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爆發後,英軍從全球抽調增援部隊前往歐陸,從開戰時英倫三島計畫編成的六個步兵
師又五個騎兵旅迅速提高。到了1915年一月,英軍的所有常備步兵番號都已經捲入西線─
─除了第二十九師被派去打加里波利──因此準備將地方部隊投入歐陸,新編部隊也正在
緊鑼密鼓的組織與整訓。
英軍在1907年進行戰略改革時,將遠征軍規畫為一個組織相當扁平的架構,遠征軍指揮部
直轄各師,後於1909年籌建兩個「軍團指揮部」,兩個軍團各轄三個步兵師,騎兵則由遠
征軍統帥部直轄。正式參戰後,為了與法軍有效協同,兩個軍團指揮部都被降級為軍部,
並且第四與第六步兵師第一時間被留用本土,並沒有編入第一、二軍,導致兩個軍各轄兩
個步兵師。
當英軍的後續增援陸續抵達歐陸後──第四、六師都在九月前到達──英軍並未將第一、
二軍補回三個師,而是建立第三軍。英軍因此變成每個軍轄兩個步兵師的架構,直到1914
年年底都是如此。1914年年底,英軍重新編組兩個軍團指揮部,此時分別轄三個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英軍於一戰初期的步兵師編制是三旅十二營。
到了1915年年初,英國遠征軍共轄六個軍,後續應如何把增援部隊編入戰鬥序列成為英軍
高層關注的議題。由於英軍嚴重缺乏受過充分訓練的參謀軍官,英軍希望能夠不增加軍指
揮部,而是擴充每個軍的規模。
遠征軍總司令約翰˙弗蘭奇在1915年一月四日提出的方案,是把地方部隊構成的步兵師解
散,而使既有的六個軍分別增加十四個步兵營和九個炮兵連。
按照此方案,每個軍仍轄兩個步兵師。在步兵師之下,既有的三個步兵旅分別增添一個營
,再另外編入一個四營制旅,共計為四旅十九營,師炮旅仍為五十四門野炮、十八門榴彈
炮,軍部則直轄一個步兵營和一個轄五十四門野炮的軍炮旅。
由於上述方案形同全面改組既有的軍、師編制架構,戰術與後勤規範要全面改寫,對於英
軍的參謀體系負擔極大,對於緩解指參壓力沒有幫助,因此沒有得到實施。
英軍實際採納的編制是在每個軍底下分別編入一個地方步兵師,三個師都為三旅十二營。
新編入的地方步兵師,師炮兵僅為四十八門野炮、十二門榴彈炮,且使用的裝備較為老舊
,等到國內軍火生產提高後再換裝。
雖然沒有擴充既有步兵師的規模,英軍在六個地方步兵師積極整訓的同時,也沒有浪費其
他多餘的地方步兵營,而是以一個旅配屬兩個營的方式,給關鍵地段上的步兵師暫時的加
強。
==
四個旅共十九個步兵營的步兵師,聽起來蠻有趣,也蠻畸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