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關於利瑪竇批評中國音樂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2-02-21 21:06:11
許多人對利瑪竇在中國札記批評中國音樂的部份不以為然,有人認為利瑪竇充滿偏見,有
人認為音樂無高下之分,持平而論利瑪竇說的是對也不對;不對的地方在於音樂好聽難聽
其實是主觀意見,而對的地方在利瑪竇點出一個問題,為何中樂無法或難以交響化[註1]
?說的更明白一點,中樂為何難以管弦樂團的形式存在?
註1: 利瑪竇屬於巴洛克時期,巴洛克時期的樂團的編制越來越大,交響樂的理論與編制
逐漸成型,開始出現在教堂或城堡內演奏的中型樂團,交響樂團的編制與理論到19世紀終
於完備,然後在大型的音樂廳裡演奏。
傳統中樂的編制也可以很大,但只能大家一起玩大合奏或某樂器合奏/獨奏,無法多樂部
協奏,西樂中常有的和弦和聲或對位法也無法出現,原因就是在於音調。
西樂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以12平均律為基礎,發展出24個大小調(音調),所有樂器的音色
都調整在24個大小調的範圍內,所以各樂器的音色容易融合,作曲家也容易做出協奏等表
現手法。雖然中國比西方更早出現12平均律,但如鋼鐵、槍砲、病菌裡所說的,沒有需求
的發明是無用的,只會被遺忘,中樂的樂器並沒有用上12平均律,各樂器也沒有依照12平
均律做出調整,中樂各種樂器的音調是不同的,中樂的音調比西樂的更多更雜,音色難以
統合,所以才有”各敲各的鑼,各吹各的調”這樣的說法;這也是為何利瑪竇會說他聽到
的都是刺耳音樂的原因, 因為各音色不夠和協。
還有很多其它的問題,譬如音色品質不穩或聲音太小等等,譬如笛子;傳統的笛子是竹子
做的,同一種笛子因竹子的不同音色都有差異。譬如揚琴與二胡的共振太小,聲音不夠亮
不夠大聲,在組成多樂部的時候聲音往往被其它樂器蓋掉;傳統銅管(ex: 嗩吶)的聲音太
獨特,在某些戲曲很有特色,但在大合奏時無法融入其它樂器...etc
這些問題一直到現在仍困擾者現代中樂創作者;在交響化的過程中,難免某些傳統中國樂
器的音色不夠和協,有人就想要把那些樂器踢出樂團,或想辦法加入某樣西洋樂器彌補,
這常常都會引發現代v.s傳統的論戰,最保守的演奏家認為交響化本身就是一種離經叛道
,清末民初之絲竹樂形式才是真正的傳統[註2]。有人認為在中樂團加入西洋樂器就是反
傳統,是向洋文化投降;有人認為只要曲風有中國風味就是中樂,用啥樂器表現都不要緊
[註3];到今日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雖然已經有好些交響化成功的樂曲(ex:黃河、文
革時的七齣樣板戲),但失敗的更多,但中樂交響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註2:現在許多中樂團都不是傳統的中樂團,它們仿造弦樂團的編制進行擴編或改組,樂團
有了指揮,並加上高胡、中胡等現代發明的中樂器來增潤音色。
註3:梁祝本來就是寫給小提琴的協奏曲。
作者: ffaarr (遠)   2022-02-21 21:58:00
「中樂團」本來就現代的名詞,傳統器樂不會這樣叫。然後嗩吶就 大分類來說是木管樂器,只是被抓去當銅管用然後和聲或重奏在中樂是很早就有的,這點和交響化不全一樣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2-02-21 22:10:00
好奇利瑪竇來台灣的話,會不會檢討我們台灣本土原住民為啥沒有交響化?漏字 音樂至於中國嘛,你提到的兩邊的論點其實都是對的古代中國主流音樂是文人音樂,是讀書人閒暇時自己吹笛談琴頂多跟三五好友合奏,所以中國樂器很缺低音部。至於未來,本來就可以參考歐洲樂團發展成交響形式,文化本來就互影響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22-02-21 22:18:00
不是很懂這些 小時候學校請國樂團來表演看到有一個低音大提琴在那好出戲
作者: PsMonkey (痞子軍團團長)   2022-02-21 22:23:00
那個是因為國樂的標準低音樂器(忘記叫啥了)超貴 XD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   2022-02-21 23:22:00
樓上: 革胡,超貴買不起用低音大提琴替代。
作者: purue (purue)   2022-02-22 00:38:00
為何一定要走交響化?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22-02-22 01:22:00
對叫革胡 上網查似乎這是民初時為了國樂交響化才發明的樂器 所以有些老派的樂師也不認這是國樂器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2-02-22 01:32:00
為啥一定要交響化?問得好!因為不交響化,就一定有台灣人會問,為啥中國音樂沒有交響化?這篇不就示範給你看了?說也奇特,這樣人不會問,為啥台灣原住民/ 日本傳統/韓國傳統/大溪地/馬來西亞/祖魯/埃及/北美原住民/貝都因的音樂有沒有為啥沒有交響化,就專問為啥中國不如何如何?我身為台灣人一直無法理解,不是應該第一先問自己台灣嗎?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2-02-22 01:58:00
你會把問題發散到xx國的傳統音樂為何沒交響化,是因為你看不懂我文章要問的問題,那就是-讓中國傳統音樂交響化為何這樣難?至于你說的伊斯蘭音樂為何不交響化,sorry,我不懂伊斯蘭音樂,你自己開一篇
作者: tomhawkreal (阿湯)   2022-02-22 03:51:00
乾脆弄個胡樂團好了 所謂國樂用了多少胡人樂器? XD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22-02-22 08:35:00
這篇原po就中國人啊,你應該問他貼這篇的用意是什麼吧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2-02-22 09:41:00
啥 這位老兄是正港中國人?A大怎麼知道?我看他IP位置台灣啊?
作者: nnnn (嗯~嗯~嗯~嗯~~~)   2022-02-22 10:13:00
國樂確實缺乏低音部的樂器,常常用大提琴跟低音鼓來撐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2-02-22 10:26:00
低音胡琴很貴欸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2-02-22 12:22:00
以我個人看法,國樂交響化根本是缺乏自信在我知道的範圍內,大家看日本有在搞甚麼和樂交響化嗎?沒有吧。缺低音就缺低音嘛,缺銅管就缺銅管嘛各國歷史發展軌跡不一樣,位什麼要別國有我們就一定也要有?說穿是清末民初,知識份子聽到歐洲交響樂的壯美自卑起來,覺得自己國樂只會吹吹笛,彈彈箏,我來說的話,就是中華吹笛彈箏,那就把吹笛彈箏練到極致(中華 -> 只會) 硬去鸚鵡學舌,最後搞出就是低音最後還不是直接用大提琴,徒然讓人看破手腳。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2-02-22 12:58:00
反正最後還不是都在搖滾、電音、饒舌面前瑟瑟發抖
作者: oaoa0123 (ball ^ω^ ice)   2022-02-22 18:03:00
這篇不是已經把原因說出來了嗎 就是樂器之間沒有協調沒有低音部會怎樣 就 音域會受到更多限制這樣 能表現的會比較少
作者: tomhawkreal (阿湯)   2022-02-23 00:25:00
很多國家都有低音長號(長到要擺地面)但未納入交響樂
作者: giniand (我的兔子在等我回家)   2022-02-23 01:21:00
感謝分析。好好一篇文章,一直被質疑動機真是辛苦了……
作者: y11971alex (Indigo)   2022-02-25 11:23:00
可是兩個音和諧與不和諧也是主觀的欸西方音樂中世紀時以大三度為不和諧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卻認為是和諧的利瑪竇對音樂不太可能有超越現代的國際視野他說的不和諧是指以當代的歐洲音樂而言不和諧
作者: saram (saram)   2022-02-28 03:34:00
國樂與韓樂等東亞音樂一樣是靈性音樂.不重樂理開發.唐朝起音樂與文學結合,出現"詞樂"這形式.音樂之獨立性就逐漸式微.文學比重大增.直到近代戲曲成了中國音樂的重頭戲.就像義大利歌劇,聽音樂也等於看戲劇.中國音樂不重視獨立性,使得樂理不發達.如今亞洲各國,都把本土音樂與西樂並重.一國兩樂而歐美國家只有一種西樂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