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策:傳檄山東諸侯反漢;本質上是重現六國跟秦東西對峙的局面
: 打仗嘛, 多拉些幫手總是好的. 而且以漢初的情況來看, 對全國的控制力仍不足
: 是以山東非漢之有, 頂多只能固守秦跟六國對峙時的傳統勢力範圍
我想問一些問題,當英布反叛之時,齊國名義上是劉肥在管理,實際上
軍事是曹參。從淮南到齊國有一段距離,就算是走上策,英布也得要和
曹參打一場惡戰。萬一僵持不下,則劉邦的軍隊可以迅速、容易地切斷
英布補給線造成英布潰敗。
所以說只要劉邦和齊國的軍隊會合就是英布真正害怕的地方,切斷他們
的聯繫還有一點希望。走中策,然後再調動佔領區內大多數人一起攻打
齊國是不是最佳戰略?
英布反叛之時,各封國大都已是劉氏人馬在管,想要說服趙國、代國加
入是不容易的事(我覺得最有可能加入英布的是燕國盧綰)。只有在打下
齊國後英布才能平分秋色,但齊國很可能早有準備,就算突襲也不會成
功,那就只能在正規戰中取勝。
寫到這裡我才發現當年劉邦把曹參調到齊國就是在防這一類的事,這個
謀略真好。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7-06-19 15:48:00這點難說... 曹參也不姓劉 韓信被剷了他不會怕嗎?
朝官和封地的王不同,朝官沒兵權天天上朝領的是薪水但九江王英布,彭越,原齊王韓信都有自己的封地稅收和兵權,很有本錢反叛,當劉邦和呂后坐上皇帝和皇后的位子能不有所畏懼嗎?!但不要以為氏出一脈就不會有問題漢朝照樣發生宗氏反叛如七國之亂,劉備,劉璋,劉表會聯和復興大漢嗎?!劉邦也猜忌劉備把他放到新野,劉備對劉璋是怎幹?!把劉璋趕下台自己復興大漢是為蜀漢.
作者:
reinhert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
2017-06-19 17:33:00劉邦猜忌劉備???是不是劉表??
作者:
defenser (☆機械å¼å¤©ç§¤â˜†)
2017-06-19 17:50:00一個大漢各自表述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6-19 19:20:00其實劉邦就是一直在逼反這些異姓王阿 所以劉邦是有主動權的先想把那些人擺到這些異姓王旁邊 再一直逼反他們 這樣當然會覺得 挖 劉邦好神 其實只是一種假象
連曹參都打不贏,還想圖謀叛亂?時間拖越久,對勢力強大一方越有利,方便調兵遣將東取吳,西取楚→吳、楚,漢初最有錢的兩個藩國能吃下吳、楚經濟實力就已經足以跟朝廷抗衡敲下齊國已經不是難事,漢朝保不住燕、趙,當然倒戈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7-06-19 22:25:00曹參自己要反是不容易 但要是英布去策反他呢?
所以上計、中計都是"東取吳,西取楚",叛亂成功唯一可能上計是七國之亂的前段形勢,吳、楚、齊、趙中計是七國之亂中後期,直撲長安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怕皇帝決戰就GG,所以才語帶保留中計:敖庾秦代在山上險地蓋的糧倉,成皋楚漢爭奪多激烈就更不用多說滎陽之戰,甚至蓋了甬道,劉邦靠敖倉糧食支撐了一年敖庾、成皋都是楚漢相爭時防禦最堅固的據點成皋之戰歷經兩年又三個月漢11年冬英布謀反,12年冬10年帝大兵駐蘄西,正遇英布人馬渡淮→在江西、安徽龜了一年,怎麼奇襲關中?就算進兵速度快一倍,也頂多僵持無法奇襲,距離問題會採下策,也是欺負劉邦年老沒辦法長途行軍中計剛好是給劉邦距離優勢,不用長途跋涉劉邦長途跋涉,同樣也有補給線被切斷的憂慮上策優點是可以圍點打援,劉邦無法知道英布會在哪設埋伏敖庾、成皋兩個糧倉都是堅固的要塞...攻齊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佯攻反包抄劉邦的補給線如果是進攻敖庾、成皋,劉邦沒其他辦法只能固守但如果不理英布佯攻齊國,齊國就遲早會被攻下如果想進攻英布的九江地盤,又會有被運動戰切斷後路危機秦國的民變是各地開花,所以章邯擊敗項梁後就打趙國英布叛亂還沒得到各地諸侯響應,只能靠兵威造成骨牌效應古代軍隊行進不是一整陀擠在一起,在某些地形會無法開展所以是幾路大軍分頭行進,再定點集合包圍戰當然是等敵人尚未集結前各個擊破看總兵力當然無懸念,但大軍行進不是沿路都有開闊平原所以有些山路地點會呈一字長蛇行進集團軍緊密貼著也不是不行,但行軍速度會變慢要大軍緊接著,勢必要放棄狹長地形的直線捷徑,挑大路走問題是戰爭迷霧,你怎麼知道敵軍主力真正動向除非打電報,這樣劉邦就不用跟英布捉迷藏前線真的戰況跟大後方得到軍情至少Lag一個月假設一天行軍20公里,資訊延後一個月,等於偏差200公里360600公里
唐朝以後驛站發達,日行500里,但秦漢交通時代就不一定漢初經濟破壞嚴重,更不用說廣設驛站快速傳遞軍情,前提是有大量的驛站可以不停換馬
作者:
time3Q (緣分落地)
2017-06-26 22:42:00古代上中下三策大都是士氣論的嘴砲 強調選下策者必是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