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本身─與卡托魯・布拉相反─是一場精密計畫過的戰役,
戰場是威靈頓自己挑選的。」~~Huw J. Davies, 2015
: → Schopenhauer: 你要神化威靈頓,我沒意見。但學術上主流看法乃滑鐵 09/16 21:09
: → Schopenhauer: 盧會戰是在比誰犯的錯比較少。 09/16 21:10
: → Stabberlol: 請問哪場戰爭不是看誰的失誤少? 09/16 21:16
: → Stabberlol: 而且我看不出哪裡神話,威靈頓本身就有戰略優勢,而且 09/16 21:22
: → Stabberlol: 人家可是有提出實際的學術佐證,你那神話孫子的意淫 09/16 21:23
: → Stabberlol: 論我才覺得奇怪....還能拿其他不同時代情況大不相同 09/16 21:23
: → Stabberlol: 的將領斷定他們絕對不會這樣? 你是軍神那我就沒意見 09/16 21:23
: → Schopenhauer: 樓上該不會認為學術佐證就不會搞神化吧? 09/16 21:44
首先,你得證明我在神話威靈頓─描述他進行教科書式的保守防禦,能夠稱之為神話嗎?
何況威靈頓連大幅的機動防禦都不需要,僅是協調各單位實施不同地段上的防禦和反擊,
他的佈陣難道可以說是有顯著的錯誤?
如果以結果論,威靈頓的首要目標─不敗,或至少保存戰力─完全是成功的;次要目標─
與普軍聯手擊退法軍─也是成功的;未定之天的展望─重創法軍─同樣是成功的。換言之
,在所有層次的目標上威靈頓都取得了成功,我看不懂這有什麼好批評的。
威靈頓在西側的部署兵力不但多─「其兵力達到東翼的幾乎兩倍」─且延展甚遠,所以你
批評他未注重西側是不對的。同時,這些兵力的主要目標─雖然六月十八日當天很幸運的
沒有派上用場─是抵禦法軍自西側迂迴側翼的包抄攻擊,以及如果威靈頓吃下敗仗,他想
往濱海地區後撤,有大約一萬七千人要當殿後部隊。所以威靈頓並非沒有設想過西翼兵力
的運用,只是他的思維與你的觀點完全相反,他想的是保存實力,反正奧俄普的大軍正在
持續趕來,如果他想蠻幹結果出了狀況,那才是個大問題。
詳見:Bernard Cornwell, Waterloo,第六章與第八章
更何況,荷蘭第三師最後不還是加入了反擊嗎?把拿皇的老衛隊輾下山坡的可是他們啊,
威靈頓可沒有讓他們一整天白白浪費在西邊,只是他不打算讓他們走西南側的開闊地,去
和法軍炮兵正面決鬥,而是讓他們繞上反向坡罷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威靈頓在六月上旬確實是抓不住情報,只好騙隊友去送死來幫自己爭取點時間,這個我已
經有寫了,但是六月十八日的滑鐵盧戰役本身是他在事先勘查過的戰場上打的防禦戰役,
他不但準備好阻擊法軍,也在開始接戰後確認普軍的增援─布呂歇爾在當天清晨說他至少
會有一個軍及時參戰。以十八日本身來說,威靈頓幾乎沒犯下什麼錯誤。
詳見:John Franklin, Waterloo 1815 (3), P27, P80-81
附註:Cornwell寫說威靈頓有一萬七千人沒發揮任何作用,這句話是錯誤的
或許你該做的是像前面我們討論時那樣,舉出你所謂的學術主流看法,看看有沒有學者去
批評威靈頓布陣失當,或者直接告訴我威靈頓要從哪裡搬出更多兵力和火力來打正面決戰
,否則這樣討論太乏味了─法軍在滑鐵盧有兩百四十八門炮,威靈頓只有一百五十六門啊
大哥。我可真沒看過有哪本書說威靈頓應該要從Braine L'Alleud直攻Plaiser的,如果讓
法軍在下午兩點前就把荷蘭第三師和英軍第二師掃出戰場,英軍第一師大概也完蛋了,接
著是英軍第三師和第五師,然後普軍就可以趕快逃走了。
別忘記,上面的兩本書都提到英荷聯軍的炮火在當天傍晚已經被削弱到無法有效壓制法軍
步兵的前進,而法軍在拿下拉艾聖之後把炮兵拉上去猛轟聯軍防線,是荷蘭第三師趕到才
徹底摧毀了老衛隊。你把這支最後的預備隊直接拉到坡前,就只是送死而已。
「偕同著布呂歇爾與格奈森瑙,威靈頓完全智取了拿破崙。」
~~John Franklin, Waterloo 1815 (3), P27
補充回應:
滑鐵盧和博羅季諾不用打,說得很容易,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政治、經濟、外交,乃至於
戰略本身的細節,導致了這兩場仗的發生,反法聯軍的將領可不是什麼都沒考慮過。
俄軍正面不要打,退到內陸之後用側翼進行合圍,聽起來很好很棒,實際上根本就是無法
達成的任務。事實上,在博羅季諾迎戰是俄軍所有前線高層都同意的作戰,不要相信那是
單純的政治影響。
詳見:Phlip Haythornthwaite, Borodino 1812, P29,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