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何近代以前,共和國多為寡頭制或貴族制?

作者: CenterSite (CenterSite)   2020-11-03 16:31:34
※ 引述《sdhws (sdhws)》之銘言:
: 雖然直到現在許多國體為共和國的國家依舊實行著寡頭/貴族集體統治的模式
: 也有包含個人獨裁的形式
: 但民主共和國的比例在今日也算是不少
: 然而放在近代以前,雖然出現過一些共和國
: 但其實多為貴族制或寡頭制
: 譬如迦太基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都屬於貴族制的形式
: 即便雅典被視為古典時期民主國家的代表
: 可實際上在公民權方面,女性及奴隸皆無公民權
: 從這方面來看,雅典似乎是一個由奴隸主集體統治之寡頭政權?
先說,你拿現代的民主定義
(人民主權、大眾諮商、政治平等、多數決)
去看以前的世界當然會覺得遍地非民主。
我打個比方,按你的邏輯,只要排除一部分特定的人(我們可以較清楚辨識特徵的人就算),
就不叫民主的話,那我國現在不允許20歲以下人民或者不具本國籍的外國人,
是不是也算非民主呢?
但你當然會說,這是因為這樣的區分有其意義blabla,
過去的政治體也是如此,女性我是不太清楚,但雅典時期倒是完全不尊重奴隸。
柏拉圖乾脆覺得奴隸根本跟動物沒有兩樣,他們就是專門負責協助公民生產物資的動物,
亞里斯多德也說「因戰敗而被當成奴隸的,顯見他們的能力不適格被當成公民」
我自己覺得區分民主與貴族寡頭的標準,除了明顯稀少的人數以外
(當然我同意在這裡我畫不開一道明確的數字)
還包括「在政治體中出生後被自然賦予公民身分」
以及「公民身分要具有對統治者的影響力」
這裡的背景是,雅典城邦與中世紀日耳曼地區在進行城邦/社團(家族、氏族等等)治理時,
通常是推定你只要在這個圈圈內出生,你就自然是這個圈圈的一份子,對圈圈有發言權。
所以以我上一篇回答你選舉君主制與總統制區別的舉例來看,
中世紀時期,波立聯邦的貴族與國王之間的關係算民主,有明確辨別的身分,也有發言權。
但貴族與農奴之間的一般封建制度就不算,因為農奴沒有發言權,也沒有公民身分。
: 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原則上古典時代的共和國都是貴族制或寡頭制佔主流
: 即便到了中世紀以後,在意大利城邦中出現了些共和國
: 但多為貴族及商人等特權階級主導之貴族/寡頭制
: 像是佛羅倫斯共和國和熱內亞共和國等
: 至於更晚成立的荷蘭共和國,則是被奧蘭治家族世襲統治
: 從實質上接近於家族獨裁的形式,包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國
: 所以為何在近代以前鮮有採取民主制度之共和國呢?
: 反倒是在形式上或實際上採取寡頭/貴族共和制,甚至個人獨裁的形式佔多數呢?
: 另外在今天漢語的語境下,即便"獨裁"有著"一個人統治國家"的意涵
: 似乎不能用來形容寡頭或貴族集體統治的政治形式
: 然而在今天的使用習慣來看"非民主的皆獨裁"
現代意義上區分民主與獨裁最直接的標準其實不是統治者的人數,
而是「統治者是否須以選票或者其它方式對公民負責」,
以及「統治者是否依法治(rule of law)進行治理」
進一步定義,這裡的「負責」特指公民有正式管道把掌權者趕下來。
(舉個例子,學者杜瓦傑對半總統制的第三點定義:總理對國會負責,
他所謂的負責,原文就是「The cabinet can stay in office only if the
parliment doesn't show it's opponent」,就是我要你走,你就得走,這就叫負責)
法治則是要限制統治者行使權力的界線,
不可以超過自然法/憲法/基本理性所制定的制度所賦予的範圍之外,所以通常有個裁判機構
否則如果你真點人頭,按統治的人頭數來區分民主或獨裁,那總統制就會自動被分成獨裁
關於民主的相反詞,你不如把它想成「專制獨裁」比較貼切。
: 因此即便是由貴族集體領導之共和國,也可被稱為"獨裁政權"
: 所以說直到近代以前,所謂"共和國"實際上多是獨裁專制的國家
: 綜上所述,即便在近代以前出現過不少共和制國家
: 為甚麼他們大多都是獨裁專制的國家,而非民主共和國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