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弩談起(一之二)蜀漢與曹魏弩問題附連弩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7-11-15 18:31:32
https://goo.gl/q6w3FQ 圖文好讀版,附楚墓連弩復原圖
二、從兵器看蜀漢與曹魏的差異
蜀漢的弩銘文不同於曹魏,並且射力石數異常偏高,反映出蜀漢更看重每
名士兵戰力發揮,而曹魏則把士兵當成戰爭機器下的規範化消耗品,這直接影
響對士兵與兵器的要求,現在就以銘文為出發點,結合傳世文獻考察。
要讓士兵戰力普遍提升有兩種方法:
1.保證兵器品質和提升兵器質量
2.確保訓練品質與後勤穩定
(一)蜀漢弩銘文分析
此兩點為蜀漢所奉行,首先蜀漢弩銘文的石數(分別是10石與13石)在蹶張
弩中算是很高的標準,漢代蹶張弩在居延漢簡跟未央宮骨簽中最常見的石數為
6石,其次是3石及5石,表示漢軍當時普遍裝備的射力石數在6石附近。
10石以上的漢弩,骨簽會用專有名詞:「大黃」,〝(李)廣乃令士持滿毋
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史記‧李廣列傳),蜀
漢弩標記石數的兩件都是出土物,13石的弩是跟魏弩(銘文:景初二年二月一日,
左尚方造騎□□□:監作吏蘇夏、司馬張□、臂師王客、師□)一同出土,可能
是鄧艾攻蜀之戰的遺物,〝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
還綿竹,列陳待艾。〞(三國志‧鄧艾傳)
從居廷漢簡跟復原骨簽的石數與射程,6石射程約300米,大黃弩的射程至
少破400米,雖然蜀漢不可能人人都用大黃,不過在陣地戰或反追擊戰,一批能
操作大黃的狙擊手,能讓蜀軍擁有射程優勢,從李廣之例能看出優勢的強大,
幾次曹魏趁諸葛亮退兵追擊都損兵折將,張郃更死於射殺,〝諸葛亮復出祁山,
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
薨,諡曰壯侯。〞(三國志‧張郃傳),諸葛亮不可能期待剛好有小李廣在蜀漢
軍中,想操作大黃,勢必要透過挑選跟訓練才能保證發揮戰力。
蜀漢弩上的銘文,除石數外,有一項過往兵器銘文不曾出現的特色──
標記重量,以此確保沒有偷工減料,保證兵器品質,諸葛亮曾言:「前後所作
斧都不可用。前伐鹿角,壞刀斧千餘枚,賴賊已走。間自令作部刀斧數百枚,
用之百餘日,初無壞者。爾乃知彼主者無意,宜收治之。此非小事也,若臨敵,
敗人軍事矣。」(太平御覽引諸葛亮教)諸葛亮北伐吃過劣等兵器的虧,甚至直
說會導致軍事行動失敗,諸葛亮用心整治反映在兵器品質上,會形成一套監督
機制,弩機標重可能就是諸葛亮改革後的成果,諸葛亮下令:「敕作部皆作五
折剛鎧、十折矛以給之。」(太平御覽引諸葛亮集),也體現他重視兵器的品質。
(二)蜀漢的兵器研發
除了保證兵器品質外,另外就是開發更好的兵器品種與改善既有的品質,
這就不能不提到諸葛亮另外的特殊身份──發明家,〝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
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不太可能全都自己
下去研發,畢竟他諸事繁多,比較可能是成立科研單位,只是《三國志》僅留
下掛名的他。
還好《北堂書鈔》有保存一段話:「蒲元作木牛」注引的〈蒲元別傳〉寫
的更加詳盡:「元為丞相諸葛亮西曹掾,亮欲伐魏,患糧難致,元牒與亮,作
一木牛,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而《太平御覽》對蒲元的記載也強調:「
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並且記載一段妙事。
〝不嘗見鍛功,忽於斜谷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鎔金造器,特異常法。刀
成白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
命人於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乃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猶悍
言不雜。君以刀畫水云:「雜八升,何故言不?」取水者方叩頭首伏云:「實
於涪津渡負倒覆水,懼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於是咸共驚服,稱為神妙。
刀成,以竹筒密內鐵珠滿其中,舉刀斷之,應手靈落若薙生芻,故稱絕當世,
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環者是其遺範也。〞(太平御覽引蒲元傳),傳紀要
做效果記載的有些誇張,不過這代表蒲元已經認識到不同水質對淬火煉鋼的影
響。
另有一位滿元,〝按亮集,督軍淨力、杜叡、滿元、胡忠推意作一腳木牛。〞
(通典‧食貨),通典所寫木牛是四位一同協力開發,更能證明諸葛亮並非獨自
埋頭苦幹,而是有科研團體幫他實行,滿跟蒲在古文字非常相似,很有可能是
抄寫錯誤,滿元即是蒲元,照字型演變,滿元可能才是原本的姓名。
滿元另外記載跟上面造刀的故事相近,只是命令對象換成劉備,〝蜀主劉
備令滿元造刀五千口,皆連環及刃口,刻七十二鍊,柄中通之,兼有二字。〞
(太平御覽引刀劍錄),此文出自陶弘景的《刀劍錄》,體裁類似武俠小說的神
兵名錄,很多留存其名。劉備命滿元鑄刀,跟後面諸葛亮請他鑄刀並不衝突,
相反的證明他早有鑄刀經驗,所以諸葛亮才請他鑄刀,而從他能鑄數千口刀,
他應該能調動作部為其服務。綜合以上內容,滿元可能才是諸葛亮領導的科研
團隊中,主要負責兵器技術研究的實際領導者。
(三)諸葛連弩問題
既然提到諸葛亮的發明者身份,很難避過損益連弩的問題,〝又損益連弩,
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
氏春秋),目前諸葛連弩分兩派看法,一派是手持連發弩、另一派是大型車弩,
大型車弩的可能性比較小,雖然骨簽中有到四十石大黃,能證明漢代有類似車
弩的大型弩(40石約1200公斤,絕非單人所能拉動,要透過機械蓄力才有可能),
但此種弩主要供城防居多(城防戰才有時間在那邊蓄力發射,蓄力需要不少時間),
並且以連弩專用箭矢只有八寸(18.8公分),用車弩發射尺寸過短,難以固定。
比較可能是手持連發弩,考古有出土類似的弩機,1986年在江陵楚墓中出
土一件小型雙矢並射連發弩,箭匣裝滿是十連發,能射出20箭,並且就復原成
果等比例放大到正常弩機,箭矢的長度接近史書記載的八寸,可供復原諸葛連
弩參考,而從楚墓復原的連弩尚能得知為何難以普及易失傳。
1.構件複雜,難以量產,維修困難
2.箭矢需要特殊規格製造,與其他弓弩不兼容
3.望山被箭匣取代,是用射擊數量彌補準度的缺失
出土小型連發弩的墓主是楚國貴族,這可能是他個人私藏的工藝品而不是
當兵器使用,並且因為是手持弩,射程有限(原件復原品有效射程僅有20─25米),
諸葛連弩要能成為兵器,首先要提高威力、增加射程。提高威力勢必要加上更
多機械構件來增加機械能,要增加射程除了提升機械能外,另外就是改良箭矢,
透過調配箭矢重量與形態達到增加射程的效果。此即是損益連弩的「損益」二
字由來,扣掉望山之類構件謂之損;改良弩機與增加提高威力構件謂之益。
弩機構件越複雜生產越困難,也越難維修,而箭矢問題又被以數量彌補準
度缺失放大,畢竟箭矢也是手工製品,尤其這還是特規箭矢,每一箭射出都是
錢啊!準度低、耗量大,並且特規特用,注定難以普及易失傳,縱然蜀漢軍中
有裝備,裝備的數量必不多,可能是最精銳的部隊才配給。
(四)與曹魏的比較
曹魏也有一位不世出的發明家──馬鈞。
〝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傅玄序之曰:「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少
而游豫,不自知其為巧也。當此之時,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為博士居貧,
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
躡,先生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其奇文異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
之成形,陰陽之無窮,此輪扁之對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於朝,言及指南車,二
子謂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
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
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鈞字德衡,鈞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輕重;
輕重無準而莫不模哉!』
先生曰:『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詔先生
作之,而指南車成。此一異也,又不可以言者也,從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灌之,乃作翻車,令童兒轉之,
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此二異也。其後人有上百戲者,能設
而不能動也。
帝以問先生:『可動否?』
對曰:『可動。』
帝曰:『其巧可益否?』
對曰:『可益。』受詔作之。
以大木彫構,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發焉。設為女樂舞象,至令
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
舂磨鬥雞,變巧百端。此三異也。
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又患發石車,敵人之於樓邊縣濕牛皮,中之則墮,石不能連屬而至。欲作一輪,
縣大石數十,以機鼓輪為常,則以斷縣石飛擊敵城,使首尾電至。嘗試以車輪
縣瓴甓數十,飛之數百步矣。〞(三國志‧杜夔注引傅玄序)
曹魏政權完全冷落他,他所做的織布機與翻車有流傳至後世,因為具有實
用性,能提升生產效益,更重要是技術難度不高,易於普及;指南車、百偶戲
與輪轉式投石機後代皆失傳,魏明帝只對跟享樂有關的百偶戲有興趣,對他提
出的連弩與投石車改善計畫束之高閣,之後推銷曹爽兄弟也失敗,傅玄特別寫
下:「安鄉侯(曹羲)悟,遂言之武安侯(曹爽),武安侯忽之,不果試也。......
平子雖為侍中,馬先生雖給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無益於世。用人不當其才,
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恨也!」(三國志‧杜夔注引傅玄序)
馬鈞手下沒有任何工官體系的支援,他兵器構思再巧妙只能小規模試作(
馬鈞在木構造與旋轉機械有獨特天賦,可以看他的發明都圍繞這展開),國家
唯一支援他是拿來享樂的百偶戲,與滿元不同,滿元的巧思後面有蜀漢作部的
支持,可以規模生產,直接投入實戰。
不過馬鈞構思的兵器確實有技術面難度,連弩如上所言,這些問題沒有解
決往上加五倍,問題只是更大條;輪轉式投石機雖然小型試驗成功,可是放大
尺寸此輪的結構強度如何維持?又要如何不失控?最重要的是如何拆卸與安裝,
這都不是小型實驗能回答的問題。
馬鈞在曹魏的遭遇是因曹魏根本不需要這麼精巧的兵器,曹魏需要的是能
大量生產的規格化兵器,而不是製造難度高實用性存疑的試驗品,徒增使用跟
訓練難度,這是馬鈞個人的浪漫,並不符合曹魏的兵器製造思維。
諸葛連弩與木牛流馬也面臨同樣難題,雖然蜀漢以國家之力支持製造,但
在蜀漢滅亡後,後續國家沒有足夠的制度跟技術支撐,要普及又有先天技術難
度,最後只能消亡在歷史長河中。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7-11-15 18:39:00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17-11-15 18:46:00
作者: dfgtyu0000 (備用草)   2017-11-15 18:50:00
作者: gfneo (gfneo)   2017-11-15 19:01:00
作者: Uber (Uber)   2017-11-15 19:07:00
你是不是最近有看陳到表演?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請看Chan_Mou版 火鳳燎原第四百八十九回 諸葛神兵
作者: BoA60282 (Dalshabet大發!)   2017-11-15 21:25:00
推推推
作者: MrHeat (熱火先生)   2017-11-15 23:20:00
大推! 也推諸葛亮 不管三顧茅廬是不是真的 劉備真是賺翻!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7-11-15 23:29:00
馬鈞:我可以做出比蜀國鋼彈更強的機體! 魏帝:我用一百台鋼球一樣能圍死鋼彈,駁回。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15 23:54:00
馬均有名到連歷史課本都有他的名字
作者: Nomic ((Nomis))   2017-11-16 01:52:00
大推車弩的連弩會不會是將小箭綑紮起來一次發射,所以才那麼短?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17-11-16 04:40:00
原來曹魏是聯邦,蜀漢是吉翁阿!!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7-11-16 11:25:00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7-11-16 12:00:00
騎兵用連弩? 東方的半迴旋戰術?
作者: MrHeat (熱火先生)   2017-11-16 13:39:00
騎兵用火槍 明末關寧鐵騎?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16 13:41:00
這樣才射一發,怎麼沒像西方一樣變標槍騎兵
作者: vwpassat   2017-11-16 16:04:00
蜀軍先用81迫砲轟炸城門敵樓和週圍城牆、坊區的敵軍,再再以75榴彈砲轟開城門,讓手持Kar-98k和ZB-30的蜀軍步兵入城掃蕩。
作者: QuentinHu (囧興)   2017-11-21 01:3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