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明朝萬曆為何沒有援救琉球?

作者: Fed (讓青天白日普照大地)   2018-07-17 21:46:12
錢紋戍山~
在討論萬曆援朝/壬辰倭亂/文祿慶長之役時,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
萬曆年間 一石米大約銀6錢,十兩金=100兩銀=166.67石大米
明石約59.2公斤
豐臣年間 一個十兩金大判=40~50石大米
日石約30公斤
也就是大明的金銀價值居然是日本的7倍左右!
其背景是從1560年到1600年日本的白銀年產量平均為200噸
金產量也高達0.8噸~1.2噸。
在當時日本是金銀大國,其影響就是追求金銀的軍火商或工匠,
更有意願與日本做生意。
影響所及,日本戰力的確不可輕忽。
甚至日後 國姓爺能憑幾個孤島對抗清軍,也賴其透過與東南亞和日本的貿易
獲取大量金銀,並因此得以自歐洲各國商人處大力購買火炮槍械不無關係
====
明清相同犯的錯誤就是以海禁來維持穩定。如果全面開放
反而是倭寇、明鄭的貨物不再奇貨可居,無法換到大量金銀
同時金銀的流入,會讓明清政府的採購案更吸引各方奸商與能人。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8-07-17 22:01:00
明石約59.2公斤,宅在家修船缺乏運動所以有點月巴(錯棚)
作者: atpx (秋雨的心情)   2018-07-17 23:50:00
茶葉跟絲綢就夠好賺了吧
作者: kpier2 (條漢子)   2018-07-18 01:33:00
現實告訴我們,真金白銀太過傾斜集中早晚出事...而明清的商貿在明星商品加持下幾乎造成金銀的流入>>>>>>出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8 08:34:00
問題在於天朝沒有想要採購什麼洋物天朝上邦無所不有,外夷來華搶購但天朝只需其金銀,無需其器械巧技。
作者: Oswyn (Oswyn)   2018-07-18 09:09:00
朝廷不想要不代表老百姓不想要,但過於限制通商或鎖國最後都導致貿易不平衡與科技落後,中國與日本最後都嘗到苦果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8 09:44:00
即使被強制開國後,百姓也不愛洋產品百姓只要外來的金銀。貿易失衡與科技落後不易改變其實是需要政權去推動洋務改革即使是從皇帝皇族開始帶風向愛洋玩意也是有也有效果。當初明末沒海禁,就已經失衡嚴重船開進港幾乎都是空的,只載白銀來因為市場不想要其他東西明朝中期以後白銀瘋狂流入因為銀是中原民間長期唯一想要的商品
作者: Oswyn (Oswyn)   2018-07-18 10:14:00
明末還是有海禁,隆慶開關只是開放單一港口通商並沒有全面通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8 10:17:00
結果是一樣市場供需決定貿易品項外來的明星商品是白銀。同時具有商品與貨幣特性
作者: wuchianlin (chianlin)   2018-07-18 23:00:00
中國如果開放貿易的話可以傾銷物品給日本,平衡金銀匯率的問題。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8-07-19 02:07:00
這恐怕有另一個困難點... 當年日本最想要的商品是銅錢白銀換銅錢這樣嚕過來嚕過去其實也就是繞了一圈而已大明和日本之間再怎麼貿易通暢也很難有什麼積極的效果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07-19 02:29:00
日本也有銅礦,其實可以刻意用銅換銅幣的政策,不過這是後見之明,要明朝也知道日本有此豐富資源,日本也想到這樣有如委託明朝鑄幣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8-07-19 02:38:00
印象中日本自己的鑄幣技術是真的沒怎麼發展過...當年所謂銀兩也只是蓋上官印模具 重量都不固定的兌換銅錢的時候還要先秤過 所謂"銀座"就這麼來的要他們直接自鑄銅錢本來就有困難 或說成本不合啦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7-19 07:30:00
有銅礦和有銅錢是兩碼子事;古中國銅錢外流主因之一在於鑄幣技術高於周邊國家,使其銅幣"信用可靠"。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9 08:23:00
那是古時,明朝自己都放棄貨幣自主,改用外來白銀只靠銅幣在後來也無法支撐龐大經濟體。所以局部搞鐵幣,鐵笨重導致紙幣,紙又亂印明鈔很快信用破產,民間寧可要白銀銀原本是保值商品,最後官方放棄對抗市場力量打不贏禁不了就加入它,讓白銀貨幣化銀兩雖蓋官印,但長期商品與貨幣定位模糊。導致銀銅雙軌失敗。銀的商品特性導致市場缺銀時,更要囤銀等漲價市場不缺銀時,也可囤銀商品以保值。即使加收日銀,其貨幣體制太原始太鳥,沒解決問題銀貴不是缺銀,而是被權貴大量窖藏保值了明朝官方已放棄對抗市場力量,放棄鑄幣權。代價很大,等真正缺錢時也失去動員資源的能力缺餉的維穩力量,反而變成起義力量之一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   2018-07-22 01:23:00
我是完全不能理解,明朝到那時候既然已經是以徵收白銀為納稅貨幣.為何不拿徵收來的稅銀鑄造銀元?這樣就能夠在銀元成色上動手腳增加政府的貨幣收入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8-07-22 09:11:00
我只能說樓上對於貴金屬貨幣有很大的誤解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22 12:55:00
不同質量,自然有不同價值。銀是商品也是貨幣民初兩元並行,自然產生大宗交易時各劣質銀幣折讓為兩鑄幣也有額外損耗。價值卻無增加,只是標準化尤其銀的來源極端依賴外來輸入,即使有官幣那也只佔民間財富流通儲存方式的零頭無法禁止洋銀使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