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明初的戶口名簿──戶帖制度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2016-02-26 15:35:59
這是明代賦役制度的第二篇,第一篇戶役制度就在樓上 #1MptLa_h (historia) ,本篇介
紹的是戶帖制度,接下來有黃冊制度、里甲制度、賦役改革、一條鞭法、攤丁入地、中西
歷史的大分流等篇章,也請版友閱讀指教。(以下文長1400字)
明初的戶帖制度
http://i.imgur.com/PjjBP9Q.png
圖1.洪武四年祁門汪寄佛戶帖
出處:中國社會科院歷史研究所收藏整理,《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卷1,頁25。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朱元璋告訴中書省的官員說:「人民就是國家的根本,《
周禮》紀載掌管戶口的官員每年結束前要把戶口數字呈現給君主,君主則恭敬地接收,然
後把這些資料妥善收藏起來,所以戶口數字是國家有價值的資產。如今已經天下太平了,
卻還沒有戶口數字。」所以朱元璋命令戶部官員負責制定戶籍,每戶發一張「戶帖」,上
面填寫鄉貫、人丁、姓名、歲數、財產等資料,填完之後交給官府核對,確認無誤後,官
府在戶帖上蓋勘合(雙方各執一半的印信),然後將資料造冊收藏在戶部,戶帖則交由民
戶收管,每年再重新核定一次。[1]
朱元璋倒不是發明家,隨口一說就成了一個完善的制度。其實戶帖制度是唐宋時代既
有的制度,[2] 明代初期亦在江南地區實施,有了不錯的成效,朱元璋才採用了現行的格
式,將此制頒行於天下。[3] 朱元璋頒布的戶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朱元璋的聖旨,
相當有趣,寫道:
戶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欽奉聖旨: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
是戶口不明白俚,教中書省置天下戶口的文簿、戶帖。你每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
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的真著,與
那百姓一個戶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來了。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
州縣裏下著繞地里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做軍。比到
其間有官吏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
來做軍。欽此。除欽遵外,今給版印勘合戶帖,付本戶收執者。[4]
這段朱元璋的聖旨,全篇是口語化文字,還參雜著鳳陽方言的發音。不用文言修飾,目的
應該是要使每個百姓都聽明白填戶帖是重要的事情。
戶帖的第二部分是要填寫的各項資料,在最前面的是貫址與提要,接著分為「人丁」
、「事產」兩大項,人丁是登記戶中的成丁、不成丁、婦女幾口,及其年齡;事產則是登
記田地、房屋、牲口,例如〈洪武四年祁門汪寄佛戶帖〉的原件記載:
一戶汪寄佛,徽州府祁門縣十西都住民,應當民差,計家伍口。
男子參口
成丁貳口
本身年參拾陸歲
兄滿年肆拾歲
不成丁壹口
男祖壽年肆歲
婦女貳口
妻阿李年參拾參歲
嫂阿王年參拾參歲
事產
田地無
房屋、瓦屋參間 孳畜無
右戶帖付汪寄佛收執,准此。
汪寄佛是戶主,戶口設在「徽州府祁門縣十西都」,「都」是一種地方行政單位,後文會
再詳釋。汪寄佛屬於民戶,應當民差,全戶共有五口,包括兩名成年男子、一名幼童與兩
名婦女。財產則只有房屋三間,在其他戶帖中,有田地某畝某分某毫、山地若干頃、船幾
隻等記載。戶帖最後是勘合、編號與日期,因戶帖一分由戶部收藏,一分由民戶收管,所
以兩分騎縫處蓋有戶印,並填上日期。
從朱元璋的聖旨判斷,戶帖應是戶部發給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再翻印發放,戶帖
不但能使朝廷掌握戶籍人數,登記的財產也可作為徵稅的依據。不過戶帖制度從洪武四年
(1371)實施後,不久就式微了,以致於戶帖原件保存的很少,至明代中期就已經很非常
罕見。
大約在萬曆初期,有一個江陰(今浙江省江陰縣)文人李詡(1505-1593) 偶然蒐集
到了一張戶帖,就非常興奮地把戶帖的模樣,以及上面的每一個字都詳細抄錄在他的筆記
裡面,他補充道:「唉呀!地方志都缺乏戶帖的記載,要正確記載國家的歷史,是一件多
不容易的事情!凡是有關國家典章的隻字片語,都不應該輕易遺棄。」[5] 當代早期的學
者也只能透過這些文字憑空想像,後來中國社會科院歷史研究所公開收藏的「徽州文書」
,當中就有幾張戶帖,才得以一覽全貌。[6]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26 19:40:00
原來戶帖長這樣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2-26 22:13:00
為什麼戶帖會這麼快式微呢?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26 22:19:00
太複雜了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2-26 22:36:00
另外 戶帖式微後 有取而代之的制度或是方式嗎?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26 22:59:00
就是接下來談的黃冊
作者: x8318 (喇耳叭)   2016-02-27 01:23:00
謝謝分享!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2-27 01:34:00
謝謝!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27 09:15:00
戶帖失實的原因是明代給地方官的人力根本不夠,明代薪俸又低,連黃冊這種十年一修都很難維持了,何況是戶帖制?跟長沙走馬樓的戶籍相比,走馬樓的人戶記載較詳盡,但財產只有納訾多少,而沒田宅之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