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ipple0933 (漾)》之銘言:
: 安安 大家好 小魯閒時讀了一下鹽鐵論,發現裡面的社會賢達似乎很堅持儒家那套節欲
: 修身,甚至認為商業與農業是互斥的,所以理想國是農業國,讓全體百姓有飯吃。 當然
: ,桑弘羊想法比較現代,主張商業貿易也能對國家有益,也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 更早之前的管子一派更主張鼓勵奢侈消費,刺激經濟。 不用武力征伐,用經濟戰來征服
: 敵國。足見戰國之前,抑商思想還不是主流。
: 但到了戰國末期,法家主張農戰來兼併他國,儒家更是認為只要農耕,搞搞教育文化事業
: ,大家就可以過活了,兩大主流思想都對商業不友善,使後來統一帝國的統治階級大都排
: 除商人階級。
管仲早年生活很窮困,
跟好朋友鮑叔牙借錢週轉不還,
後來做過好幾種職業,
因為鮑叔牙的關係被齊桓公拜相。
桑弘羊出生在洛陽,
商人家庭出身又是心算神童,
13歲就開始就開始吃公家飯。
不說別的,孔子得意門生子貢就是個溫拿,
覺得當官太無聊,就轉行當生意人,
孔子陳蔡絕糧時,也是靠子貢去遊說。
曾經有人問子貢說你們老師收的弟子怎麼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有?
子貢回答君子修身以教化世人,所以來者不拒也不強求。
所以儒家思想沒那麼仇富仇商。
: 但本魯實在不理解為何古代要抑商,明明當年管仲已經知道商業能穩定經濟,為何後來主
: 流思想卻一味反商?
: 1. 可能商業稅不好課徵,所以田賦是政府財政主要來源,所以政府才只重視農業。
: 2. 商人不好管理,農民作息好掌握,比較純樸好管理。
: 3. 太有錢的商人會威脅皇權。
: 4. 以前戰國時代,統治者需要靠商人來賺錢,來達到富國強兵,簡單講,就是鄰國有錢
: 了,總不能一直種田而已,本國也要變有錢。但大一統以後,沒這誘因在,取而代之的是
: 鞏固皇權,解決貧富差距 ,土地兼併才是重點。
宋朝以後貿易發達,
如果是抑商,那海外貿易就不會那麼發達。
況且財稅、國庫收支是驚人的天文數字,需要精算跟審計人才。
而所謂抑商不過是政治語言,也可說是職業歧視,
畢竟皇上用人會憑個人喜惡,找一些市井之徒當官,
而原先有背景或者擠破頭考試進去的士大夫,最痛恨跟皇帝獻媚得寵的紅人。
也可以說是國家選才制度,日趨穩定下所產生的觀念。
舉例來說,呂不韋在秦國擔任相位13年,
明顯與商鞅變法重農抑商的主張相違背。
漢朝承襲秦朝抑商政策,但漢武帝時土地兼併嚴重,
桑弘羊與商鞅的抑商不同是,著重在國家財稅跟反兼併。
沒有商業背景的人,根本不懂商業運作,更別說跟富商巨賈鬥法。
所以到底是重商還是抑商,完全是看商人怎麼替王權服務。
小說金瓶梅表面是寫北宋實際是描寫明初社會,
如果商人這麼可憐,怎麼西門慶從普通藥材行老闆變成山東第一大地主?
: 5. 跟西方地理大發現以後比較,中國市場本身已飽和,不需要讓商業更進一步發展,但
: 西方有殖民地當市場,有誘因使商業技術創新,甚至皇家還自己投資遠洋貿易。
: 本魯自己想像的,大概是這些原因吧
: 不知道板友有沒有其他解釋?
西方傳統教義同樣也是貶抑商人,
莎士比亞的作品威尼斯商人就是諷刺為富不仁的商人。
王權與宗教鬥爭及對外戰爭中,
商人跟國王的關係是相互利用,
呼之即來、揮之則去,尤其是國家缺錢時可以搞到商人破產。
商人身分提升,應該是在民主跟人權獲得重視後,
私有財產有了法律保障,避免王權恣意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