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對於兵力數字有很大的誤區
基本上兵力數字是沒意義的東西
百萬明軍打不過兩萬八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 能出現在戰場的兵力才是兵力
更細部的分 軍隊分兩大類
一種是不能動的軍隊 一種是可以動的軍隊
守備隊這種當地駐紮的軍隊 基本上除非是重要中的重要前線
否則是不會使用其他地區的人力來擔任的
因為成本問題 還有軍眷的問題
這也造成了通常這種軍隊是屬於地方保安性質
要讓這種軍隊出兵移動~~過去的慣例就是開拔費要給到夠
而通常可以做為真實軍力的是機動兵力 也就是可以受命於中央直接命令的軍隊
這種軍隊往往是享有最高待遇跟裝備 也具備最高的戰鬥力
在甲午戰爭中 清帝國的機動兵力已經在開始的幾場陸戰打光了
剩下可以動用的只有命令周邊的地區徵調前面所說的守備隊來應付
事實上戰爭在機動兵力被打光的時候就結束了 清帝國已經沒有繼續打下去的本錢了
日軍只要沿路推進直取北京就行 其他地區的清軍都是動不了的
而且就算清政府錢多把開拔費都丟下去
但是這種守備隊戰鬥力都是爛到家的 丟去戰場都只是砲灰而已
淞滬會戰的時候
桂軍六師" 主力 " 走了數月的時間從廣西走到上海
一日之間三殘三殲 白崇禧悲慟不已
這種軍隊就是標準的守備隊 用來守城守家鄉可以多打上幾天
但是用在主力對決就是標準的砲灰
整個淞滬戰役
這些雜牌守備隊造成的士氣低落打擊跟扯後腿的用處遠大於戰場貢獻
而真正的國軍主戰部隊 三個德械師戰果都遠大於這些雜牌軍的總和
從淞滬來看 如果甲午的時候清帝國堅持打到底
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這些各地弄來的勤王軍會先把北京城給洗劫了
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更大的悲劇
說真的 抗戰的時候這些軍閥願意把自己家底都丟出來
也是很感動的 真心願意抗戰
只不過真的不是人數多就能贏
如果桂軍六師整合一個精銳師 可能發揮的戰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