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omic ((Nomis))》之銘言:
: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8/04/blog-post_9.html
補充一些數字和敘述。
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時(1853年),鄂圖曼陸軍名義上有48萬人,其中正規軍有12萬餘人,而
最精銳的十二個步兵營已裝備了米尼步槍──俄軍連一挺也無。克里米亞戰爭的焦點雖然
是英法聯軍包圍塞瓦斯托波爾,土軍在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算很差,甚至曾數次擊敗過俄軍
,此時還在維持江南大營的清軍完全沒有可比性。
到了再次開戰的時候(1877年),土軍的兩萬名軍官中仍僅1600名軍校生,被視為嚴重弱點
,但是考慮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成立僅三年、畢業生不過數百,清帝國的天津武備學堂則
根本還未成立,鄂圖曼的軍事現代化顯然有一定的成效。事實上,土軍的敗北雖然揭露出
鄂圖曼軍事體系的諸多缺陷,卻更應歸因於俄國積極整頓軍備的成果,不少學者都認為俄
軍在這場衝突中有著相對完善的後勤與戰略體制。
Nomic大引用Ian Drury的數字,稱俄軍在第四次普列夫那戰役時有12萬人,土軍投降時則
有四萬三千人。不過按照Mesut Uyar和Edward J. Erickson合著的鄂圖曼軍事史,俄軍在
此戰前夕其實是集結了超過二十萬人,而包圍圈中的土軍雖然確實達到四萬餘人,戰鬥人
員已經僅約三萬人,其他都是非戰鬥人員。
總而言之,如Nomic大所描述的,土軍戰力之強,清日兩國在1870年代難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