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儒家思想始於孔孟,打從一開始孔孟就認為君王應該受到制約
而後代的儒家學者其實也認同這個理念,不斷與皇權抗爭
從此皇權跟儒家就展開將近兩千年的抗爭
最開始的抗爭就是漢朝
漢儒拿出天人感應之說用來制衡皇帝
天子如果失德、犯錯,老天就會降下災害警告
說實話,這個理論聽起來很狗屁,很不公平,憑什麼出事情就是皇帝有錯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儒家為了制衡皇帝真的是很趕瞎掰
不過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燈,皇帝一個巧妙地過錯轉移,說未必是皇帝有錯,也許是三公的問題
因此漢朝就出現詭異的情況—三公常常在換
皇權vs 儒家,皇帝小勝一場
之後的時間,儒家始終想要制衡皇帝,皇帝不甘示弱想要掌權,兩邊就這樣一直爭鬥
到了明朝,朱元璋利用錦衣衛、廢宰相的方法讓皇權達到最高峰
不過朱元璋死後情況又不一樣,儒家發現,即便沒有宰相,他們一樣有辦法制衡皇帝
明朝政治情況大家也都知道,皇帝即便在耍廢國家照樣能運作
皇帝其實當個吉祥物、橡皮圖章、生子機器就可以
即便有些皇帝憑藉個人手段能夠重掌大權
但整體來說,政治權力是流向朝臣的
明代的政治越來越符合理想中的垂拱而治
不過這一切到了清代就被打破
清朝皇帝成功打破儒家這套制衡方法
所以各位認為儒家跟皇權的抗爭,最後算成功或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