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故事)三百年前,臺灣平埔族開始流離失所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1 20:00:37
https://goo.gl/zTrU7D 故事 gushi.tw
三百年前,臺灣平埔族開始流離失所的真正原因是?
作者:鄭螢憶(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18-11-24
  
  2016年8月1日蔡英文總統在總統府接見原住民代表,其中也包含屬於平埔族群範疇的
西拉雅、馬卡道、巴宰等族。蔡總統正式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道歉的全文有段話是這
樣陳述:
臺灣這塊土地,四百年前早有人居住。這些人原本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語言
、文化、習俗、土地、主權。然後,在未經他們同意之下,這塊土地上來了另外一群
人。歷史的發展是,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
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成為非主流,成為邊緣。[1](總統府新聞稿)
  這段話傳達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無論是高山族或是平埔族,在歷史上都曾面臨大量
漢人移墾競逐,漸而喪失土地,走向弱化。那麼,原住民各族如何流失土地和自我權利,
便成為1980年代原住民運動以來,研究者競相回答的命題。因此,《清代臺灣土著地權》
的作者陳秋坤教授,就以中臺灣巴宰族──岸裡社群為例,告訴我們一段岸裡社熟番的土
地經驗,究竟他們如何接受土地私有權、商品貨幣經濟如何滲透到部落,以及屬於部落獵
場的土地後來如何流入漢人銀主手中?
   https://goo.gl/yqkg9m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0》
在開始介紹本書前,我必須先講一個關於岸裡社的故事。
1935年4月21日清晨6時,「轟、轟」的幾聲巨響,一場發生在中臺灣豐原一帶的地震
,讓當時最後一任岸裡社總通事潘永安的宅第,崩塌損壞。在斷垣殘壁中,偶然間發現了
一批乾隆年間關於社務的文書。這批文書後來被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學生張耀焜用來撰
寫學士論文,並在1939年論文完成後捐贈給帝大圖書館,此後便典藏於臺大圖書館。這就
是聞名於世「岸裡文書」出土的始末。
那麼,岸裡社的土地經驗是如何展開的?原居於大甲溪北岸后里臺地的岸裡社,在康
熙五十五年(1716)歸化清廷後獲得官府賞賜大甲溪南岸廣闊的土地。雍正十年(1732)
大甲西社事件後,岸裡社逐漸將搬遷至南岸,建立起新部落。之後,這些岸裡社人不斷以
「官府蒙賞埔地」作為理由,宣稱他們在大甲溪南岸的地權。大甲西社事件後,岸裡通事
張達京與土目敦仔等人,共同訂立契約,協議割讓番地換取漢人修圳之水權,又稱為「割
地換水」。
在張達京的牽線下,岸裡社人開始引入水利灌溉農田的方式。乾隆初年,岸裡社的田
業,開始從原本部落共同管理轉向個人私有。按照部落傳統的習慣,土地名義的領有是來
自社主,後來土目敦仔(又稱潘敦)在接受總社主請託後,獲得實際經營社地的權力。
敦仔將社地分為兩類,一為公共社課地,以員寶庄為中心,每年約收取1200石公租;
另一為社番私口田業,按照男丁婦口平均,除擔任部落公職的番人可分得土地較多外,一
般社番平均可分得兩甲以下的土地。至此,岸裡社人從原本狩獵採食,正式走向定居農耕

如果社人們能夠就此平靜墾耕過日,這片屬於社人漁獵天堂的家園,或能夠有所存續
。偏偏有如過江之鯽的漢人們,藉由每年向番社繳納微薄的定額租,開始承耕土地。熟番
們在租佃過程中接受漢人既有「一田二主」的觀念,致使土地所有權分化成為業主(收租
)權、田主(管理)權。
清代的土地所有人被稱為「業戶或大租戶」,這些人控制許多沒有開墾的荒埔,但通
常沒有意願或氣力從事實際開墾活動。所以需招人前來承墾,這些被招來的開墾人(又稱
為小租戶),面對的是缺乏水源、土壤貧瘠的荒埔,常需花費較高的成本開墾。這些業戶
們為了提高開墾人們的承墾意願,只能收取微薄或較低的固定租金,並保證不隨意更換承
墾者。
然而,這些承墾者往往在取得土地後,開始經營類似「二房東」的生意,把土地再轉
讓給他人耕作,約定租金為固定比例的收穫量。因此,當後來土地收穫因水利興修日益增
加時,小租戶們反而能租金增加,嚐到土地收益增加的甜美果實,但收取固定租額的大租
戶,只能乾瞪眼的繼續收取固定租額,也不能隨意提高租額或將土地轉佃他者。
這種「一田二主」的開墾方式,常見於清代台灣移墾社會,很多平埔原住民因給墾埔
地於漢佃,而搖身一變成為番頭家(番業戶)。「番產漢佃」的形式,如能持續存在,所
繳納的租榖或也能夠提供社人足夠生活所需的糧食。
偏偏事與願違,本書告訴我們,隨著十八世紀以來臺中平原水利設施的日益完備、田
地生產力逐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一田二主的租佃形式,讓番業主只能收取定額的大租
,而無法分享田產增加的獲益,同時也讓田底權(佃權)價值上漲,在十八世紀末期出現
「大租權賤、小租價貴」的地權結構。伴隨著貨幣經濟進入部落,漸次影響社人的生活型
態。番業主開始向漢佃借貸、抵押土地借款。少數富有佃人開始轉以「銀主」身分,自行
管收租榖。原本番業漢佃的關係,形成番典主、漢銀主的角色置換。
日益貧困的岸裡社人不斷將私有土地抵押典借給漢人,可是在嘉慶初年漢番間的典借
關係發生變化。平埔原住民向漢人典借銀兩的年利率從原本 3、4 分降為 2 分,表面上是
讓無力償還利息的社人,能夠藉此喘息,但以此的代價卻是土地抵押的期限被延長至 7 到
10 年不等,等於變相成為長期典押土地貸款的情況。熟番的田業長期被漢人管收後,卻往
往因無力償還借貸,番地最終流入漢人銀主之手。
不只是一般私有社地因「番人」的典借而流入漢人之手,屬於番社公口糧租(部落公
租)方面,也因支應龐大的社務開銷、社職人員薪餉,再加上光緒十一年(1885)劉銘傳
的番政改革,原本免交給官方正供賦稅的番大租,卻被迫進行「減四留六」,即大租額減
低 4 成,但改由小租戶繳納正供給官方。此舉使得無多的公租,再減 4 成後,已所剩無
幾。熟番社只能走向貧困、弱化的道路。
然而,十八世紀以來在番社頻繁發生土地交易買賣、典讓,反映社人對於田園產權貨
幣化概念的生成,可是卻也造成社人土地家園的流失,甚至引發許多與漢佃的糾紛。面對
此現狀,部落的頭人們並不是片面承受,而是試圖尋求官僚勢力庇護。
可惜此舉對番社而言,無疑是引狼入室。清廷雖然基於治理考量對熟番採取保護政策
,可惜未有效執行,形同具文。無論是漢通事或理番同知的成立,都為番社帶來諸多財政
、勞役支出的苛擾。也間接引發岸裡社的頭人們,為了提高攤派公費支出,引發部落內部
的鬥爭,最終造成嘉慶二年(1897)岸裡部落體制走向官僚化。
來自官方衙役、鄉保、社差,不僅無力調停、解決業佃糾紛,反是再三勒索番社,加
重部落公租支應的負擔,甚至包攬番社田業,自己擔任「二地主」。而本書作者指出此類
「國家權威對部落滲透」的行為,反而是造成熟番部落弱化的另一要因。
當熟番業主無論是被迫或自願捲入租佃生產體制後,他們的身分就已轉成租佃業主,
但因只握有收租權,不僅無法分享田地生產增加的成果,也無法以部落權威的身分要求漢
佃履行納租義務。面對此一困境,部落裡的人們只能仰賴官僚力量的介入,可是依然無法
有效解決。最終導致十九世紀以來,岸裡社人們番產不斷流失的一惡化局面。大部分番業
主成為漢人社會經濟體制下的邊緣階層,甚至以選擇走向遷徙埔里盆地或改宗基督教,來
躲避岸裡社貧困化危機。
讀完這本《清代臺灣土著地權》,我們再回頭思索蔡英文總統道歉文中的那段話:「
歷史的發展是,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面對歷史上原住民的顛
沛流離,並不是因為漢人在土地權利取代原住民而已,也與我們一般認知簡單歸究於「漢
人狡詐拐騙、熟番純真、質樸」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岸裡社的例子,展現平埔部落命
運發展至此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平埔族群融入漢人貨幣經濟體系與官僚體制時的困境所致

然而,平埔原住民們在面對捲入貨幣經濟苦果之際,並非無助的被迫承受。他們依然
具「能動性」選擇不同的策略企圖頑強抵抗,只是面對漢人洪流與官僚體制的箝制,這番
努力終究徒勞無功,最終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而族群身分、部落文化也漸
漸隱藏在「漢人」主流社會之中。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18-12-01 20:30:00
現代平埔族還有保存了傳統文化的部落喔?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8-12-01 20:32:00
我記得在日據時代時制度有所改變,大租制被廢之後加上內部可能又有不和,他們就沒落的差不多了像是新竹的竹塹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1 20:34:00
看傳統文化指的是什麼,如果指生活方式的話當然都沒差別指的是其他方面的話,有些聚落有保持部分語言與傳統祭儀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12-01 21:05:00
岸里社潘家算是財產保存在族內比較久的了,漢化雖早,但部落制度終究沒成宗族互保的條件,反而更多財產爭奪戲碼
作者: a00080245 (啊)   2018-12-01 21:26:00
今天也看到這篇,也覺得這篇蠻好的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1 23:48:00
人類該向恐龍道歉?單純生存競爭 用漢字寫這一串是傲慢及諷刺
作者: dragonclwd   2018-12-02 00:11:00
樓上,人類跟恐龍應該沒有生存交集,目前主流應是隕石該向恐龍道歉
作者: nerevian (I GET YOU)   2018-12-02 00:14:00
標記的那些文字故作感傷 一詞精準表達 矯情形容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2 07:09:00
不是矯情,是事實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2 11:17:00
現代活人與平埔族同樣沒有生存交集 這就是重點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2 17:31:00
鋒哥:....
作者: saram (saram)   2018-12-02 18:56:00
蔡英文文章裡有幻想成分.落部遷徙是平常之事.不一定是被逼走,各地部落生態也不同.想遷徙也不致於遷入中海拔山裡,那邊他們活不下去.漢人重農精耕,不會因戰亂而遷村子.但平埔人不是精耕族,放棄田地也不可惜.從西部沿海地區遷到東山關廟甚至萬丹都可以.他們中沒有漁民,商賈,都是農民,但對土地缺乏經營觀念.除非他們有了漢人的價值觀,得到優越感,便扮演起漢人來.遺忘與不傳承祖先文化,對於轉型非常要緊.
作者: dragonclwd   2018-12-03 19:03:00
平埔族自十幾年前就開始取得官方認證,應該不會跟現代活人沒有生存交集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3 19:15:00
需要現代漢人官方認證才存在的漢姓平埔族 與幾百年前被幾百年前漢人迫害的族群有什麼交集?還是有人認為金小刀該出來為揚州十日道歉?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3 19:25:00
其實我看不懂樓上想表達什麼你是指總統向平埔族原住民道歉,這件事不需要嗎?雙方當事人都已經不在世上,跟現在的活人都沒有關係了?這樣所有歷史都不必看了啊
作者: dragonclwd   2018-12-03 19:31:00
"需要現代漢人官方認證才存在的漢姓平埔族"是在說現代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3 19:31:00
人生就是幾十年 沒有人該為幾百年前的死人 向自稱死人後裔的不知道是誰懺悔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3 19:32:00
整篇文章都是沒有意義的笑話 而且冷到可笑的程度沒錯 「平埔族」本身就是假的 當年沒有人自稱是平埔族好 這個教宗更可笑 美洲死掉的印度人沒一個信他的耶和華
作者: dragonclwd   2018-12-03 19:35:00
當年沒有人認為地球是圓的不代表地球不是圓的,當年美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3 19:35:00
我覺得你在鑽牛角尖了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3 19:36:00
這篇文提到的事,真真切切的發生過你卻說:當年沒有人自稱是平埔族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3 19:36:00
耶和華真的慈悲 那些印度人不該死 而如果神有它的計劃 那就是神計劃要借歐洲白人之手屠殺印度人
作者: dragonclwd   2018-12-03 19:39:00
現在看出來是誰傲慢及諷刺...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3 19:41:00
揚州十日也是真實發生的事 金小刀恐怕一句滿語都不會說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3 19:42:00
死人後裔不知道是誰? 鋒哥再次:........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3 19:43:00
陳金鋒同樣不說西拉亞語 沒有人該將在金小刀陳金鋒與幾百年前的滿族西拉雅族間畫上等號 然後再自以為慈悲地感傷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3 19:45:00
你以為是別人自以為慈悲那就這樣吧,沒什麼好說了美國澳洲加拿大政府向原住民道歉,真是傻,是嗎?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8-12-03 19:47:00
傻的是隨著政客算計起舞的白痴
作者: dragonclwd   2018-12-03 19:49:00
整篇這激動的不就是你= =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2-03 19:50:00
推 a00080245: 今天也看到這篇,也覺得這篇蠻好的他是在說板主吧
作者: dragonclwd   2018-12-03 19:53:00
幫板主 QQ
作者: a00080245 (啊)   2018-12-03 20:08:00
哪尼
作者: saram (saram)   2018-12-05 09:55:00
平埔人不等於是所有原住民.原住民有各種補助,平埔人沒有.這才是麻煩.誰是平埔人?身分證或戶籍資料上能識別?
作者: Lienseesee   2018-12-07 13:26:00
純推 難得優文 不該埋沒在爭執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