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看了一下同時期以及更早的時代
當時普遍是城邦制,各個城邦有各自的法典、統治者
然後某個城邦變強了就開始征服其他城邦,最終成為大帝國
春秋戰國這邊如此,兩河流域也是如此,希臘半島也不例外
但是羅馬這邊卻不一樣
整個義大利半島上除了羅馬,還有其他不同的城邦
最開始共和羅馬崛起時,先是加入了拉丁盟邦,之後打了一場內戰,確立了共和羅馬在盟邦內的地位
但即便打贏內戰,也不代表共和羅馬就完全掌控其他城邦
那些城邦雖然受控於羅馬,但還是有相當的自主權,而且那些城邦人也是自認XX人,而非羅馬人
直到後來經過了布匿戰爭、馬其頓戰爭等等事件,城邦在這些事件中貢獻良多,且共和羅馬打出風采,打出拉丁人的榮耀後,這些城邦才開始想要「羅馬化」
其他城邦有人向羅馬要求完整的羅馬公民權,而元老院拒絕了,因此在公元前91年就爆發了同盟者戰爭
同盟者戰爭打了四年,雖然最後是羅馬贏了,但這些城邦卻也如願以償得到了完整的羅馬公民權,成為真正意義的羅馬人
羅馬並不是靠武力征服去迫使義大利的諸多城邦歸他統治,而是靠著「魅力」使這些城邦甘願成為羅馬人
雖然說共和羅馬在之前對待這些城邦時其實很剝削啦
不過這種發展方式還是很特別吧?