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之銘言:
: 以明朝為例
: 孫承宗 李如松 洪承疇都指揮過多省部隊
: (如果不是大一統王朝, 也會有多國聯軍情形, 例如春秋戰國)
: 想請益的是
: 各部可能語言不通, 戰場上如何指揮
: 有統一的教範準則或標準口令或動作嗎
晚明是以營作為指揮調度的單位,營以下不會打散;至於營以上的指揮,只要各
營官與其頂頭上司能溝通就可以了。一個營大約在千人左右,多者可至三五千人,已
經是相當大的單位了;規模較小的一場戰役指揮官在戰場上能調度的營總數可能也不
過就三五個。十數萬甚至數十萬大軍在晚明通常要分數路出師,一路軍大約也就是二
三萬人,大約十來二十來個營。
至於各營內部的指揮就是依其內部的慣例了,就看他們是從哪個防區調來的。
: 能利用同樣口令或旗幟統一指揮各省聯軍??
大部分旗幟號令是各行其是(畢竟不同地區的部隊習慣的作戰方式不同),不過有
些還是共用的。晚明的監軍(文官或內監)通常有直屬於自己的紅旗督陣官,他們的任
務就是在戰場上執紅旗或木牌督陣,有作戰不力的可以當陣梟示(砍頭)。文獻中可以
讀到不少督陣官執旗牌衝向主將時明軍就打勝仗的記錄。(當然也有打輸的)
: 另外各省軍所用武器也可能相異
: 刀劍不同款式, 火器彈藥口徑也不相同
短兵器比較無所謂,會消耗弓矢彈藥的比較麻煩。由於當時的兵器都不是機器製
造,實際上也不會有兩把火繩槍長的一樣的;火繩槍所用的鉛彈實際上是個人各有相
應的鉛模,自己做自己規格彈藥。較大形的用石彈或鐵彈的火炮還是要事先製造,不
過當時使用的黑火藥燃燒過後渣滓很多,如果要連續使用的話就不能用剛好合口的彈
丸,所以只要是稍微小一些的彈丸尺寸都是可以的,不用太精確。再說明軍所用的傳
統火炮更喜歡用散彈。
: 南方人習慣吃米北方吃麵食
: 後勤是怎麼補給
這個要看後勤官怎麼安排。不過一般來說士兵隨身攜帶的是可以保存較久的乾糧
,最多是再搭配一些鹽醬或鹹魚,很少有生鮮食品。沒有挑嘴的餘地呀。
: 尤其是西南的土司兵常常到北方作戰
: 以上的問題只會更為明顯
所以其實可以自己帶的盡量自己帶,可以搶的盡量搶…像是廣西的壯族土司,明
代文獻稱為「狼兵」,就會隨征攜帶的自家土產的特效金創藥。
「廣西東蘭、那地、南丹三州蠻硐中、山谷之間,出一種金瘡藥,名三七。狀類
土白朮,味甘如人參而厚,草本生者。誰中傷,流血處量瘡附之,一二宿即脫痂如故
,又可治吐血等諸病。廣西靖江王府中傳有服法。蠻嘗被調發中國誅剿他寇,人持數
兩,多者數斤,防刀劍傷。歸時以其餘售中國人,重購得之。其贗者名水七,味薄惡
不似人參。本草方書俱不載,一神效藥也。」(葉權《賢博編》)
: 調度就可能有困難了
: 不知後勤是如何做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