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因為崔浩國史之獄在前,對於北魏初年的記載多有爭議之處,如拓跋珪的身世之謎,
但這不是本篇重點,我想談的是後燕對於北魏建國的作用。
淝水大戰後,慕容垂在關東自立,當時代北最強勢力是親秦的獨孤部,慕容垂不希望存在
這麼一股刺,於是物色了一番可扶持勢力,最終他挑中了和他有姻親關係的拓跋珪(拓跋珪
奶奶是慕容垂姐姐,慕容垂是他舅公),阿珪又是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孫,稱得上名正言順。
當時阿珪也在獨孤部,首領劉庫仁對他很好,但因為出兵助秦,被前燕舊臣慕輿文偷襲殺
死,其弟劉眷繼位,劉庫仁之子劉顯不滿,殺了劉眷,還想要殺阿珪,阿珪逃到了母親老
家賀蘭部,在賀蘭部首領賀訥(拓跋珪舅舅)的支持下,386年,只有15歲的阿珪繼位代王(
後改國號稱魏王),開啟了復國之路。
根據魏書,在魏燕反目之前,後燕出兵幫助阿珪,共有四次:
第一次
阿珪有個小叔叔拓跋窟咄,是什翼犍幼子,代國滅亡後,被送到長安,淝水後,和西燕慕
容永一起東歸,當他回到代北時,代(魏)王名號已經被阿珪拿了,小叔心中自然不滿,這
時劉顯看出機會,迎接小叔,扶持他去和阿珪搶王位,諸部人心騷動,都有將阿珪股清倉
甩賣的意思,阿珪無法穩住情勢,又逃回了娘家賀蘭部,這時阿珪想起自己除了有個好媽
媽好舅舅,還有個好舅公啊!於是派人去尋求援助,這裡魏書寫得很有趣:
「帝慮內難,乃北踰陰山,幸賀蘭部,阻山為固。遣行人安同、長孫賀使於慕容垂以徵師
,垂遣使朝貢,并令其子賀驎帥步騎以隨同等。」
明明狀況超危險,仍要寫成大國姿態,命後燕徵兵,後燕還來朝貢(魏書的後燕出現很多次
朝貢),不清楚這段歷史,可能會以為這是哪個藩屬國。總之援兵到了,統帥賀驎是慕容麟
,就是那位作死小天王,堪稱慕容家的洛基,但不得不說,洛基確實有才能,當時狀況危
急到賀蘭部也有人和小叔叔合作,慕容麟知道內情後,叫使者先回去告訴大家燕軍要來了
,人心才稍微安定,同時率軍趕往,和阿珪匯合,擊敗小叔,阿珪吞併了其部眾,慕容麟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第二次
實力壯大的阿珪,打算征討獨孤部,而劉顯也很識相,搶了後燕的三千匹馬,給了阿珪理
由,又能向舅公徵兵去咯
「徵兵於慕容垂,垂使子賀驎率眾來會。六月,帝親征劉顯於馬邑南,追至彌澤,大破之
,顯南奔慕容永,盡收其部落。」
還是派洛基來,面對變強的阿珪還有慕容麟,劉顯自然不是敵手,大敗,阿珪吞併其眾。
(另一說是慕容麟帶走人口,拓跋珪拿地)
第三次
這時阿珪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冷血政治家,這次要動刀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有救命之
恩的賀蘭部,但他沒有直接宣戰,而是先攻擊鄰居吐突鄰部,賀訥也看出這小子的野心,
率兵來救,兩軍相遇,雙方沒有分出勝負。戰後阿珪決定聯合舅公打舅舅,順便叫他朝貢
,連涼州的呂光都來摻一咖朝貢,這國威不得了啊(棒讀)。
「元虔使於慕容垂。冬十月,垂遣使朝貢。是歲,氐呂光自稱三河王,遣使朝貢。」
「慕容垂遣子賀驎率眾來會。夏四月丙寅,行幸意辛山,與賀驎討賀蘭、紇突隣、紇奚諸
部落,大破之。六月,還幸牛川。衞辰遣子直力鞮寇賀蘭部,圍之。賀訥等請降,告困。
秋七月丙子,帝引兵救之,至羊山,直力鞮退走。」s
已經合作過兩次的夥伴,自然不需要多少言語,賀訥慘敗,隔壁的鐵弗部又落井下石進攻
,賀訥心裡大概有一萬個幹你娘想對外甥說,但也只能向阿珪投降,阿珪幫他趕走鐵弗部
,賀蘭部被遷到東方邊境。
第四次
這次情況比較複雜,原來賀蘭部遷到邊境後,向後燕稱臣,隨後發生內亂,賀訥和弟弟賀
染干互相攻擊,後燕趁機出兵想吞併,主將自然是沒人比他更懂代北的老朋友啦。
「六月,慕容賀驎破賀訥於赤城。帝引兵救之,驎退走。」
慕容麟大勝,這時阿珪突然變成好外甥,趕來幫舅舅擊退燕軍,難道良心發現嗎?
並沒有.jpg
「賀染干謀殺其兄訥,訥知之,舉兵相攻。魏王珪告於燕,請為鄉導以討之。」
根據通鑑記載,原來後燕這次出兵也是阿珪從中作梗
「六月,甲辰,燕趙王麟破賀訥於赤城,禽之,降其部落數萬。燕主垂命麟歸訥部落,徙
染干於中山。」
更不是好心來救人,是來搶勝利果實的,阿珪彷彿不給糖就搗蛋的調皮小孩,慕容垂可能
覺得現在鬧僵沒好處,就一人一半,分了賀訥部眾給他。
『麟歸,言於垂曰:「臣觀拓跋珪舉動,終為國患,不若攝之還朝,使其弟監國事」。垂
不從。』
而生性狡詐的慕容麟和阿珪合作這麼多次,早就聞出同類的野心,勸慕容垂把他召來當人
質,改扶持他弟弟,記載說慕容垂沒聽從,但也未必。
「魏王珪遣其弟觚獻見於燕,燕主垂衰老,子弟用事,留觚以求良馬。魏王珪弗與,遂與
燕絕,使長史張袞求好於西燕。觚逃歸,燕太子寶追獲之,垂待之如初。」
慕容垂應該清楚阿珪不會乖乖來,所以趁著他弟弟拓跋觚來使的時候,將其扣押,試探阿
珪的態度,事實證明,慕容垂低估了這位後生仔的野心和冷血,直接將弟弟作為祭品,宣
布兩國斷交,並和西燕結盟。慕容垂倒是沒遷怒拓跋觚,生前都善待他(雖然拓跋觚最後仍
死於非命)。
之後的故事就不多說,拓跋珪在參合陂大敗燕軍,坑殺其眾,慕容垂親征,途中病逝,最
終北魏吞併後燕。
但本篇不是到這裡結束,接下來是另一個重點(!有腦補成分),為何慕容垂會選擇扶持拓
跋珪?第一次出兵在滅頂之災中幫了阿珪,後面幾次又助他吞併兩大部落。
(客觀說,憑拓跋珪的雄才大略,除了第一次真的不救會完蛋,我相信後面靠自己也遲早能
統一代北,而後燕是幫他加速了過程)
照魏書記載,阿珪甚至沒見過慕容垂,兩人是何時搭上線?僅僅是因為姻親關係和政治上
需要一個小弟,就讓慕容垂如此照顧這位不熟的晚輩?
而沒有尊魏立場的南齊書,給出了一種可能性:「堅敗,子珪,字涉珪,隨舅慕容垂據中
山,還領其部,後稍強盛。」
假設這條記載為真,那很多疑問似乎就有答案了。
376年,阿珪(5歲)因為代國滅亡,作為人質送往長安(雖然魏書說沒有當人質留在代北),
正好慕容垂投秦後在長安擔任京兆尹,慕容垂恐怕很早就在籌備復國的棋子,勢單力薄的
阿珪也需要一個靠山,不過這時他才五歲啥都不懂,應該是媽媽賀夫人和慕容垂搭上線,
於是慕容垂就將這孩子作為未來棋子之一培養。
很巧的是,魏書太祖紀,377年~384年的記錄是完全空白。
384年,淝水大戰後,拓跋珪跟隨慕容垂起兵,在身邊見習,作為未來復國的經驗,隔年在
後者支持下回代北復國,後燕又數次出兵,助其統一代北。
不知慕容垂在參合陂時,除了悲痛戰死的將士、嘆息不成器的兒子,是否還摻雜著對阿珪
的想法?當年那個在身邊學習的小毛孩,不但成長得比自己兒子們都優秀,還在心狠手辣
上青出於藍,成為一個自己再也無法控制的怪物。而拓跋珪聽到慕容垂親征,可能真的怕
極了,以前不管多危險時都有這位老人幫忙,現在老人成了那個最危險的原因,阿珪可能
還後悔太早翻臉,但幸運的是,他賭對了,後燕只是迴光返照,老垂死了。
最後閒扯幾句,拓跋珪和曹操,兩人都是魏的武帝,起家時都有個大靠山,在最落魄之時
獲得幫助,實力成長後,都和恩人反目成仇,倒打一耙,氣死對方,也算是一種微妙的巧
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