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swyn (Oswyn)
2017-10-02 17:46:57補充個小知識(無專業)
近世之前的日本、書面語(文語體)與口語(口語體)是不同的。講的跟寫的不同,書
寫是以漢文調,而口語就是各地差異很大的○○弁
德川家最後的將軍慶喜就在回憶錄中提到,過去碰到薩摩人時很困擾。對方一生懸命的
BALABALA但是什麼都聽不懂,完全不知道要回答什麼。也難怪最後薩摩籓要倒
幕惹ww
後來為了全國能好好的溝通,不再犯下幕府的錯誤(大誤)。明治政府就決定要選個統
一使用的標準語(口語)。東京(江戶)當時有二種方言。『山の手言葉』也就是主要
由江戶武家人使用,是武家言葉混合了京都言葉所形成的。另一種就是『下町言葉』也
就是由住在江戶的町人、所謂的老百姓所使用的。結果最後當然是選用了上流階級使用
,鄉下人聽了會羨慕的『山の手言葉』成為了日本標準語(口語)。
但此時的書面語跟口語還是不同的。所以後來明治時代的日本文學家就推行了『言文一
致運動』,夏目漱石更直接就把口語體用在了小說的標題『吾輩ハ猫デアル』上。最後
形成了目前書面語與口語一致的現代日本語。
所以中世的文書對於現代的一般日本人來說也是很難懂的。不過先不說草到不行的崩字
跟簡寫。從手寫原文轉成釋文後就跟文言文有八成像,還真的不太難懂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