然認為自己能夠決戰破敵一舉扭轉全國局勢。
到了三大決戰之後﹐這時候就不要想什麼靠江防防線來劃江而治了﹐
而是要爭取美軍直接參戰﹐還有一線劃江而治的機會﹐但國府又還是覺得自己有半個
中國﹐有絕對優勢的海空軍﹐能夠守住長江天險。
kmt當年在大陸的失敗﹐就是總是沒了解真正的現實﹐比現實慢一步﹐
把好牌熬成爛牌。如果出牌能夠早一年﹐1947年出1948年的牌、1948年出1949年的牌﹐
戰局很可能會改觀。
所以說﹐當國府需要馬上進剿共軍的時候﹐國府還在就瓜分抗戰成果而各派系互扯﹐
當國府需要大量美援的時候﹐國府還在以為自己能夠獨力剿匪成功﹐
等到需要美軍直接介入的時候﹐國府還在以為僅僅需要美國援助就能穩定經濟扭轉局勢﹐
最後等到美軍終於來協防的時候﹐就變成協防台灣海峽了。
美國畢竟是外國政府﹐沒能總是準確把握到中國局勢發展之快﹐反應有所慢還情有可原﹐
但國府自己身為本國政府﹐反應還常常比美國還慢﹐經常出現些別人說
“這樣下去不行、以後會出問題”﹐結果國府不當一回事﹐等到“以後”到了﹐
真的出問題了﹐才來辯解“錯不全因我、是當初的誰誰那樣那樣、先怎樣怎樣就好了、
雖然現在這樣這樣但我們還有機會怎樣怎樣”這些﹐就實在很說不過去了。
(在前瞻性這方面﹐當年的中共老毛就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