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遼金西夏的二字國名王爵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8-17 20:53:33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引述《hgt (hgt)》之銘言:
: : 對於一般的中國漢族王朝來說 王爵是最高的封爵
: : 而封號不是一字王 如:秦 晉 周 魏 趙等
: : 要不然便是二字王 如: 汝南 河間 中山 臨淄 長沙等
: : 而一字王多比二字王尊貴 二字王的封號多是地名 或是其他尊貴名號
: : 並無所謂"二字國名"王
: : 而遼金西夏雖一樣有王爵 但與其他中國漢族王朝不同的地方
: : 首先在於遼 西夏的王爵之上 還設有國王爵
: : 也就是最高封爵為國王 再來才是王 而金的王爵則只有國王與郡王兩種
: : 當然遼西夏金也都有類似漢族王朝的一字王
: : 但二字王卻有兩種 一種就是類似汝南河間的地名或其他尊貴名號
: : 另一種就是我現在要說的"二字國名王"
: : 在遼代 只有屈指可數的"二字國名王"
: : 目前就我所知的 遼代的"二字國名王"有
: : 遼聖宗之弟耶律隆慶的秦晉國王
: : 遼興宗第二子耶律和魯斡的宋魏國王
: : 第三子耶律阿璉的秦越國王(後進封秦魏國王)
: : 耶律和魯斡之子 後來的北遼皇帝耶律淳的秦晉國王
: : 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燕趙國王(繼位前)
: : 西夏部份的話 只有超級大權臣皇帝岳父任得敬的秦晉國王
: : (任得敬曾經要求西夏皇帝將靈州等地封給他
: : 並要求西夏的宗主國金朝承認 後來並未成功)
: : 金代方面有完顏阿骨打的堂兄完顏勗的秦漢國王 後來進封周宋國王
: : 完顏阿骨打姪子完顏宗雄的秦漢國王
: : 完顏宗幹的梁宋國王
: : 完顏宗望的遼燕國王
: : 完顏阿骨打之弟完顏杲的遼越國王
: : 海陵王岳父徒單恭的梁晉國王
: : 而後來的蒙古帝國/元朝亦有"國王"之封爵
: : 僅木華黎及成吉思汗弟帖木格斡赤斤 均可世襲
: : 目前聽聞有一說為遼西夏皆以秦 晉王為尊 因此以秦晉國王為
: : 最尊貴 但未知真假
: : 而金代國王看起來是周宋國王為尊 因完顏勗先為秦漢國王
: : 而後又進封周宋 然未知金代是否有秦晉國王之名號就是
: : 以上一點歷史趣聞
: 我想講四點。
: 一、遼國實行的是一國兩制﹐既有契丹制度又有漢制。
: 因此一些官職就存在兩制間的對應問題。
: 譬如說實行契丹制度中﹐很多附屬部落本身都被封為國王﹐如室韋國王、
: 鐵驪國王、貊國王等等。
: 這與漢制下的郡王、國王這樣的王爵不同。在分析遼朝的制度、官職等時﹐
: 一定要區分兩制的不同﹐不能因為翻譯為漢字時用字相同﹐就視為同一職位、爵位。
屬國國王跟自己國家內部的封爵國王 絕對是不同的 遼史裡面也有特別列出
各個屬國的"屬國表"
另外還有宗主國封給本國君主的封爵 也不等同本國君主給臣下的封爵
像契丹封西夏國主為:"夏國王" "西平王"
這絕不能說 西夏任得敬的秦晉國王比"夏國王""西平王" 高
: 在契丹制中﹐部落國王之上還有大王(原名於越)﹐如女直大王、阻卜大王﹐
: 但這是一種虛銜﹐就如中原的高麗國王、安南國王一樣﹐名稱上高一級﹐
: 事實上禮樂、輿服、儀仗的等級是常常視同中原郡王﹐而非真的視同中原國王的。
: 契丹制中真正的高一等級的大王﹐是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乙室大王、奚大王﹐
: 並稱為四大王(原名夷離堇﹐於越是其下屬)﹐但此四大王由於太過尊貴﹐
: 又變成了流官而非終身或者可世襲的爵位。
: (附注﹐原契丹各部都有夷離堇﹐但僅有乙室改稱大王﹐其他先改稱令穩﹐
: 後對應漢名為節度使)
: 總之﹐在契丹制與漢制之間﹐不能簡單翻譯或等同﹐這其中的很多細節﹐
: 依然是歷來史界爭很大的東西。
于越 北院大王 南院大王等 是官職 而非封爵
下引一段遼史片斷便給知道:
" 己亥,以北院大王耶律室魯為北院樞密使,封韓王,北院郎君耶律世良為北院大王,
前三司使劉慎行三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事。"
從"封韓王" 以及"為北院大王"這兩部份可知道一為官職 一為封爵
: 二、所謂“二字國名”確實比“一字國名”尊貴﹐但並沒有高一級。
: 事實上所謂的“二字國名”就是二國的王名而已﹐其實不用想得太復雜。
: 譬如﹐遼史卷九十一(列傳第二十一)的蕭朮哲列傳﹕
: “蕭朮哲﹐字石魯隱﹐孝穆弟高九(漢名蕭孝誠)之子。...咸雍二年﹐拜北府宰相﹐...
: 罷相﹐出鎮順義軍。卒﹐追王晉、宋、樑三國。”
: 也就是他死後變成了“晉宋樑國王”﹐這當然比單獨的晉王、宋王要尊貴﹐
: 但等級上並無差別﹐其所能享受的輿服、儀仗並沒有能夠高一等級。
:
所謂"追王晉、宋、梁三國"是表示 他的追封從晉國王改宋國王再改梁國王
亦或先追封晉國王 再追加宋國王 梁國王
而非"晉宋梁國王" 蕭朮哲並不是什麼特殊人物 既非有大功
也不是什麼貴戚 怎會有比各宗室還高的封爵?
遼金西夏蒙古各朝也未有這種三字國名王
他最高官職是北府宰相﹐然後被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誣陷罷相。
: (耶律乙辛就是誣陷害死蕭觀音的那個人)
: 三、相同的多國國王情況中原王朝也有﹐不過較為少見。
: 譬如唐-五代-北宋就有“吳越王”這個名詞﹐錢鏐佔據了吳、越兩地之後﹐
: 受封越王﹐但他後來向唐朝請求加封為吳越王﹐按史料唐朝將其改封為吳王﹐
: 而不是兼吳越的吳越王。後來朱溫篡唐才給他吳越王的名號。
: 後來末代吳越王錢俶獻土﹐宋太宗將其改封為沒有名義封土的“淮海國王”﹐
: 後來又再徙封為“漢南國王”、“南陽國王”。這就屬於虛尊的爵位了﹐
: 名義上還是國王等級﹐實際上已經是郡王級別。
: 但為了名義上的區別﹐因此不能簡稱為淮海王、漢南王、南陽王﹐以免與郡王混淆。
: (淮海﹐唐有淮海軍節度使。漢南﹐唐有漢南招討使。故兩者並為郡州級。)
: 四、唐、宋、金等漢制封爵中﹐國王一級也細分為上中下三等級。
: 上等通常為曾經一統天下的大國﹐如秦、晉、周﹐
: 中等通常為春秋國名中未統一天下的重要國﹐如鄭、衛﹐
: 下等通常為春秋小國。
: 細則上則各代均略有不同。以金朝為例﹐大國有20個﹐中等國有30個﹐下等國有30個。
: (名單詳見金史志三十六百官一)﹐為了補足大國的20個名額﹐
: 就未必與上述的“通常”相同了。
: 所以王也可以晉封。如舒王莒王晉封鄭王衛王﹐再晉封秦王晉王。
: 這種情況下並不是“秦王才是國王、舒王不是國王”﹐他們都一樣是國王。
: 中原王朝後來的傳統﹐國王會避免用兩字﹐郡王會避免用一字﹐
: 這樣就容易簡稱。但有時會出現例外﹐此時就不能簡稱而要用全稱﹐
: 前述“淮海國王”即為一例﹐“燕郡王”李藝(即羅藝)不能簡稱為“燕王”是另一例。
: 而在不會導致混淆時﹐或者是對應到最高等級時﹐國、郡、縣等字就常可省略。
: (附注﹐由於時代變遷﹐會產生以前不會混淆的東西﹐到了後代變成混淆的情況出現。
: 如孫權為吳侯﹐是吳縣侯﹐漢代郡是王、公等級的封地。
: 漢侯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等﹐溫縣侯呂布簡稱溫侯﹐
: 武鄉縣侯諸葛亮簡稱武鄉侯﹐而高安鄉侯夏侯惇、漢壽亭侯關羽就不好
: 簡稱為高安侯、漢壽侯。)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8-17 23:17:00
你有看明白我在說什麼嗎....就告訴你“不同體系是不能平行比較的”、“遼的大王同個漢名來源卻是天差地遠”、“四大大王後來變流官”、“同為國王也有分檔次﹐從申王到秦王也是晉封”、“晉封不是等級差異的証據﹐要看其禮樂儀仗輿服的差別。”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8-17 23:44:00
我看錯了 以為你是講國王跟王沒有等級差異我把它修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