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翻了一下威廉夏伊勒的法國陷落,看到書中批評魏剛遲疑不決又冥頑不靈,以及他
拒絕了戴高樂建議的防禦計畫,部署魏剛防線而遭遇無可避免的挫敗。
但是,我看一些網路上的介紹的時候,有不少人似乎認為魏剛防線已經是無可奈何之下最
好的策略了,而且也確實在短期內拖延了德軍的攻勢,還有一些文章引述說德軍認為魏剛
防線上的戰鬥非常艱難。
此外,我看到的介紹也有一些分歧,有些文章描述說魏剛防線被突破、擊潰,完全是基於
雙方兵力上已經差距太大,但也有些文章認為是魏剛防線使用的戰術太落伍。
相對的,法國陷落書中描述的戴高樂的戰略─也就是組織機動兵團去攻擊德軍矛頭的側翼
,似乎很少被關注,可能很多人認為1940年六月的法軍根本沒有這種能力吧?
爬板上以前討論二戰東線的文章時,看過有人提到過德軍將領錯誤的認為自己有足夠兵力
進行機動防禦,結果最後發現實際上兵力不足,感覺和魏剛面對的情形很相似?但是如果
兵力不足以組織防禦,那麼還有更好的選擇嗎?游擊戰?
先不管戴高樂是否真的有提出這個建議還是夏伊勒道聽塗說來的,敦克爾克大撤退之後,
在1940年六月初,魏剛防線上的盟軍有大概40個師,面對的德軍有大概104個師(10個裝甲
師),兵力相差兩倍,戰力差距可能有三倍,到底應如何抵禦才是?
相似的,1944年夏的東線德軍或1944年秋的國軍,且不管是否終究會遭遇挫敗,他們能有
更好的防禦策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