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似乎比較少關於戰爭心理學的介紹, 小弟在此拋磚引玉. 這本書出版20年了, 作者是
Dave Grossman, 去年有中譯本.
這本書主要是在介紹士兵的殺戮行為做系統性論證. 其中有點相當耐人尋味- 在以往的戰
役中, 多數人在真的踏上沙場時, 往往成了不願真的殺敵的士兵.
從前膛槍時代就有過大量的案例, 證明在實戰上士兵的武器命中率低劣到無法只用武器天
生缺陷來解釋. 就算到了南北戰爭那前膛後膛萬國牌齊放的年代, 在那些著名的血腥戰場
如冷港, 血腥巷, 蓋茲堡會戰中, 雙方都非常接近彼此, 甚至維持火力互射好幾個小時.
長時間的統計表示, 滑膛槍的每分鐘平均命中數只有一到兩人. 而在著名的蓋茲堡會戰後
, 戰場上找到27574把前膛槍, 其中接近90%裝填但未擊發, 其中又有12000多把多次裝填.
這些人有可能真的都是因為緊張, 火藥受潮或操作失誤嗎?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6000多把
槍裝填了三到十次, 而操作這些武器的士兵多半都有射擊經驗.
而他們的作戰距離理論上應該要有50%以上的命中率.
即使進入後膛槍時代, 1897年的祖魯戰爭的Rorkes Drift, 英軍分遣隊被人數佔絕對優勢
的祖魯族戰士包圍, 雙方在距離五六十公尺內的距離內交戰, 但學者Richard Holmes 估
計每13發子彈才命中一發. 1876年的印地安系列戰爭中, 美軍士兵在Rosebud creek作戰
時射擊兩萬五千次, 但領頭的Crook將軍卻懊惱地發現他的士兵平均射擊252發子彈才能命
中一人. 甚至到了二戰時期, 馬歇爾調查後發現- 只有15-20%的美軍地面部隊真的瞄準敵
人開火. 而一戰時英法兩軍的前線指揮官都有大量要親自押在後頭, 士兵才願意瞄準敵人
-至少是假裝瞄準- 的作戰經驗.
答案顯而易見- 大多數的士兵在真的面對敵人而不是靶子時, 在那一瞬間就背叛了他們教
官的指導, 寧可虛張聲勢也不願真的殺人, 成了被良心和本能綁架的拒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