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光
罰你重新研究一次長平之戰 XD
信息素的東西算是重點都有抓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8Pw_rGwpM
1.
趙軍當然有可能突圍!
但秦軍當時在幹嘛?
秦國得知趙軍主力已被合圍,糧道已絕,秦昭襄王親自趕到河內郡(黃河以北,太行道以
南,故魏韓地,時已屬秦),賜所有郡民爵一級,命郡內十五歲以上男丁悉數出征支援長
平前線,遮絕趙國救兵及糧食。(懶得打字,引用WIKI)
人家秦國知道這仗是國運之戰,動員最大力量就是要打爆趙國
被圍的趙軍還有十萬多,秦軍數量僅是相近而已,沒有輾壓
秦軍除了是靠防守上地理優勢才沒被突圍
最主要也是國君去強制增兵增加後方人數
畢竟防禦除了第一線,後方還要有預備隊
用縱深防禦的方式,層層設防,預防對方單點突破
2.
板友推文說李牧為啥不從北方南下,關鍵時刻一擊肯定會扭轉戰況
這裡要注意,趙括是被圍"46天"以後才死的,不是一個禮拜
這46天中間就是那關鍵的時刻,而趙軍發動的救援部隊明顯不夠
不要說李牧了,傾邯鄲之力動員去打,學秦軍把15歲以上的民眾都徵召
難道不能救出趙括跟他的主力? 甚至有沒可能反過來殲滅秦軍?
我認為關鍵就在於趙國國君上下
他們對
a. 敵國消息跟情報掌握度
b. 長平的即時戰況
c. 自己國內的掌握度
這上面三點,他們都沒秦國那麼好
而從頭的外交戰開始看
趙國上下本身對戰爭的概念就輸給秦國太多了
這場戰爭最後秦勝趙敗,追根溯源在那觀念上的差異
不然趙軍是防禦,秦國是攻擊,照理論上是很難打贏的
3.
大家都很在乎長平之戰的戰果
但其實後面也是很精彩
白起主張當下就要打下邯鄲
但范雎擔心他危害到自己地位,進讒言,所以秦王才罷兵
但事實絕對不是范雎幾句話如此簡單,秦王又不是白痴
a. 秦軍自身打了這麼久,又要應付趙國精兵突圍,也死傷慘重
秦軍殺降本身就是因為他們也養不起降兵
不然秦國已有總體戰概念,他們是很重視土地跟人口的
b. 軍隊要更深入趙國境內,補給問題會更大!
若北方趙軍不顧一切南下把深入趙國的秦軍圍殲
那長平之戰立刻會從慘勝 => 慘敗
c. 秦軍殲滅趙軍除了趙軍本身因素
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外交戰夠成功,但這個外交戰的效果不能長久
白起判斷秦軍可以迅速殲滅趙國,其他國家不會立刻來救趙國
但這邊有個很大的問題:殲滅 =/= 統治
只要戰爭時間稍微拉長,秦軍的風險就會幾何級數升高
也許照白起的策略可以佔領邯鄲,但是
*趙國的王室跟剩餘的有生戰力,有沒可能暫時避戰逃走?
*趙國如果在覆滅當下,不要說什麼防守北方東方了
這些部隊拉回來一些,配上逃走的有生部隊戰力
在秦軍本身也已經無力的情況
要再次殲滅剩下來的部隊,沒那麼簡單
*佔領後秦軍有辦法好好統治該地並獲取資源?
照紀載趙軍十室九空的情況
代表佔領邯鄲並沒有辦法好好的獲取該地的資源(人力,糧食...etc)
所以秦國還是得從本國輸送資源A來把剩下的戰爭打完
那秦國如果有那麼多餘力的話
我覺得他們也不會想在長平之戰打到慘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