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論殺戮 on killing 15 越戰的傷痛

作者: roy0204758 ( )   2017-11-16 02:32:34
50多年前, 甘迺迪曾在打敗尼克森當選為美國第35任總統後, 馬上在1961年就越南局勢發
表了談話, 矢言捍衛自由世界, 慷慨激昂地呼籲盟邦加入這場勝負難決的大戰-
但12年後, 1973年一月在巴黎簽署的合約標誌了美國自兩次大戰以來- 甚至是1812年以來
最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挫敗. 伴隨著西貢淪陷, 美國勢力灰頭土臉地離開這塊傷心地, 越戰
帶給美國社會的創痛和打擊自不待言, 在撤離越南背棄南越的同時, 也對東亞的局勢產生
深遠的影響- 我國即深受其害.
我這裡無意討論越戰的各項細節和結果, 那已經有太多資料了, 這裡只專注在本書探討的
部分- 得到PTSD的150萬名越戰老兵. 1989年筆者為了撰寫本書曾訪問海外戰區老兵協會
(VFW), 期間在分會大廳和一名老兵Roger訪談. "關於越戰, 最痛苦的事情有一半就是我
曾經殺過人."
"另一半則是當我們返鄉後, 沒人懂我們."
為何越戰結束後會有如此多的老兵始終走不出越戰的傷痛? 這問題到今天已經有很多解答
了. 我們先前討論過殺人反應的各個階段- 擔心, 興奮, 後悔, 合理化和接受. 現在讓我
們把這模型套用到越戰老兵上, 以了解為何合理化和接受階段在越戰老兵上失敗的原因.
與美國更早參與的多次戰爭相比, 大多數能幫助老兵合理化與接受殺人的方法, 在越戰期
間都反其道而行. 傳統的合理化方法包含:
1. 士兵的同袍與指揮官須不斷告訴士兵 ”幹得好! 你幹的事情是對的!” 最重要的物質
表現方式之一為勳章和獎勵, 以鼓勵並安慰同袍與屬下.
2. 年輕士兵身旁需有相對成熟年長的同袍, 既是榜樣也能穩定軍心.
3. 交戰雙方都須遵守戰爭行為與交戰法規(例如1864年就生效的日內瓦公約), 已盡可能減
少平民傷亡和暴行.
4. 在後方規劃安全區, 讓士兵於輪調期間得以進行放鬆和減壓.
5. 士兵在受訓期間和作戰時, 身旁都需要一位親近, 可信賴的友人.
6. 從戰場上撤下的士兵需要一段冷靜期.
7. 士兵需要知道己方最終獲勝的訊息, 以及他們犧牲後取得的戰果和成就.
8. 舉行遊行和樹立紀念碑.
9. 戰後與同袍的重聚和通訊.
10. 士兵的親友讓他們感受到由衷的, 溫暖且羨慕的歡迎. 不停地向他保證這場戰爭是必
要且正義的.
11. 能讓士兵驕傲地展現自己的勳獎章.
但不幸地, 在上述合理化的方法中, 除了第一點外, 其他各項不是微弱到根本不存在就是
反其道而行, 反而造成越戰老兵們更大的苦痛.
年輕人的戰爭
在過往人類所有的戰爭中, 戰鬥員多半是年輕人居多, 但在越戰中, 美軍參戰人員的平均
年齡比過往任一場戰爭都還要小. 大部分越戰士兵都是在18歲被徵召入營, 在戰場上度過
他們人生中可塑性最高, 也最脆弱的階段. 發展心理學有一個理論, 這階段是人類心理與
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 每個人都在這階段建立起穩定與持久的人格結構和自我意識. 在過
往的戰爭中, 年長的士兵可以做為年輕人的榜樣和戰爭衝擊間的緩衝, 但在越戰時, 多數
士兵入伍時都不超過20歲, 就算是士官, 在越戰後期的速成學校畢業的士官分發部隊時,
他們的訓練和成熟度比起士兵們也只多了幾個月. 許多ROTC畢業的軍官, 他們下部隊後和
他們帶的兵相比, 一樣也多不了幾個月.
在越戰中, 很難有明確的界線區分戰鬥員和平民, 這是一場由不成熟的年輕人帶領另一群
更不成熟的年輕人打的骯髒戰爭. 他們在叢林和鄉村間進行一場又一場無休止的惡戰, 體
驗到戰爭的恐怖, 而這種恐怖也註定會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越戰退伍聯盟有一次在佛羅里達聚會, 與會的一名老兵講述他同為越戰老兵的故事: 他們
訓練我殺人, 把我送到越南, 但他們從沒告訴我- 我要跟小孩子打仗. 對無數越戰老兵而
言, 這句話就代表了他們在當時的處境. 撇開那些和北越對戰的大型會戰和行動, 越戰大
部分時間都在對抗南越當地的反叛力量, 美國大兵的對手不是身穿正規軍服的士兵, 而是
穿著平民服裝的男女老幼. 戰爭的傳統規則因此遭到破壞, 平民傷亡和暴行, 以及隨之而
來的創傷大量增加. 當敵人的小孩就在戰場, 在父親屍體旁邊哀悼, 甚至朝著你丟手榴
彈的士兵根本就是小孩- 那合理化的標準方法就幾乎起不了作用. 北越和越共也深知此點
, Al Santoli的著作 “To Bear Any Burden”中就有許多精采的訪談紀錄, 其中一則是
訪問前越共特工 Truong “Mearly”. Mearly自己就說過 ”我們訓練小孩丟手榴彈, 除
了製造恐怖, 另一個目的就是讓美軍士兵朝他們開槍, 這能讓美國人覺得很羞愧, 就會開
始責怪自己, 並指責自己的士兵是戰犯.” 這方法的確有效, 最終一個疲憊的大國終於決
定帶著恐懼和沮喪, 從這個漫長的惡夢中撤離.
無所遁逃的戰爭
John Keegan在他那部”作戰的面貌”中, 從過往數百年來到現代戰爭中得到一個結論:
戰爭的持續時間和深度隨著歷史演進而增加. 在中世紀到15-16世紀, 戰爭往往只持續數
小時, 戰場深度也不過就那幾百碼; 17世紀以降到拿破崙戰爭, 雖然戰爭規模大幅擴大,
戰場深度也增加不少, 但依然有明確的前後方之別; 但到現代戰爭, 戰場的危險區域延長
至後方好幾哩深, 戰事也持續數月以上, 甚至與下一場戰事重疊, 形成經年累月, 無休無
止的戰爭. 這種沒得讓士兵休息的狀態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兩次大戰期間, 參戰國是
用輪調讓士兵得以休息, 而到了越戰, 則根本沒有真正的後方. 這種無休止處於前線的壓
力也造成後續潛在的, 嚴重的心理傷害.
孤獨的戰爭
在以往的戰爭中, 美軍士兵多半是一起受訓, 一同赴戰場, 關係密切的同袍, 共同體驗第
一次戰鬥經驗(如果不算後來的惡名昭彰的補充兵制度的話). 在二次大戰時, 美軍只知道
無論如何這是一場必須戰勝的戰爭, 或起碼等到他因參與作戰任務累積的”戰分”到一定
程度才能離開戰場. 無論如何, 對士兵來說, 戰爭會在哪一天結束, 既不確定又模糊.
但越戰則和之前或之後都不同. 除了少數例外如長期的志願役和職業軍人或特種部隊外,
越戰時多數的陸軍都是12個月的補充兵, 海陸則是13個月. 所有人都知道, 除了精神受創
或戰鬥中負傷, 那只要一年就可以離開這個地獄, 在這種情境下, 許多士兵就以漠然的心
態度過這一年. 因此同袍間的緊密關係也不可能像之前的戰爭一樣, 加上大量使用藥物,
必須盡量在前線附近隨時準備作戰的心理, 造成在越戰當下的精神傷員居然為有史以來最
低. 但實際上, 許多戰鬥員只是藉由逃避與強忍自己的痛苦經驗, 用數饅頭的方式告訴自
己快離開了. 這種輪駐制度在短期間內能讓戰地當下的精神傷員比例大幅降低, 軍方的精
神科醫生一度也以為自己終於戰勝了戰場精神創傷這個古老問題, 但那是以另一種更慘痛
的代價換來的, 而美國人很快也就體會到了.
二戰士兵進入部隊後就要全程參戰, 就算是補充兵, 也知道自己要到戰爭結束後才會離開
單位, 因此他們都會盡力建立自己和部隊的關係. 二戰的老兵多半都能發展出非常成熟,
毫無保留的關係, 而大部分甚至畢生都會和當年的同袍保持聯繫.
但越戰時期, 大部分士兵不是和同梯一起下同一個單位, _而是像當年二戰的補充兵一樣
孤身一人被丟到單位. 雖然這些菜鳥不用幾個月就能熟悉戰場, 也會多幾個朋友, 但不用
太久, 他的朋友就會戰死, 負傷或時間到了離開, 而他也很清楚自己也只是在數饅頭. 部
隊的士氣和向心力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除了菁英部隊外, 其他單位的士兵不過就是一群來
來去去, 自己也等著離開的臨時公務員. 同袍間形成神聖的緊密連結的過程 , 往往是士
兵作戰時能各盡其責的最重要因素, 也是在過往戰爭中維繫美軍士氣的基礎, 到了越戰卻
相對弱化不少.
第一次藥物戰爭
士兵得以延緩心理創傷出現, 除了輪調政策外, 另一個搭配的因素為當時新出現的一種強
效藥物. 在越戰之前, 士兵麻痺自己的手段是酗酒, 越戰當然也不例外, 但越戰是第一個
為了強化士兵作戰能力而大量使用現代藥物的戰爭. 鎮定劑與硫代二苯胺
(phenothiazines)等藥物被大量使用, 出現精神創傷的士兵會送到戰區附近的照護所, 並
開始服藥. 這種方法一度被吹捧為降低精神傷員後撤比例的主要因素. 同樣地, 士兵為了
解決壓力, 也自行開處方- 吸食大麻, 鴉片及海洛因. 這些藥物短期內- 至少在越戰初期
是非常有效的, 但假如士兵在沒有消除壓力因子的情況下服藥, 那藥物就會抑制或取代原
本能產生效果的心理機制. 最終, 這些藥物只是讓老兵更壓抑自己的痛苦, 而延後到他們
回國後才發作, 最糟的情形是- 這些藥物治療反而讓創傷更強烈.
未完全潔淨的越南戰爭
安排作戰部隊以完整編制跋涉返鄉或坐船回港, 士兵在這漫長旅途中得以享受一段冷靜期
, 是一種傳統的治療方式, 但越戰美軍與此無緣. 軍事心理學家Arthur Hadley曾在二戰
期間擔任心戰指揮官, 之後對主要的戰士射會進行研究. 他的結論是, 所有的戰士社會,
部落或國家, 都會對返鄉士兵進行某種淨化儀式. Richard Gabriel也了解這種儀式的重
要性- 社會向來知道戰爭會改變人, 原始社會經常要求返鄉士兵接受淨化儀式洗禮後, 才
能重新加入原來的社會. 這種儀式可以形成一種減壓機制, 消除士兵的罪惡感, 告知士兵
自己的行為是必要的, 受他保護的群體也會感激他, 最重要的- 群體內心智健全的正常人
也歡迎他.
現代軍隊也有類似的淨化機制. 二戰返鄉士兵經常在運兵船上共處很長一段時間. 他們在
船上互吐苦水, 惋惜戰死的戰友, 而等到他們踏上故土時, 都是熱情, 友善的民眾舉著旗
幟高呼口號, 帶著景仰的眼光歡迎他們. 他們的妻子和父母, 子女都為自己的丈夫和兒子
, 父親參與了這場捍衛自由世界的聖戰而感到無比驕傲, 他們在社區間獲得廣泛的敬重.
這些機制如同古代的淨化儀式, 目的都是潔淨返鄉士兵.
但在越南, 老兵沒有這種在船上和同袍推心置腹一同療傷的機會. 他們多半是形單影隻地
坐著飛機回到美國, 下飛機後沒有人歡迎他們(後期愈是如此). 沒有人告訴他們: 你幹的
事是對的, 你是正常的. 在這種情形下, 老兵們也只好把自己內心深處的罪惡和愧疚都隱
藏起來.
越戰結束後, 許多國家學習到美國得到的教訓. 福克蘭戰爭結束後, 英國捨棄空運作戰部
隊回國的方式, 改以海軍運兵船載運地面部隊回國. 這讓他們度過一段沉悶, 但能集體療
傷的穿越南大西洋之旅. 1982年以色列在入侵黎巴嫩行動後也採取類似作法, 讓士兵以所
屬部隊為單位進行聚會, 讓這些在戰場上一同出生入死數月的同袍們一起宣洩情緒, 對參
與的行動提出疑問和批評. 美軍在之後的格拉那達, 巴拿馬, 阿富汗和第一次伊拉克戰爭
, 也都是以完整編制離開戰場, 目的是讓脫離戰爭的部隊繼續保持穩定的軍心和士氣, 對
士兵的心理健康而言, 這也是必要的步驟.
失敗的越戰
即使越戰老兵想要認為這場戰爭是正義的, 自己的行動也是必要的, 但1975年西貢淪陷卻
讓這樣的信念
崩盤. 越戰老兵不似一戰老兵可以去法蘭德斯憑弔戰友; 也不像二戰老兵可
以去諾曼第海灘緬懷當年英烈的歲月; 他們也無法像韓戰老兵那樣, 可以到仁川紀念登陸
戰. 參與其他戰爭的美軍士兵都可以到那些國家, 去沐浴在當地居民的感激和榮光下, 但
越戰老兵, 通通沒有. 他們只知道一件事, 就是他們戰敗了, 同盟國覆滅了. 也許等到蘇
聯垮台, 冷戰結束後, 我們可以說在越南並沒有戰敗, 只是一場戰事的失利, 我們只是一
時失利, 但最終還是打贏了戰爭- 但對越戰老兵而言, 這個”勝利”也晚了10多年, 而他
們連起碼的安慰都得不到.
不受歡迎的老兵
對老兵來說, 最重要的兩種公開表揚, 肯定的方式是遊行與紀念碑. 前者是歡迎返鄉士兵
, 後者是紀念戰死的同袍. 但越戰老兵只不過依照指示和命令行動, 卻沒有遊行歡迎, 也
沒有紀念碑. 相反地, 他們感受到廣泛的敵意, 讓他們恥於穿軍服, 連帶對自己在越南的
行動也產生了質疑. 更不用說那個遲到21年的越戰退伍軍人紀念碑. 建造過程充滿屈辱和
誤解. 那個紀念碑的原始設計並沒有納入傳統必備的國旗和雕像, 只是個刻滿死者名子,
代表恥辱的黑色傷口. 最後老兵團體得靠抗爭才爭取到國旗的擺放. 20年後, 數以千計的
老兵才能在紀念碑的旁哭泣, 而絕大多數美國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苦難. 即使如此,
依然有眾多的老兵寧願繼續把苦痛壓在深處, 拒絕走出傷痛, 而逼他們這麼做的社會也沒
有權力要求他們走出來.
孤獨的老兵
美軍在越戰的經驗和先前所有戰爭都不同. 一班來說, 美軍士兵只要一結束輪駐, 就切斷
與部隊和同袍的聯繫. 幾乎沒有退伍的越戰老兵會寫信給還在部隊的同袍. 戰後十多年來
, 也很少有兩名以上的同袍聚會的情形- 這與光榮的二戰老兵形成鮮明的對照. 在事後的
研究顯示, 許多老兵覺得自己拋棄了同袍, 讓戰友繼續在越南戰場上受苦, 這種強烈的內
疚感, 使得他們多數時候根本不想知道被他們拋棄的戰友的下落. 這些老兵要到越戰結束
20多年後, 才能克服這種情緒, 開始組織各式各樣越戰老兵聯盟. 對越戰老兵而言, 戰後
歲月不僅漫長, _且更加寂寞.
被羞辱的老兵
對老兵來說, 比遊行和紀念碑更重要的, 是日常生活受到的態度. 社會大眾的支持是老兵
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 而英國社會在兩次大戰後對老兵並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 導致他們
不少人出現心理問題. 如果連英國的學者自己都能察覺到這現象, 那身處更不友善環境的
越戰老兵, 豈不是更加惡化?
越戰初期美國社會大體上還是支持這場戰爭, 但隨著反戰風潮日益高漲, 這場戰爭的正當
性也愈來愈受質疑. 許多老兵在下飛機後, 等待的不是鮮花和遊行也就罷了, 而是嬉皮等
美國爵卿的羞辱和痛罵. 他們被指責為嬰兒殺手, 殺人犯, 連演藝圈名人如珍芳達這個碧
池也在電視上大加痛罵這場戰爭”簡直不公義到極點”(難道放手讓共產勢力赤化越南就
是公義的表現? 幹). 沒人對這些老兵說他們打了一場漂亮的仗, 也沒人會安慰他只不過
是盡了國家和社會賦予的責任, 到最後這些飽經羞辱的老兵甚至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對的
, 到最後連自己的精神狀態都開始懷疑. 到最後, Richard Gabriel估計有整整50萬名到
150萬名不等的老兵都出現程度不一的精神衰弱現象.
士兵感到孤單時, 精神傷員就會大量增加. 國內逐漸增長的反戰情緒, 也造成這些遠離家
園的士兵心理上更加孤單. 包含Gabriel在內的眾多研究者都指出, 士兵出現孤單感的徵
兆之一是寄送到戰場的絕交信開始增加, 伴隨美國國內一場又一場的反正遊行, 士兵女友
, 未婚妻甚至妻子拋棄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 對家園的親友是士兵最大的感情寄託, 越戰
初期因精神創傷而後送的比例只有6%, 到1971年, 這數字增長為50%
但對老兵最嚴重的侮辱要到他們返鄉後才會發生. 越戰老兵經常受到肢體和言語攻擊, 甚
至在機場遭人吐口水. 許多美國人不相信- 或說不願相信真有這種事, 但許多老兵後來都
指證歷歷, 把自己的經驗出書. 打仗打了好幾個月的士兵遭到這種待遇卻很少發生衝突,
這顯示他們的精神狀態. 他們許多人因連日跋涉而疲憊不堪, 而又還沒辦法從在異國作戰
的文化震撼中恢復過來, 也奉命不准做出有辱部隊的情事, 又擔心誤了班機. 反戰人士早
已從經驗中知道返鄉士兵的弱點, 與世隔絕又孤單的老兵就常在這種情形下被反戰爵卿纏
上並羞辱一番. 這是最差勁的待遇, 而最好的待遇- 也就只是漠不關心. 某個層面來說,
每個心理健全的人只要曾經執行過殺人任務, 多少都會認為自己是錯的, 因此他們必須花
上好一些日子去合理化和接受這種行為. 但許多越戰老兵從未對人提起過這些經歷. 他們
受到社會的屈辱和否定, 默默地, 潛意識地也認為自己受到懲罰是罪有應得, 精神創傷也
就更擴大, 成為自己最深的恐懼和內疚.
反戰人士用盡各種手段, 只有一個目的: 否定中華民國(大誤)…我是說讓這場戰爭達不到
效果. 其中一個方法是篡奪傳統的戰爭象徵並據為己有, 像是把象徵勝利的V手勢說成反
戰手勢; 在戰亡將士紀念日開大燈(傳統上為表達悼念), 表達為要求政府結束戰爭; 將舊
軍服當成反戰服飾, 而非服役的驕傲象徵; 歡迎返鄉的遊行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讓返鄉
士兵上台講述自己的戰場經驗, 並引導到反戰的方向.
一隻飽受同胞攻擊的作戰部隊, 承受這麼多的苦難不僅在美國歷史上沒有前例, 恐怕在西
方文明史上也是第一次. (在偉大的中國也有, 顆顆)
作者: apple30 (guiguigk)   2017-11-17 23:15:00
國軍的問題是因為有人抹黑嗎?大家都當過兵,誰都知道問題在哪?
作者: roy0204758 ( )   2017-11-17 18:22:00
其實我內文的最後兩段主要是在講留在大陸的國軍下場國軍內部目前當然有一狗票問題 但不在我討論的重點上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17 18:16:00
有強者能分析國軍跟日本自衛隊的組織、運作、經費、軍工業的比較嗎?
作者: wmke (肥宅會飛嗎)   2017-11-17 16:56:00
不正視國軍內部的問題,只想怪輿論不支持軍隊,難怪要完蛋台灣有將近一半的人當過兵,說國軍大眾印象差的原因是覺青抹黑是要笑死人XDDD
作者: nickro1990   2017-11-16 03:13:00
推,好慘
作者: jiayuan (jiayuan)   2017-11-16 05:32:00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7-11-16 06:22:00
這倒是讓我第一次對那些美國爵卿起了些厭惡
作者: sf073271659 (呆頭堯)   2017-11-16 06:36:00
作者: st943617 (電子花車)   2017-11-16 08:19:00
比對一下台灣覺青 一切都一目了然惹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7-11-16 08:21:00
受同胞攻擊的作戰部隊..在中國也有... <- 啥?
作者: zaknafein987 (蒼)   2017-11-16 08:30:00
作者: dodoyo0216 (廢物叔)   2017-11-16 09:26:00
攻擊敵國平民與屠殺本國民眾水準差很多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16 09:39:00
起碼在美國不會被國高中生拖出去打
作者: ab4daa (nooooooooooooooooooo)   2017-11-16 09:40:00
相對美國人罵兵是嬰兒殺手 越南人訓練小孩就沒被罵嗎
作者: trumpete (流浪)   2017-11-16 10:20:00
藍波 第一集 拍得真的很好!!
作者: t2e0r4y6 (阿哀喔哀)   2017-11-16 10:27:00
發動戰爭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劊子手、嬰兒殺手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11-16 10:38:00
因為是抗暴爭自主的戰爭嘛(攤手)但說老實的 很多反抗巨大權力對象的團體 假如沒因高壓潰散 最後往往發展到內部嚴酷洗清異議份子的高壓獨裁狀態 為了對抗高壓獨裁一言堂 到了最後為了維持自身團結自己變得更加高壓獨裁一言堂 對人類的組織能力與追求人類價值都是莫大諷刺最後個人直言 一個不允許異議(反戰 人權 etc)的社會才恐怖 真正噁心的是那些政客 送自家子弟上戰場又漠視士兵不得不打平民 然後為了維護自身支持度坐視反戰派與軍人起衝突 甚至霸凌軍人都能漠視不理 掘盡社會議題與支持與獻金 已經沒用了汙了手的退伍軍人當消耗品拋棄自己雙手乾淨享盡好處還當好人 這才是真正天殺的傢伙們
作者: st943617 (電子花車)   2017-11-16 11:42:00
所以結論還是 民主的弱智選出來的人
作者: MnWolf (廚餘製造者)   2017-11-16 12:50:00
本島的退伍老榮民之前還有被羞辱的不是嗎?一些偏頗的抹黑跟諷刺不就米國爵卿的翻版
作者: assasin92 (←我 不 帥!)   2017-11-16 13:10:00
話說回來 阿富汗戰爭後的蘇聯士兵應該比美軍更慘.....
作者: Kowdan (尻蛋)   2017-11-16 13:16:00
作者: wistful96 (wistful96)   2017-11-16 13:19:00
台灣正把上面上述錯的方式全部做一次,下次戰爭只會很慘
作者: roy0204758 ( )   2017-11-16 13:22:00
最該死的就是不該採用輪調制度 應該像韓戰那樣 但可惜的是政客為了選票不敢得罪選民 軍方也只好讓他們惡搞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17-11-16 16:12:00
台灣兵役有點這個補充兵味道 一直來去....
作者: vwpassat   2017-11-16 16:21:00
韓戰、越戰,只是美國浩呆杜魯門拋棄國民政府,不願出兵消滅支那布爾什維克叛軍,而讓美國必須吞下的苦果,冷戰、古巴飛彈危機一直到共產中國跟美國競爭,都算是杜魯門惹的禍。
作者: Victory2 (Victory2)   2017-11-16 16:29:00
推!
作者: roy0204758 ( )   2017-11-16 17:39:00
問題是戰後美國社會壓根就不想再打仗了 同時老蔣支持杜威也讓杜魯門非常之不爽 而當年美國左派影響力很大總之杜魯門和後來整整幾十年的美國人 都要為了背離我國而嘗到苦果 這也是當年他們沒想到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11-16 20:40:00
這篇看了滿感傷的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7-11-16 21:16:00
越戰的問題之一是徵兵制台灣也很多人當過兵都退伍後不算榮民台灣的退伍軍人問題還包含志願役與義務役階級鬥爭性質在內也應該意識到為什麼有些當過兵退伍的人會反軍隊?
作者: blakespring ( ‵▽′)╮☆(__ __||)   2017-11-16 23:12:00
台灣的問題跟本文是兩回事吧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7-11-17 00:03:00
作者: st943617 (電子花車)   2017-11-17 08:12:00
有沒有關聯很難說 但是看完這篇文章 台灣就是在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遲早完蛋
作者: wmke (肥宅會飛嗎)   2017-11-18 14:35:00
我是針對推文回的 有點歪串對原PO實在不太好意思
作者: a420360 (嶺月)   2017-11-19 12:11:00
這篇真的怪感傷的
作者: li04 (li04)   2017-11-19 13:43:00
很多人老是認為大陸會丟是因為美國拋棄,但又認為能守住台灣跟美國一點關係都沒有,總是很肯定在大陸時美國一定會被用在前線不會挪用,在台灣時的美援卻又認為是微不足道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7-11-21 22:10:00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25 12:12:00
你搞錯了,是韓戰才讓美國發現自己不援助國府,中國赤化後東亞、東南亞,都可能成為共產國際,對美國的威脅,與為此付出的資源、人命,讓他們才知道自己犯下多大的決策錯誤(以為阿共會不鳥蘇聯,是可以合作的對象),才開始補洞,援助台灣的反共力量沒有國府,光27部隊就有很大機會赤化台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