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HAHUNG (炸鳳尾蝦的醬汁)》之銘言:
: 借標題發問個弱弱的問題
: 為何中國的城市防禦不設計成外圍城牆、城市中心為城堡的「回」字構造
: 只有城牆一層縱深,被攻破之後就城破人亡
: 如果在城市的政軍中心建立城堡,就算城牆被攻破。地方太守和守方殘餘兵力
: 還能退入城堡內,在戰略意義上依舊能牽制攻擊部隊並爭取援軍到來時間
: 或是被圍城而糧盡,可以放生居民出城求生,留下守軍+官員守城堡
: 而且城堡相對城牆更加不利於強攻
: 戰術上可以從城堡出擊/騷擾,和攻擊方在城市內打巷戰
: 或反過來焚城等等 減少圍城部隊的物資士氣
: 如果援軍到來,還能對攻擊方形成反包圍
: 為何歷史上很少這樣的設計呢?還是其實有其他種類的防禦縱深?
因為軍事和經濟的差異...
歐洲的城堡都是軍事需求為開始,
為了控制一個區域,軍隊大多會駐紮在當地的山頭,
除了增加視野,也可以利用山頭的地利增加防禦優勢,
當然,一堆兵沒事幹就會叫他們出公差,
砍砍樹做房子,順便做些木柵欄和一些防禦工事...
這時候就可以看到一個基本的軍事要塞成型...
如果還有閒錢,就會改成石造建築,就是成為堡壘。
然而會花大錢搞石造城堡,就表示住在裡面的人是個有頭有臉的傢伙,
這會產生一股黑洞效應,該區域的政治、經濟都會往那城堡聚集,
然後形成新的城鎮...
但是中國的『城』卻不一樣,
漢朝(應該說漢武帝)開始中央集權政治之後,
就不會出現地方諸侯挾兵自重盤據山頭為王的現象
(好吧...三國時代這情況曾經出現過)
所以『城』的出現往往都是以經濟為起始,
大多是交通要道、市場聚集地,
在中國歷史上,這些城鎮是最主要的稅收來源,
為了保護城鎮,所以開始築牆...
也因為如此,並沒有空間讓你建築城堡,
上面的也不准你建這種挑戰權威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