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的爆炎
在1916年七月一日,英軍各單位被授予自行決定戰術細節的權力,以下簡單介紹他們在當
天的索姆河戰場使用的炮擊方式。
第七軍下令使用爬進彈幕(creeping barrage),這是英軍第一次用這個詞,方法是彈幕每
隔一分鐘拉升50碼,緊密掩護前進的步兵;不過這樣做太困難,所以後來改成每隔兩分鐘
拉升100碼,變成很像德軍和法軍的滾進彈幕(rolling barrage),只是彈幕太薄所以效果
不佳。第七軍攻擊失敗。
註:彈幕往前移動通常用「拉升」這個詞,因為彈道軌跡是變高。
第八軍的彈幕在地雷引爆後就開始滾進,幾乎沒掩護到步兵,攻擊失敗。
第十軍:第十軍沒有用爬進或滾進彈幕,而是讓彈幕從第一道德軍戰壕直接跳到第二道戰
壕,只有少數火炮沿著交通壕往前滾進。這個方法同樣沒什麼掩護效果,攻擊失敗。
第三軍用的是很特殊的耙進彈幕(raking),彈幕會先跳到很前面再反著滾回,這樣比較容
易殺傷敵人,但是也很容易在彈幕往回滾的時候造成誤擊,而且一開始彈幕往前跳的時候
欠缺掩護效果,攻擊失敗。
第十三軍最特別,30師的彈幕滾進次數少、滾進距離短,這樣彈幕雖然往前滾,距離己方
的步兵卻是越來越近,此外他們還用上催淚彈,並且在每次彈幕拉升前的最後一輪齊射使
用高爆彈來提醒步兵;18師則使用了真正的爬進彈幕,每90秒拉升50碼。第十三軍的進攻
最為成功。
除去掩護步兵的彈幕,各單位也都部署了反炮兵的炮兵,但是很多單位部署的反炮兵單位
太少、觀測也不足,效果普遍不佳,只有第十三軍比較成功。
最後要提到的是,雖然七月一日最大的進展發生在南方,英軍原本預期的破口卻是在中央
,結果戰略預備隊沒辦法即時轉到南側,錯過了一個迅速突破的機會,導致索姆河戰役變
成一場慘不忍睹的消耗戰。
血戰索姆河
即使在一天內傷亡五萬七千人,英軍也不打算停止攻擊。凡爾登戰役依然如火如荼,只有
在索姆河持續猛攻才能迫使德軍在凡爾登停止攻擊,減緩法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壓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的典型西線戰壕攻防戰是以準備炮擊、總攻擊、局部爭奪戰、準備炮
擊、總攻擊這樣循環,索姆河戰役也不例外,這裡說的局部爭奪戰是發動小規模的攻擊以
佔領關鍵地點,為下一輪總攻擊做準備。
索姆河戰役的最初階段艾伯特戰役持續到七月十三日,英軍在此期間於艾伯特─巴波姆大
道以南取得相當的進展,這條路以北卻是連續遭遇挫折;英、德雙方在這一連串典型的防
線爭奪中都倉促的投入許多單位,大批士兵在混戰中倒下,但是仍比第一天的慘劇好太多
。
從七月二日到十三日,英軍又損失了兩萬五千人,加上第一天的將近六萬人後合計八萬餘
人,法軍損失則遠較輕(約一萬人);德軍在艾伯特戰役中的傷亡也有四萬餘人,其中有約
一萬人是第一天的傷亡。
艾伯特戰役結束後,英軍繼續向許多林區、城鎮與高地猛攻,其中在十四日向隆格瓦勒嶺
(Longueval Ridge)的進攻特別成功,英軍這次在攻擊前的深夜爬進無人區,在拂曉實施
突襲,並且準備炮擊從半小時減短為五分鐘以降低德軍反應,還特別用延遲引信,讓大量
炮彈同時引爆來炸開缺口。
索姆河戰役延長久,英軍因為北側太難攻略而把主力投入南側以擴大優勢,法軍也持續進
攻,但德軍已調兵增援且下令前線死守不退,戰況非常慘烈。澳洲皇家部隊在七月十九日
首次參戰西線,英軍向弗羅梅勒(Fromelles)攻擊時情報已被德軍偵知,參加攻擊的第五
澳洲師當天戰損五千五百人,被稱為澳洲歷史上最糟糕的二十四小時。
南非第一步兵旅在七月中旬被投入索姆河前線,象徵著南非部隊在西線參戰的開始,該旅
在德維爾森林戰役(Delville Wood)損失慘重,於七月十五日到二十日間傷亡2,536人。此
役是英軍第二波攻勢的開端。
慘烈的血戰一路走過七月和八月,九月三日到六日的吉耶蒙戰役(Guillemont)被視為德軍
在索姆河戰役的最佳表現,英法聯軍必須跨過被自己轟得支離破碎的土地往前踉蹌進攻,
由於長途補給困難、指揮調度也顯得紊亂,英、法雙方溝通不良等等因素,英法聯軍此役
傷亡非常慘烈,但德軍的傷亡也一點也不低,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消耗戰。
水箱的亮相
雖然損失慘重,英法聯軍仍在九月上旬奪取了更多關鍵據點,並在九月十五日發動了第三
波攻勢,最後一次嘗試取得戰略上的勝利。由於已經幾乎無計可施,BEF總司令道格拉斯
˙黑格不顧英國和法國內部的反對聲浪,堅持投入產量還很少的坦克;加拿大和紐西蘭的
部隊也在此時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場。
歷史上第一次的坦克攻擊嚇壞了最前線的德軍士兵,雖然馬克一號坦克沒辦法抵擋炮擊,
卻足以抵禦大部分的步槍和機槍子彈,手榴彈和榴霰彈的破片也難以穿透裝甲,這代表德
軍步兵很難擊毀坦克。
然而,此時的坦克故障率高,而且雖然製造目的是越野卻很容易卡在凹陷處,同時速度也
不快,所以還不能主宰戰場,主要是用來支援步兵進攻。
英軍這時候雖然依然在指揮上有很多困難,戰術卻已漸趨成熟,武裝也能夠對德軍造成更
大的威脅,和法軍一樣有了相當的成長。九月是德軍在索姆河戰役中傷亡最高的一個月,
整個月的德軍傷亡高達十三萬人。
經過持續的激戰,英軍雖然逐漸往前推進,卻始終沒有得到期待的戰略性突破,索姆河戰
役就在十一月十八日結束。
在整個索姆河戰役中,英軍傷亡約四十萬人,法軍傷亡約二十萬人,德軍傷亡約四十萬人
,合計百萬人。雖然英軍沒有達到戰略的決定性勝利,他們依然取得了戰術上的優勢,並
在戰略上嚴重的壓迫了德軍,絕非一無所獲。
索姆河戰役是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役,象徵著大英帝國付出的慘痛代價,
但是這絕不是BEF的終點,而只是一個中繼站。
索姆河戰役三階段的進展:https://goo.gl/SG3LX7
1915-16年的西線: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1/Western_front_1915-16.jpg
興登堡防線登場
「有一種和平的代價實在太大了,這種代價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
一個人絕不能付出自尊。」 ~ 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1916/2/1
面對索姆河和凡爾登的慘烈血戰,再加上東線戰局同樣不明朗,德軍參謀總長法金漢黯然
下台,坦能堡戰役的英雄興登堡、魯登道夫二人組成為德國實質上的最高掌權者。
此時德軍的人力短缺頗為嚴重,即使從東線抽調兵力到西線,西線德軍依然只有150個師
,西線協約國則有190個師,為了改善防禦的困難,德軍決定後撤到新的防線,之後再想
辦法重啟攻勢。
新的德軍防線就是赫赫有名的興登堡防線,雖然沒有特別長久經營、防禦工事也沒有特別
完善,德軍此時已經部署了比較完備的縱深防禦系統,三條防線間隔頗大、部署也很彈性
,更重要的是興登堡防線的長度比原本的戰線短,德軍可以有更多的機動兵力,這些因素
都使得德軍防禦能力大為提升。
在撤退的過程中,德軍焚毀了前方的所有工事和基礎設施、帶走所有補給,採取了焦土策
略,這使得英法聯軍沒辦法很快的追擊。德軍在1917年四月五日完成了這次撤退。
德軍完全撤至興登堡防線的隔天,大西洋彼岸有個國家對德宣戰,該國此時只有二十萬的
陸軍兵力,部分德國政府高層認為該國短期之內並不構成顯著威脅。
他們錯了,錯的很離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