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刪大部分。
※ 引述《jimmy5680 (會飛的企鵝)》之銘言:
: 山城的攻防能力
: 這方面我就不舉單一案例了,直接討論看看。
: 直到日本戰國中期,大部分的城池仍建造於山地間,易守難攻,常常會演變成長時間的籠
: 城戰,並且得逐一拔除各個據點。
: 這種戰爭環境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在巴爾幹半島和匈牙利,鄂圖曼和天主教徒就在山地間
: 的要塞群血戰,而在北印度,蒙兀兒帝國也必須攻陷拉吉普特人的山地要塞。明朝的播州
: 之役同樣是山地戰,但是類型更特殊,不太相近。
播州楊應龍最後的根據地海龍屯其實很接近一般的山城了。和日本人比起來很吃
虧的是播州土司幾乎沒有火器,不像加藤清正在第二次蔚山之役時連相當於火砲、射
程近兩公里的的大鐵砲都有了。
第二次蔚山之役:http://ppt.cc/IK04
到奢安之亂時西南土司已經開始有了火器,明朝的仗就難打了;播州之役前後不
到半年時間打完收工,奢安之亂斷斷續續打了近十年才勉強算是平定。
海龍屯現址最近在做考古發掘,或許過一陣子可以再多了解一些有趣的細節。
目前海龍屯遺址遺存的幾張照片:
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2320088.html
從這幾張圖(尤其好比說第八張圖吧)可看得出山勢險峻,確有龍蟠虎踞之勢。
(但是簡體字的偽碑文實在很雞肋)
西南土司更有特色的攻防據點「峒」,好比說播州之役被劉綎攻克的楠木洞,是
長這樣:
http://www.zywwj.com/show.asp?id=285
洞址相當有意思,從現存遺跡來看,洞門只是最後一道防線,前面還有兩道牆共
三道;洞內近深250米,寬60-10米,面積約2500平方米,一直到民國時期都還不時為
人使用。
這類防禦工事主要的好處大概是比較不怕曲射的攻城武器,好比說投石機或迫擊
砲之類的吧。相較來說,晚明四川一帶是比較流行兩三人就能使用的拋石桿,或稱四
川飛石。奢安之亂時朱燮元也是靠投石機擊破奢安的攻城車(呂公車)保住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