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炮學
關於晚明引進西方火炮與堡壘技術的人物和著作,目前已有不少相關研究,然而這些晚明
奉教官員對西方兵學的認知到底達到什麼程度,就是另一個問題。
晚明引進西方火炮技術的書籍,天啟年間寫作者包含《祝融佐理》、《西法神機》和《西
洋火攻神器說》等作品,已知其中的數據大部分一脈相承,主要源自於《實用炮學手冊》
和《炮學指南》兩書。《火攻挈要》年代較晚,且置勿論。
查《實用炮學手冊》原稿,可見書中分為六冊,除了第一冊講古和概論,二、三冊主要探
討鑄造火炮的冶金工藝之外,第四、五冊主要講解炮術和相關攻城技法,第六冊屬於炮兵
運用。查《西法神機》和《西洋火攻神器說》,主要介紹的是鑄炮工藝的部分,並涉及少
量炮術技法,但是對於許多炮兵或攻城相關戰術與器具,包含裝卸火炮的方式,以及炮兵
主官業務的探討,則大多略去而未有詳細提及。
這或許反映了明軍急於鑄炮以便用於防守,但是既然明軍在關外對陣後金時鮮少有攻城的
機會,就不甚講究攻城之法了;另外明軍的西洋大炮不多,又早有火器傳統,可能對於炮
兵運用新知比較沒有迫切渴望。
即便如此,在天啟、崇禎年間明廷數次與澳門當局或天主教修士交流,更曾招募炮手北上
相助,翻譯兵書未得探究的細節,可能已多少曾流入明軍,如黃一農教授就提及曾在登州
監軍的王徵,曾協助耶穌會的鄧玉涵繪製《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裡面就有利用滑輪起吊
重物的原理──不過查閱該書與《實》書對照,《遠》書中的民用機具未必完全符合炮兵
需求。以下茲擷取兩書關於滑輪或其他裝備的插圖作為對比。
《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卷三〉的滑輪:
https://imgur.com/knn6VaA.png
https://imgur.com/TVPtVpH.png
https://imgur.com/kTFEKMc.png
https://imgur.com/eD0NAtj.png
https://imgur.com/DkqySge.png
https://imgur.com/pAYLsTe.png
https://imgur.com/xivnqOY.png
《實用炮學手冊》的測距方法:
https://imgur.com/yZcKA0O.png
https://imgur.com/Kh6inmx.png
https://imgur.com/3icqAds.png
《實用炮學手冊》的浮橋:
https://imgur.com/dDm4vGE.png
https://imgur.com/v9rFzB9.png
《實用炮學手冊》的滑輪與運輸:
https://imgur.com/f4OU08N.png
https://imgur.com/m7vpyL5.png
https://imgur.com/9H8RJ8q.png
https://imgur.com/8ltt6Ab.png
https://imgur.com/7KfzVU7.png
https://imgur.com/PwRKAf0.png
https://imgur.com/xjfMb6X.png
https://imgur.com/PmnaTdn.png
銳角敵台
在歐風城堡的部分,范景文《戰守全書》有引用徐光啟和何良燾的銃台設計解說,但徐光
啟提出的是多層空心炮塔,此為1530年代以前盛行於西歐的設計;何良燾對稜堡的介紹則
只有城牆與敵台的簡介,篇幅著重於內部結構與設施如蓄水池與兵營住屋等,插圖可見近
似於十六世紀中葉歐洲於舊有城牆外增建稜堡強化防禦能力。
徐光啟和何良燾對歐洲堡壘設計的理解仍停留在1530年代的歐洲,徐光啟自稱「僅得百分
之一二,今略參以己意,恐未必盡合本法」,或非謙虛而是事實。
至崇禎年間,韓霖所著《守圉全書》被認為可能是借鑑了1560年代的《論城市設防》一書
描述內容。如果對照兩本書的內容,韓霖除了倡議採納銳角設計來改造馬面敵台,也簡單
提及稜堡上層結構應建成斜面,以及將城壕挖深,泥土向外沿射角堆砌為緩坡等,惟其不
如原書有較多插圖可用於深入理解。
《論城市設防》的其中兩張插圖:
https://i.imgur.com/D0Hu7uM.png
https://imgur.com/d9P6QCK.png
韓霖似已初具1560年代義大利流派的基礎堡壘知識,其造詣高於徐光啟和何良燾。惟《論
》一書畢竟出自時至十七世紀初已經漸顯落伍的義大利流派,尚執著於昂貴的磚石堡壘,
並未多加研討土木外堡。韓霖的認知在戰火連年、軍餉短缺的明末因而仍顯不足。
此外,韓霖著述較簡略,也未涉及部分設計概念如《論》書中的牆壁結構,難以判斷他對
義大利流派堡壘學的理解深入程度。這可能是基於徐光啟、韓霖等人的著述都融入東亞的
傳統建築方式,因而沒有全盤照抄。
星型稜堡出現後,西歐攻守並非獨需武勇先登,而是亟需數理和工程知識,方能組織戰守
,這也導致十六世紀下半葉伊始,歐洲普遍認為將領必須對相關的數理知識有基本理解,
而兵書就成為主要的知識媒介之一,此與晚明武學教材仍是背誦四書五經、《武經七書》
、《百將傳》、《百戰奇略》等無關基層的著作,許多資深將官仍會研究占卜大相逕庭。
註:戚繼光和洪承疇都在著作中探討過占卜方法;當過山西巡撫的呂坤給麾下武官的授課
內容也包含六壬。
明代的數學知識與應用並非全然不存──板上的「安營紮寨」一文便有引述過相關算數題
目,可供參考,另外已知晚明天主教人士也曾引進幾何原本──但是官方的不重視,導致
難以確保多數文臣武官能夠具備充分的數學能力,遑論如歐洲一般以數算來籌畫兵備。遲
至明亡以後,南明對歐洲科技較敏銳的鄭氏集團,都未有積極研習歐式要塞設計,以至於
在熱蘭遮城之戰曾蒙受無謂的損傷。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30.html
至此本文已經簡單介紹了西歐兵書對於練兵、戰陣和城防等主題,接下來會再以年份作為
主軸,討論晚明在不同年份理論上有機會接觸的兵書,其影響潛力為何;而同時期也正在
積極引入兵學的英倫、北歐、俄國等地區,作為對照組又達成了何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