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小兒囈語。
首先是歷史部分。
第一點。
我列的書,大部份我都看過。
我查閱資料,購買閱讀下載學術論文的錢就有數千新臺幣。
一號作戰,蔣把嫡系放后面,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日本教授石島紀之在他的《中國抗日戰
爭史》第130頁,也就是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中日戰線的第一節-中國戰線的新
發展下面。
我說他把嫡系放在后面,那還是客氣的。
原文如下:
第二個原因是:蔣介石優先考慮政治的戰略,影響了防衛戰的有效執行。蔣介石為了保
存自己的軍事力量,把他的最好的軍隊撤出中國東部戰線,把他所不喜歡的、屬于軍閥或
民族主義的軍隊配置到前線。例如在衡陽奮戰的薛岳是廣東系的、與蔣介石不投機的
人物。蔣介石還采取反共優先于抗日的政策。日本軍向河南省進攻的時候,沒有將包圍
陜甘寧邊區的蔣嫡系的最精銳部隊胡宗南軍派遣到河南去救援,只是在洛陽失陷后,
【出動了胡宗南部隊的一小部分到前線去反擊。】
第二點。
戰場在中原,防御性質作戰,參戰數量僅為一部。
此后大部窩在陜西,拿一部當全部,邏輯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第三點和第四點同上,此外初期當全期,又以偏概全。
至于第五點,純粹是你基本的閱讀有問題。
我列舉的是【起家之初】的組建部隊,可以看成【一號作戰】,我就呵呵。
一個集團軍自創建伊始便由中央軍嫡系組成,原文背景,如何能說成“不精銳
”?
關于政治部分。
1.以我在臺灣一個歷史論壇的經歷來看,許多臺灣人連基礎的閱讀都不過關。你前面搞
錯時間,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2.中共目前對蔣和國民黨是為尊者諱,教材從未見黑歷史。然而青史昭昭,不是教科書
不寫,就等于不存在。
至于所謂嫡庶,《天龍八部》看過么?知道慕容復的結局么?
難怪只能貼紙建國,依靠超市承認。
3.大躍進和文革,早就寫進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共的開明,比起心里有道鐵幕的臺灣,
好了太多。
4.文字簡化是文明演進的必由之路,意味著掌握和傳播知識的
時間和精力成本下降。
中華文字,脫胎自象形文字,流于甲骨文、金文,篆體、楷體等,受到信息儲存和記錄
工具的影響。魯迅的《孔乙己》里有“回字有幾種寫法”,實際上多數簡體字不過是繁
體字異體字最簡單的那種。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渾渾噩噩,囈語令人發笑。
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內困者,可亡也。
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
大心而無悔,國亂而自多,不料境內之資而易其 鄰敵者,可亡也。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