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簡單討論一下自己近期閱讀的一些心得,除了三十年戰爭期間各陣營部隊的特色、
素質與作戰情況下,也兼談一些相關的主題。
十七世紀初的歐洲軍事背景
一般討論三十年戰爭時,都會提及初期參戰將領的早先歷練,尤其是土耳其長戰和八十年
戰爭。這兩場戰爭的結束或暫停,都發生在三十年戰爭爆發的約十年前,因而許多中生代
軍官都能把先前作戰的經驗運用於下一輪戰事之中。
皇家陸軍在戰爭爆發時的主帥比誇伯爵,曾任西班牙陸軍法蘭德斯軍團的炮兵中將,於十
二年休戰期間轉而受雇於皇帝;巴伐利亞陸軍的主帥蒂利伯爵,早年亦服役於法蘭德斯軍
團。英國的許多軍官,則曾服役於荷蘭陸軍之中。莫里斯親王與斯皮諾拉這對宿敵,也於
十二年休戰結束後再次碰頭。
土耳其長戰的軍事歷練,主要出現於中歐地區的將領身上。蒂利伯爵在長戰中成名;波西
米亞政府在三十年戰爭初期的主將,圖爾恩伯爵、霍恩洛厄伯爵、曼斯菲爾德、石里克伯
爵,全都打過長戰;皇家陸軍的丹皮爾伯爵、列支敦斯登親王、蒂芬巴赫,乃至於最知名
的華倫斯坦,也都是打過長戰的老兵。
其他的戰爭亦多有影響,包含法國宗教戰爭和更次級的科隆戰爭、斯特拉斯堡主教戰爭以
及于利希繼承戰爭等等。新教聯盟的主帥安哈特貝恩堡親王,以及波西米亞的霍恩洛厄伯
爵,早年曾服役於亨利四世麾下;亞歷山大˙萊斯利和約翰˙班納等瑞典軍的英雄,早在
古斯塔夫繼位時就已經開始服役,與俄軍、波蘭軍交鋒。
附帶一提,如果對年份有點敏銳,應該就能察覺到明朝也同樣是在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舉兵
時,徵調了不少三大征時期的老將,比如說劉綎和李如柏。
八十年戰爭與長戰的軍事概況
要理解三十年戰爭的背景,可以從幾個案例理解一些概況。皇家陸軍主帥比誇伯爵在法蘭
德斯軍團的期間,參加過1600年的紐波特戰役和1604年前後的奧斯滕德攻城戰,頗有戰功
,這兩場戰役恰巧是十二年休戰前最知名的作戰。
紐波特戰役中,交戰雙方分別有一萬兩千人與九千人,十四門炮對九門炮。戰鬥中,荷蘭
軍的新式步兵戰陣幾遭擊潰,然而騎兵的優勢使其終能取勝。這只是一場中等規模的野戰
,雙方部署的火炮不算多,不過參戰步兵的素質則冠居全歐。
奧斯滕德攻防戰是1600年代全歐矚目的焦點戰場,西班牙軍重重包圍該城數年,最後終於
以猛烈火力和蜿蜒的平行戰壕,迫使守軍投降。西班牙軍此役部署的重炮在五十門以上,
為當時西歐罕有的大陣仗。
在遙遠的匈牙利戰場,神聖羅馬帝國陸軍的戰力亦顯雄勁。皇家陸軍在1596年部署44門重
炮和一百零六門野戰炮防禦維也納,野戰軍則裝備了至少一百一十七門火炮──31門重炮
和86門輕炮。兩年後,天主教聯軍進攻布達時,部署了十五門臼炮、五十九門重炮和六十
七門野戰炮。1596年和1598年的基督教攻勢都不幸遭遇挫敗,但是每年都出動四、五十門
重炮向布達佩斯地區進攻,即便是鄂圖曼帝國也在1602到1604年間陷入苦戰。
作為對比,明朝在1592年出兵朝鮮時,宋應昌下令運輸八十門大將軍炮入朝,可惜因為路
途遙遠艱難,大部分都沒趕上平壤之戰。從這個數量來看,明朝能集結於單一戰區的野戰
炮數量其實並不算少,儘管並無真正的重炮。1615年大坂冬之陣時,德川軍號稱部署三百
門火炮,不過大部分都是後膛炮、輕火炮或大型槍枝,只有約十門購自歐洲人的火炮,以
及另外少數幾門自行生產的火炮較為重型。
註:關於騎兵或機動性等議題,暫且留待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