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鄂圖曼陸軍缺陷
鄂圖曼陸軍在1912年有著十二套戰略與動員計畫,分別對應不同的狀況,其中最重要的是
第五號計畫,因為該計畫剛好就對應到史實中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而該計畫其實是把另
外幾個計畫整合起來的結果。
根據計畫,鄂圖曼陸軍除了常備軍約二十八萬人,還會動員四十五萬後備兵力,並且期望
能在二十五天內完成動員與備戰,一周內完成部署現役單位,第二周完成後備步兵的集結
與部署;然而,土軍高層很快就理解到此一規劃的不切實際,以鄂圖曼陸軍的動員速度,
大概要四十幾天才能完成備戰,慢於巴爾幹同盟的各國。
事實上,動員速度過慢就是土軍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失敗的主要因素,面對巴爾幹同盟
開戰半個月後的七十萬兵力,土軍在巴爾幹半島上一開始卻只有四十萬人,因此面對很嚴
峻的兵力劣勢,而海運的限制使跨海的增援有限。
更嚴重的是,鄂圖曼帝國只有713,404挺槍枝,但是帝國實施總動員後會有四十三個正規
步兵師、五十四個後備步兵師、數個騎兵旅與氏族騎兵師,共計會需要1,092,448挺槍枝
,部分士兵將無槍可用。
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土軍第一、第二集團軍分別有321,176和235,244挺槍枝,但是這兩個集
團軍在總動員後會有合計706,966人,因此會出現槍枝短缺的情形;除此之外,土軍每挺
槍枝會分配六百發彈藥,但是參謀部認為戰爭消耗量可能會達到一千發,因此彈藥量也不
足。
由於槍枝短缺,部分騎兵沒有卡賓槍可以使用(少了15,879挺),所以有半數的騎兵只能拿
步槍而非卡賓槍。
在炮兵方面,土軍只有第一、二、四軍火炮數量達到編制要求,而榴彈炮更只有分配給第
一、二集團軍,很多單位的火炮都有缺額;雖然有一些已經下訂單的法國火炮會在1913年
交貨,但時間太晚且杯水車薪。
土軍火炮的彈藥量也稍顯不足,野戰炮只有620發,山炮也只有650發,與一戰前夕各國預
期的消耗量有一點差距(以法國為例,法軍在一戰前夕預期火炮平均消耗1500發彈藥);更
別提各國的消耗量估計都低於實際狀況。
除了武器之外,鄂圖曼帝國也面臨其他物資的短缺,運輸單位缺少牲畜、技術人員和各式
裝備,巴爾幹地區因為地理環境而特別缺少牲畜,亟需從安納托利亞運補;軍糧雖然勉強
足夠供給給所有士兵,但每人配給的食物分量比平民還要差。
鄂圖曼海軍
鄂圖曼海軍在CUP上台前衰敗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即使CUP上台後亟欲整頓,一時之間也難
以施展。
為了籌措足夠的資金,鄂圖曼政府接受德國的建議,學習德國、日本的模式,也就是建立
官方機構向民間宣傳和募款,透過此一方法鄂圖曼政府取得了相當的資金來挹注海軍經費
,巴爾幹戰爭爆發後鄂圖曼民間受到戰敗和民族衝突的刺激,捐獻愈加踴躍。
附帶一提,正因為採用了這個方法,所以英國在1914年強行徵收鄂圖曼訂購的軍艦時,鄂
圖曼境內曾出資的大量平民才會如此憤慨。
鄂圖曼海軍在巴爾幹戰爭前夕正與義大利海軍交戰,因為不能抵禦而退守海峽天險,但義
土戰爭結束後土國海軍並未就此得以出入地中海,反而在希臘海軍的壓迫下僅能自保,巡
防於馬摩拉海和黑海,提供岸轟支援或護送運輸船。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期,土國海軍曾試圖向愛琴海進發,但是兩度交鋒都失利,沒辦法擊
敗希臘海軍。
鄂圖曼海軍在1912年十月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的時候,主力艦艇包含Barbarossa
Heireddin和Tirgud Reis兩艘德造前無畏艦、英造鐵甲艦Messudieh、英造巡洋艦
Hamidiye、美造巡洋艦Mecidiye等等。
鄂圖曼海軍沒有一艘船可以和希臘海軍的王牌巡洋艦Georgios Averov匹敵,但是集結兩
、三艘主力船艦仍有機會對抗Averov。
鄂圖曼與巴爾幹同盟海軍艦艇數量比較(1912/10)
鄂圖曼 巴爾幹同盟*
戰艦 3 3
巡洋艦 6 1
驅逐艦 6 15
魚雷艇 21 30
潛艇 0 2
*: 巴爾幹同盟之中只有希臘和保加利亞有海軍,而保加利亞海軍只有魚雷艇,所以表內
的船絕大部分都是希臘海軍的。
飛機
鄂圖曼和巴爾幹同盟的成員一樣,只有非常少的飛機(不到二十架),且在1912年的時候只
有陸軍航空隊,海軍航空隊要等到1915年才出現。
鄂圖曼帝國高層:政治篇
註解:「帕夏」是高階軍官或政府官僚的頭銜,不是名字。
穆罕默德五世(1844-1918)
1909年四月底開始擔任鄂圖曼帝國元首,然而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權力,只是虛位元首。
1918年,他在一戰結束前駕崩。
艾哈邁德˙穆赫塔爾帕夏(1839-1919)
1912年七月,土耳其青年黨人中的自由協議黨(LU)發動政變,自稱「救主軍官團」的一
批軍官迫使統一進步協會(CUP)政府倒台,建立由自由協議黨主導的新政府。
LU邀請被譽為戰爭英雄的七十二歲老將艾哈邁德˙穆赫塔爾帕夏擔任大維齊爾(宰相),
艾哈邁德˙穆赫塔爾帕夏於是組織了一個無黨派的中立內閣,其內閣包含三名前任宰相和
他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穆赫塔爾帕夏,曾任海軍部長,巴爾幹戰爭期間擔任陸軍第三
軍軍長)。
由於LU主導的政府和CUP占多數的國會對立,他在八月取得蘇丹的支持後解散了國會,
但是隨即於十月因為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爆發而辭職。
辭職後,年邁的他沒有再涉足政壇或軍界。
卡米勒帕夏(1833-1913)
艾哈邁德˙穆赫塔爾帕夏辭職後,老資歷的政客卡米勒帕夏擔任宰相,這是他第四次組
閣,親英的他試圖請求英國斡旋停戰,最後於1913年一月上旬同意以割讓大片失地為條件
與保、塞、蒙三國停火。
1913年一月下旬,CUP的恩維爾貝伊等人發動政變,他們在政變中槍殺國防部長納辛帕夏
,並迫使卡米勒帕夏辭職;被軟禁的卡米勒帕夏不久之後在英國政府的協助下流亡埃及,
後在同年十一月突然病逝(他原本想去英國)。
註:貝伊是中階軍官的頭銜,恩維爾在政變後成為帕夏。
馬哈茂德˙塞夫凱特帕夏(1856-1913)
鄂圖曼軍人,1909年擔任第三集團軍司令時指揮「行動軍」(第十一後備步兵師)發動「
三月三十一日事變」(鄂圖曼曆法3/31,西元4/24),鎮壓了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
政變,保衛了憲法。在1910年一月到1912年七月間擔任國防部長。
1913年一月CUP發動政變後組閣,擔任宰相兼國防部長,但在六月中旬被上一任國防部長
納辛帕夏的親友刺殺而死(納辛帕夏在1913年一月的政變中被CUP成員槍殺)。
賽義德˙哈利姆帕夏(1865-1921)
馬哈茂德˙塞夫凱特帕夏遇刺後,賽義德˙哈利姆帕夏組閣,他擔任宰相直到1917年,
最後被CUP逼下台,戰後流亡海外。1921年他在義大利被亞美尼亞人刺殺。
(待續)
下一篇寫鄂圖曼軍隊在巴爾幹戰爭中的重要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