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以下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 1.關於越戰,如果就像《大外交》所說的,北越可說是蘇聯代理人(中共)的代理人,
: 那為何美國在陷入泥淖時,不直接找蘇聯或中共談判看看呢?(就像對歐洲的東西德
: 及柏林危機時候一樣)
支援者跟當事者還是要分清楚。
當時北越政權求的是獨立與統一,蘇聯跟中共是其支援者。
但蘇中並未像美國挺南越一樣自己跳下去參戰,所以帳面上還是要跟北越談。
這也要回去查,同樣是共產黨但史達林死後中蘇交惡。於是當美國確實
試圖聯中制蘇,季辛吉訪中後,北越也逐漸開始疏遠中共。但蘇聯對
越南的援助並未停止。
當時越南問題是很複雜的狀況,首先要找誰談就是一個問題。
找蘇聯談無法阻止中國援越,找中國談也無法阻止蘇聯援越,同時跟中蘇談
又是不可能的。而且還要顧慮內部鷹派的感受。
: 2.關於韓戰,為何金日成沒能像河內一樣拼死打到最後一兵一卒,只為求國家統一,難
: 道北韓當時的民族主義沒那麼強大的支撐力嗎?
1950年秋天北韓一度把美國跟南韓逼到釜山幾乎要踢下海。但後來被推回去鴨綠江
,中共參戰又從鴨綠江推回到38度線,不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列強都開始施壓
停火談判,後來史達林死後停火談成了。停戰狀況持續至今。
南北韓打了三年其實彼此人命財產損失都很重,內部瀰漫厭戰情緒,加上後方支援者
也施壓不打,於是兩邊就開始就休養生息搞內政了。北韓之後一直很安分應該也跟
金日成決定先搞內政有關。
權力鬥爭也有可能是一個因素,北韓內部其實也有很多派系,有金日成在抗日
時期的滿洲派,還有後來興起的親中國派跟親蘇聯派,細節當然不明但冷戰期間
金氏政權據信也花了很多心力鞏固內部政權。
南韓方面政權也相當動盪,發生過了好幾次軍事政變還有流血鎮壓民運。
南北韓表面上喊民族主義喊統一,其實很大程度忙著對付自己人。
這在台灣也有類似狀況,只是我們運氣比較好,最終在沒有大失控的範圍
完成民主轉型。南韓的民主轉型過程就比較困難。
另一方面越南能統一,除了胡志明聖人級的個人魅力導致越南共產黨相對穩固外
也真的是因越南共產黨不怕死。否則打法國打美國,
人命財產損失都非常驚人。對美戰時,北越海上被封鎖,東歐共產國物資無法流入,
首都河內跟附近的海防港化為焦土,後方補給線也頻繁被轟炸。
北越的戰略就是跟美國互毆比耐性看誰先撐不住血流這麼多退出戰場,
而不想像北韓攻南韓一樣取得一個傳統的軍事勝利,
最後北越獲勝雖按照預定計畫但損失也超過原先想像,
制定這套戰略的武元甲也在中途因承擔幾次作戰損失過重責任下臺。
在南北越各自成立之後,如果北越選擇就此安定,越南也很可能像朝鮮半島
一樣分裂至今。個人感想只能說越南共產黨真的不怕死而且有決心有智慧,
敢打仗也會打仗,實際交戰擊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五分之三國家
世界上不是那麼多。當然犧牲慘重之外,中途整肅異己的事情也沒有少。
: 3.關於北約,可以以另一種說法稱北約其實,也是冷戰時美國對西歐設下的制約機制嗎?
: 就像俾斯麥同盟體系一樣,用同盟網限制其他盟國的行動,以免插槍走火等。
其實歐洲剛打完二戰人命財產損失慘重,冷戰早期各國無力對抗蘇聯是非常明顯的。
幾乎都參加北約機制。
當然既然加入了多少得看美國臉色辦事。像是國際法必修案例之一的冰島英國
鱈魚戰爭,冰島優勢的主因就是他們有美國駐軍看守北海蘇聯艦隊,於是藉著
老美間接施壓英國,於是英國也不敢對冰島動手。
當然也有不想看老美臉色的,主張法國一定強的戴高樂在1966年宣布
法國退出北約。
例如在冷戰時期,武器市場方面法國保有較高的自主性,也有分別跟
西德還有英國搞一些共同開發案。冷戰時代說到軍用噴射機,西方的
主要製品選擇不是美國飛機就是法國飛機。世界就是美蘇飛機為主,
法國輔之。
但在戴高樂上台以前的1950年代法國跟美國還是很友好的。越南問題其實也可
說是法國收拾不了的攤子移丟給美國去收拾,只是沒想到美國也頂不住。
除歐洲本土狀況之外,冷戰時期歐洲國家的亞非殖民地都在鬧獨立潮,
軍事預算很多也用在殖民地上了,美國要幫忙維護本土安全大家自然是
很歡迎的。
戴高樂能搞法國一定強政策,也是因為他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從
阿爾及利亞亂事抽身放其獨立,這樣他才能有更多資源去搞強化法國
本土的政策,甚至後來脫離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